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是二战时期日本在沈阳设立的一个专门关押太平洋战争中受俘盟军的场所,时称“奉天俘虏收容所”。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历经多年维修建设,并将免费对外开放。美国和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的官员作为陈列馆首批游客也重温了那段历史。2015年12月,为进一步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完整、丰富、精彩的参观体验,陈列馆近期又增添三处新亮点。

建设历史

“这里曾关押了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法国6个国家的2000余名战俘。”据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1]馆长井晓光介绍,奉天俘虏收容所是日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中心战俘营,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在本土及海外占领地设立的18座战俘营中保留为完整的一座。

战俘营占地近5万平方米。记者看到,目前保留下来的建筑主要有1号战俘营房及附属用房、日军看守所、战俘营医院、水塔和锅炉房烟囱等。沈阳市政府还在旧址边新建了一座陈列馆和一面“死难者碑墙”。碑墙上刻满了200多名在战俘营中死去的盟军战士姓名。

地理位置

沈阳市大东区地坛街30—3号。

主要展览

陈列馆内还专门辟出展区,用于展示盟军战俘的漫画。在当时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下,1475号战俘威廉·克里斯蒂·沃特克、438号战俘巴顿·富兰克林·品森和1658号战俘马康·弗蒂尔用铅笔创作了上百幅表现战俘劳作和生活的漫画,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珍贵见证。

2015年12月,为进一步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完整、丰富、精彩的参观体验,陈列馆近期又增添三处新亮点。

亮点一:青铜浇筑组雕《抗争》,是我国雕塑大师孙家彬[2]的遗作。这组高约2.8米的六人组雕,以被关押在二战盟军战俘营中的美英等国士兵为形象,通过战俘向上的身体造形和深邃的目光表现战俘们虽身陷囹圄却坚毅、勇敢和不屈的斗争精神,也向世人传递着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共同心声。

亮点二:四处写真硅胶复原场景。这四处仿真蜡像场景分别呈现了美军菲律宾战场总指挥、中将乔纳森·温莱特将军被关押在“奉天俘虏收容所”分所的生活;盟军战俘们在日军严密的监控下秘密地用漫画记录他们在战俘营的悲惨遭遇;中国工友在自身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偷偷给盟军战俘提供食物、物品和外界信息;1945年8月20日,盟军战俘营获得解放,战俘们重获自由的难忘场面。真实再现了盟军战俘们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关押期间的生活,体现了盟军战俘们遭受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及与中国工友的深厚友情,成为那段鲜为人知历史的历史呈现。

亮点三: 盟军战俘营房复原。陈列馆在开馆之初就根据历史照片和战俘的回忆,恢复了战俘营房的木板床、俄式取暖炉、长条木桌等物品。为更完整地再现当年盟军战俘们生活的场景,使观众有更真实、直观的感受,此次盟军战俘宿舍复原陈列增加了被褥、脸盆、牙缸、牙刷等生活用具,使复原陈列更具有生活气息。

视频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 相关视频

代表参观“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
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送站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