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汉安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安陵

 

 

 

中文名

汉安陵

目录

简介

整体布局

陪葬陵墓

简介

汉安陵为汉惠帝刘盈墓,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东18公里处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安陵为覆斗形,底部周长725米,高25.22米。陵西北150米处为张嫣皇后墓,因吕后死后张嫣被废,封丘很小。陵北白庙村一带有邑城遗址,陵东还有12座陪葬墓。

整体布局

汉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安陵规模较小,墓高只十多米。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与张皇后合葬陵。陵区分为陵园、陵邑及陪葬区三部分。封土为夯筑覆斗形,底部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0米。顶部东西长65米,南北宽40米,高25米。

汉惠帝安陵的考古工作于2009年6月底开始,调查勘探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确定了安陵陵园的夯墙及东门遗址,探明建筑遗址18处,外藏坑90座。安陵陵园东西长967.6米,南北宽883.5米,园墙为夯筑,墙宽3.5~6.5米。东门遗址位于陵园东墙中部偏北位置,门址平面为以门道为中心对称分布的2组4座“凸”字形夯土台基,门道宽约2.7米。安陵的建筑遗址发现18处,均位于安陵封土正北方向,平面多呈长方形,长4.6米~72.7米,宽1.3米~8.2米,其中有夯土、散水、砖铺地等遗迹。外藏坑发现90座,竖穴土圹结构,平面为长方形、“甲”字形等,长71~5.1米,宽3米~10米,深约6.3~14米,坑底有骨屑、朽木、陶器残块等。 [2] 张皇后奉吕后之命与刘盈系甥舅成婚。诸吕被翦灭时,因受株连,被迫“退处”北宫。卒后合葬安陵,但“不起坟”,现地面墓冢或为后代所建。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顶部边长20米,高12米。陵北900米处为安陵邑。陵东为陪葬墓区,尚存封土2座,曾发掘从葬俑坑一处。

安陵居整个陵区中部,建于渭河北岸的塬地上,陵墓显得巍然高耸。封土为覆斗形,底部和顶部平面皆长方形。高25米,底部东西长为170米,南北宽140米;顶部东西长65米,南北宽40米。 《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山髙三十二丈,广袤百二十步。”汉陵封土中最高者为武帝陵,其高十四丈。故文中三十二丈当为十二丈之误,十二丈约合今27.6米。广袤百二十步则其底面当为正方形,今其南北宽度小于所记古尺度。皇甫谧曰:“去长陵十里,在长安北三十五里。”陵墓封土形态完好,四周垣墙及阙门情况不详。

陪葬陵墓

张皇后陵

位于安陵西稍偏北270米处。现存封土或为其后所建。封土为覆斗形,底部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顶部边长20米,高12米。其规模与一般的汉代帝后陵相比,显得小了一些,且作为后陵来说,还不如陪葬墓中的鲁元公主墓高大,这在西汉诸陵中是少有的。

安陵陪葬墓

安陵陪葬者见诸文献记载的有鲁元公主、张敖、陈平、张苍、袁盎、扬雄、盖勋等。安陵陪葬墓均在安陵之东部,主要分布在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和韩家湾乡白庙村一带。七十年代地面仍存有12座封土。封土大多为圆锥形。陪葬墓分布大致东西一线,排列有序,或两墓并列,或几墓成群。其东南部也应当有一些陪葬墓,当尚未进行调查。

陪葬墓以中鲁元公主墓最为高大,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南村,西距安陵900米。鲁元公主(?——公元前187年),高祖和吕后的长女,惠帝之姊,张敖之妻。生女张嫣,即后来的孝惠张皇后。鲁元死于吕后执政时,子封鲁王,故甚受宠。该墓封土底面为长方形,底边东西长140米,南北宽120米,顶部呈马鞍形,高19米。因其身份特殊,故墓葬规模远大于一般汉陵陪葬墓。在墓北250米处的地面上散见绳纹板瓦与铺地砖残块。[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