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曾植」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 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盫,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
 
行 1: 行 1:
 沈曾植 (1850--1922) 浙江嘉兴人。
+
{{Infobox person
 字子培, 号巽斋,别 号乙 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
| 姓名    = 沈曾植
 他 博古 学贯 西 通儒 蜚振 中外, 誉称 “中国大儒”。
+
| 圖像    = [[File:沈曾植1.jpg|缩略图|center|[http://pic5.nipic.com/20100111/4125101_111120055643_2.jpg 原图链接]]]
 +
| 圖像說明 =
 +
| 出生日期 = [清][公元1850年-1922年 民初四家]
 +
| 國籍    = 中国
 +
| 别名    = 字子培,号乙 号寐叟 ,初别号小长芦社人 ,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 轩、持卿、乙 、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
| 職業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
 
 +
==人物简历  ==
 +
  嘉兴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任刑部贵州司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外调任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这期间, 主张变法,支持维新活动。三十三年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后,曾植于次年署理安徽布政使,并护理巡抚。宣统二年(1910)以病归,辛亥革命后,侨寓上海。1914年春,浙江设立通志局续修《浙江 志》,聘曾植任总纂。未几,局裁 编修 辍。此后,与郑孝胥、姚文藻等时相往还;在上海等地与康有为等一批清朝遗老关系密切,参与溥仪复辟活动。1917年7月,张勋复辟,曾植赴北京参加 “学 部尚书 。张勋复辟失败后,闲居上海,从事学术研究,其寓所海日楼中常有 中外 学者名流前往质疑问学 被尊为 “中国大儒” 。1922年11月卒于上海 康有为谈艺论学,对沈曾植极为钦服。王国维自1915年春在上海结识沈曾植后,经常与其切磋学问,在学术研究上得到很大帮助。
 +
  沈曾植治学严谨博大,综览百家。后专治辽金元三朝历史、边疆历史地理及中外交通史事,开辟了前人未窥的新领域。清末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凡18年,潜心研究古今律令,亦有独到成就。王国维称赞其成就足可与清代著名学者顾亭林等人相俦,其成就的深度超过龚自珍、魏源,其精处胜过戴震、钱大昕,称为“学术所寄”、“邦家之光”。生平著述繁富,有《汉律辑补》、《晋书刑法志》、《蒙古源流笺注》、《元经世大典笺注》、《西北舆地考》、《海日楼诗集》、《曼陀罗呓词》等。
 +
  沈曾植工诗词,擅长书法。其诗崇孟郊,而所作洁净精妙,又近于陆游。其书法取法钟繇、索靖,晚年吸取黄道周、倪元璐的精华,参以爨宝子碑法,变态多姿,奇取横出,翻覆盘旋,如游龙舞凤,卓然成一代大师。晚年在政治上趋于保守,在艺术上却富于创新,对后人影响颇深。
 +
  沈曾植弟沈曾桐,字子封,清末翰林,曾官广东提学使等职,亦有文名。
 +
  沈曾植故居在嘉兴城区姚家埭,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其墓在今嘉兴郊区马桥乡笮篰村,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子沈慈护、媳劳善文(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于20世纪50年代将嘉兴住宅捐献给政府,把沈曾植所遗文物分别献给浙江省和嘉兴市文物管理部门。 
 +
 
 +
== 学术成就 ==
 +
 
 +
 
 +
== 参考文献 ==

於 2018年12月29日 (六) 16:37 的修訂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沈曾植

| 圖像 =

| 圖像說明 = | 出生日期 = [清][公元1850年-1922年,民初四家]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字子培,號乙庵,又號寐叟,初別號小長蘆社人,晚稱巽齋老人、東軒居士,又自號遜齋居士、癯禪、寐翁、姚埭老民、乙龕、余齋、藟軒、持卿、乙葊、李鄉農、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東軒支離叟等。 | 職業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人物簡歷

嘉興人。清光緒六年(1880)進士,任刑部貴州司主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外調任江西廣信知府,安徽提學使。曾赴日本考察教育制度。這期間,他主張變法,支持維新活動。三十三年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後,曾植於次年署理安徽布政使,並護理巡撫。宣統二年(1910)以病歸,辛亥革命後,僑寓上海。1914年春,浙江設立通志局續修《浙江通志》,聘曾植任總纂。未幾,局裁,編修中輟。此後,與鄭孝胥、姚文藻等時相往還;在上海等地與康有為等一批清朝遺老關係密切,參與溥儀復辟活動。1917年7月,張勳復辟,曾植赴北京參加,任「學部尚書」。張勳復辟失敗後,閒居上海,從事學術研究,其寓所海日樓中常有中外學者名流前往質疑問學,被尊為「中國大儒」。1922年11月卒於上海。康有為談藝論學,對沈曾植極為欽服。王國維自1915年春在上海結識沈曾植後,經常與其切磋學問,在學術研究上得到很大幫助。   沈曾植治學嚴謹博大,綜覽百家。後專治遼金元三朝歷史、邊疆歷史地理及中外交通史事,開闢了前人未窺的新領域。清末任刑部貴州司主事凡18年,潛心研究古今律令,亦有獨到成就。王國維稱讚其成就足可與清代著名學者顧亭林等人相儔,其成就的深度超過龔自珍、魏源,其精處勝過戴震、錢大昕,稱為「學術所寄」、「邦家之光」。生平著述繁富,有《漢律輯補》、《晉書刑法志》、《蒙古源流箋注》、《元經世大典箋注》、《西北輿地考》、《海日樓詩集》、《曼陀羅囈詞》等。   沈曾植工詩詞,擅長書法。其詩崇孟郊,而所作潔淨精妙,又近於陸游。其書法取法鍾繇、索靖,晚年吸取黃道周、倪元璐的精華,參以爨寶子碑法,變態多姿,奇取橫出,翻覆盤旋,如游龍舞鳳,卓然成一代大師。晚年在政治上趨於保守,在藝術上卻富於創新,對後人影響頗深。   沈曾植弟沈曾桐,字子封,清末翰林,曾官廣東提學使等職,亦有文名。   沈曾植故居在嘉興城區姚家埭,建築至今保存完好。其墓在今嘉興郊區馬橋鄉笮篰村,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子沈慈護、媳勞善文(上海市文史館館員)於20世紀50年代將嘉興住宅捐獻給政府,把沈曾植所遺文物分別獻給浙江省和嘉興市文物管理部門。 

學術成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