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安陵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安陵

 

 

 

中文名

漢安陵

目錄

簡介

整體布局

陪葬陵墓

簡介

漢安陵為漢惠帝劉盈墓,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東18公里處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安陵為覆斗形,底部周長725米,高25.22米。陵西北150米處為張嫣皇后墓,因呂后死後張嫣被廢,封丘很小。陵北白廟村一帶有邑城遺址,陵東還有12座陪葬墓。

整體布局

漢安陵是漢惠帝劉盈的陵。位於咸陽市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漢安陵規模較小,墓高只十多米。西漢第二位皇帝劉盈與張皇后合葬陵。陵區分為陵園、陵邑及陪葬區三部分。封土為夯築覆斗形,底部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0米。頂部東西長65米,南北寬40米,高25米。

漢惠帝安陵的考古工作於2009年6月底開始,調查勘探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確定了安陵陵園的夯牆及東門遺址,探明建築遺址18處,外藏坑90座。安陵陵園東西長967.6米,南北寬883.5米,園牆為夯築,牆寬3.5~6.5米。東門遺址位於陵園東牆中部偏北位置,門址平面為以門道為中心對稱分布的2組4座「凸」字形夯土台基,門道寬約2.7米。安陵的建築遺址發現18處,均位於安陵封土正北方向,平面多呈長方形,長4.6米~72.7米,寬1.3米~8.2米,其中有夯土、散水、磚鋪地等遺蹟。外藏坑發現90座,豎穴土壙結構,平面為長方形、「甲」字形等,長71~5.1米,寬3米~10米,深約6.3~14米,坑底有骨屑、朽木、陶器殘塊等。 [2] 張皇后奉呂后之命與劉盈系甥舅成婚。諸呂被翦滅時,因受株連,被迫「退處」北宮。卒後合葬安陵,但「不起墳」,現地面墓冢或為後代所建。封土為覆斗形,底部東西長60米,南北寬50米。頂部邊長20米,高12米。陵北900米處為安陵邑。陵東為陪葬墓區,尚存封土2座,曾發掘從葬俑坑一處。

安陵居整個陵區中部,建於渭河北岸的塬地上,陵墓顯得巍然高聳。封土為覆斗形,底部和頂部平面皆長方形。高25米,底部東西長為170米,南北寬140米;頂部東西長65米,南北寬40米。 《史記集解》引《皇覽》曰:「山髙三十二丈,廣袤百二十步。」漢陵封土中最高者為武帝陵,其高十四丈。故文中三十二丈當為十二丈之誤,十二丈約合今27.6米。廣袤百二十步則其底面當為正方形,今其南北寬度小於所記古尺度。皇甫謐曰:「去長陵十里,在長安北三十五里。」陵墓封土形態完好,四周垣牆及闕門情況不詳。

陪葬陵墓

張皇后陵

位於安陵西稍偏北270米處。現存封土或為其後所建。封土為覆斗形,底部東西長60米,南北寬50米,頂部邊長20米,高12米。其規模與一般的漢代帝後陵相比,顯得小了一些,且作為後陵來說,還不如陪葬墓中的魯元公主墓高大,這在西漢諸陵中是少有的。

安陵陪葬墓

安陵陪葬者見諸文獻記載的有魯元公主、張敖、陳平、張蒼、袁盎、揚雄、蓋勛等。安陵陪葬墓均在安陵之東部,主要分布在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鎮和韓家灣鄉白廟村一帶。七十年代地面仍存有12座封土。封土大多為圓錐形。陪葬墓分布大致東西一線,排列有序,或兩墓並列,或幾墓成群。其東南部也應當有一些陪葬墓,當尚未進行調查。

陪葬墓以中魯元公主墓最為高大,位於咸陽市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南村,西距安陵900米。魯元公主(?——公元前187年),高祖和呂后的長女,惠帝之姊,張敖之妻。生女張嫣,即後來的孝惠張皇后。魯元死於呂后執政時,子封魯王,故甚受寵。該墓封土底面為長方形,底邊東西長140米,南北寬120米,頂部呈馬鞍形,高19米。因其身份特殊,故墓葬規模遠大於一般漢陵陪葬墓。在墓北250米處的地面上散見繩紋板瓦與鋪地磚殘塊。[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