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市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市区荆州市辖区,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荆江段北岸,东经112°13′-112°31′、北纬30°12′-30°25′。全区南北最宽相距26千米,东西最长相距29.7千米,市区沿长江自西向东呈带状分布。总面积469平方千米。总人口55万人(2012年末)。全区辖6个街道、3个镇、2个乡:中山路街道、崇文街道、解放路街道、胜利街道、朝阳路街道、联合街道(由荆州经济开发区代管)、锣场镇、岑河镇、观音垱镇、立新乡、关沮乡。区政府驻中山路街道文化宫路8号。

长江古河滩,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一般在30至36米间。地下水位较高;北临长湖,最高水位□33.29米;南靠长江,最高水位45.22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名胜古迹有万寿宝塔、江渎宫、关庙、文星楼、荆江分洪纪念亭[1]、周梁玉桥遗址、中山公园(内有楚令尹孙叔敖墓冢、春秋阁等)、定湘寺等。

历史沿革

沙市一名,最早见于唐诗。著名诗人元稹在《和乐天送客岭南二十韵》中有“江馆连沙市,泷船泊水滨”的诗句。唐代称沙头、沙头市,简称沙市。意为沙洲顶端的集市。夏朝时期属禹贡荆州之域。殷商时属古南国和荆楚。西周时属楚。春秋时楚文王于公元前689年迁都于郢(今江陵县纪南城)后,沙市即成为其外港,初名江津(长江渡口),是交通要冲和江防重地。秦汉时名津乡,属郢县。魏晋、南北期、隋,称江津,属江陵县。

唐朝,初见沙头、沙头市、沙市等称谓,意为古长江与沮漳河、夏水之间三角洲顶端的市镇,系荆州的外港。五代十国,为沙头镇,属南平国(又称荆南国)荆州江陵县。宋设监镇,筑沙市城,名为沙市镇,属荆湖北路荆南府江陵县。元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江陵县治改设沙市(下辖沙市镇)。明代沙市颇为繁荣。清代沙市先后称沙市镇、沙市巡司、沙市讯、下设五里,曰:一沙、二沙、三沙、四沙、五室。

民国时期,沙市面上称沙头镇或沙市讯。1895年4月,沙市被辟为通商口岸。民国初期,称沙市、沙市镇、沙市汛。1945年8月,分设复兴(后改为民族)、民权、建设(后改为民生)3个镇。1949年月,沙市由江陵县划出,为省辖市。1956年改为荆州专区管辖,1979年复为省辖市。1994年10月改为荆沙市沙市区,1996年12月改为荆州市沙市区。

1950年8月10日~9月5日,全市共申报户口20660户,83579人(不包括郊区农村户口);同年,全市建立居民小组137个。1951年10月至1952年2月17日,全市建立48个居委会。1953年2月,沙市市区设立5个区公所,28个居委会;同年7月1日(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共有22108户87967人,其中,郊区有816户3422人。1955年11月,沙市市将市区4个区公所改为民主街、胜利街、梅台巷、中山横街、崇文街、解放路、通衢7个街道办事处),将全市28个居委会划分为46个;水上区和太师渊乡的建制未变。1980年4月6日,将全市60个居委会划分为80个;5月12日,将5个城市公社改为街道办事处[2]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10月22日正式成立。12月3日,原江陵县所辖的岑河镇、观音垱镇及岑河农场划归沙市区管理。12月19日,沙市农场从沙市区划归市农场管理局管理。12月23日,沙市区辖的联合乡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市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总人口600330人,其中:中山街道57566人,崇文街道51208人,解放街道85584人,胜利街道75002人,朝阳街道58834人,联合街道88308人,锣场镇9927人,岑河镇47121人,观音当镇34010人,关沮镇15841人,立新乡55505人,岑河原种场7928人,沙市农场13496人。

视频

沙市区 相关视频

沙市区:“江汉明珠”展新姿
沙市区纪念抗战70周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