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六次人口普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是指第六次有關全國人口信息的調查。國務院決定於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標準時點為11月1日零時,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1]

普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人口普查的對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境內居住的自然人。 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發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已上報戶口)的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外文名The Sixth National Census普查時間2010年11月1日總人口1,332,810,869人家庭戶人口1,239,981,250人年均增長率0.57%

普查標誌

「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豎式 國務院決定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為增強社會公眾對人口普查工作的認知度,規範「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的使用與管理,經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審定,從2009年11月2日起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中啟用「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2]

標誌涵義

「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以漢字書法「人」字和國畫「中式民居」及英文字母「C」為主要圖形元素,以國旗顏色為主要色素。書畫風格的「人」字抽象化為萬里長城圖形,具有典型的中國特色,兩條環繞的彩帶源於英文字母「C」,代表「CHINA」和「CENSUS」,「2010」表明普查年份,體現了「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的主題概念及與國際接軌的普查理念。

使用範圍

「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供各級普查機構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活動中使用。主要包括: (一)人口普查辦公用品,如公文袋、文件夾、信封、信紙、會標、名片、請柬,以及普查工作證件、獎牌、獎勵證書等; (二)人口普查出版物、公益廣告、宣傳品、紀念品等; (三)人口普查專用網站、網頁,教學用幻燈片模板等。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將標誌用於人口普查以外的商業活動。

使用管理

為了加強「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使用的統一、準確、規範,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印發《中國人口普查—2010形象視覺識別設計手冊》。 「中國人口普查—2010」標誌的使用由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統一管理。

基本方案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採取全員制普查,也就是說普查將涉及到每個家庭和個人,將做到調查員入戶中調查。普查將涉及性別、年齡、婚姻、住房、就業和遷移等多個方面。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戶為單位進行登記,戶分為家庭戶和集體戶。以家庭成員關係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口,作為一個家庭戶;單身居住獨自生活的,也作為一個家庭戶。相互之間沒有家庭成員關係、集體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為集體戶。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採用按現住地登記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現住地進行登記。普查對象不在戶口登記地居住的,戶口登記地要登記相應信息。

政策文件

胡錦濤等參加第六次人口普查登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據國家普查項目和周期安排的有關規定,國務院決定於2010年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根。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設計、精心組織、依法實施、確保質量,全面、準確地提供基本國情國力數據,為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服務。

主要目的

人口普查是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我國的人口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組織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將查我國人口在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 內容和時間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主要調查人口和住戶的基本情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人口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0年11月1日零時。

組織和實施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題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題 人口普查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範圍廣、參與部門多、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認真做好此項重大國情國力普查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實施工作。 國務院決定成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負責人口普查的組織和實施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統計局,具體負責人口普查的日常組織和協調。

經費保障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並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到位。

工作要求

李克強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發表電視講話 李克強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發表電視講話 堅持依法普查。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和人口普查的有關規定。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 人口普查領導小組人員名單 組 長: 李克強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 副組長: 尤 權國務院副秘書長(2013年1月,被免去國務院副秘書長職務) 馬建堂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新楓公安部副部長 江 帆人口計生委副主任 成 員: 翟衛華中央宣傳部副部長 李金章外交部副部長 朱之鑫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袁貴仁教育部副部長 楊健強國家民委副主任 郝明金監察部副部長 姜 力民政部副部長 陳訓秋司法部副部長 李 勇財政部副部長 孫寶樹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鹿心社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齊 驥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陳曉華農業部副部長 尹 力衛生部副部長 鍾攸平工商總局副局長 胡占凡廣電總局副局長 張為民統計局副局長(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周 波港澳辦副主 鄭立中台辦副主任 鍾志明總參謀部軍務部部長 何映華武警部隊副司令員

普查數據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發布 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發布 2011年4月28日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發布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並答記者問。 國家統計局當日發布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數據顯示,全國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這次普查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個百分點。 城鎮人口比重大幅上升。這次人口普查顯示,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6557萬人,占總人口的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5萬人,占50.32%。同2000年相比,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流動人口大量增加。這次人口普查顯示,同2000年相比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 這次人口普查覆蓋大陸31個省區市和現役軍人。根據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將港、澳、台2010年底人口數據計入在內的全國人口總數為1,370,536,875人

普查公報

第一號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8日 根據《全國人口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在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全體普查對象的支持配合下,通過廣大普查工作人員的艱苦努力,已圓滿完成人口普查任務。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總人口 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097,600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552,300人。 台灣地區人口為23,162,123人。 人口增長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率為0.57%。 家庭戶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7]401517330戶,家庭戶人口為1,244,608,395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 性別構成

各民族人口性別構成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為652,872,280人,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占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占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為519,656,445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人口為358,764,003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為4.08%,下降2.64個百分點。 各省市區「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較表

城鄉人口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鎮的人口[9]為665,575,306人,占49.6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74,149,546人,占50.3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城鎮人口增加207,137,093人,鄉村人口減少133,237,289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3.46個百分點。 人口的流動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86,075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10]為39,959,423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21,426,652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995,327人,增長81.03%。

登記誤差

普查登記結束後,全國統一隨機抽取402個普查小區進行了事後質量抽樣調查。抽查結果顯示,人口漏登率為0.12%。 資料注釋[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匯總數。 [2]普查登記的對象是指普查標準時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自然人以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包括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境內」指我國海關關境以內,「境外」指我國海關關境以外。 [3]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數據不包括居住在境內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 [4]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數據。 [5]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人口數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提供的2010年底的數據。 [6]台灣地區的人口數為台灣地區有關主管部門公布的2010年底的戶籍登記人口數據。 [7]家庭戶是指以家庭成員關係為主、居住一處共同生活的人組成的戶。 [8]文盲率是指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15歲及以上不識字人口所占比重。 [9]城鄉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國境內城鎮、鄉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鎮、鄉村是按2008年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劃分城鄉的規定》劃分的。 [10]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是指一個直轄市或地級市所轄的區內和區與區之間,居住地和戶口登記地不在同一鄉鎮街道的人口。 第二號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9日 現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分地區的常住人口[2]有關數據公布如圖: (點擊放大)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初步匯總數。 [2]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戶口在本鄉鎮街道或戶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且離開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且外出不滿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學習的人。「境外」是指我國海關關境以外。 [3]本表全國合計不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的人口數。 [4]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常住人口占全國合計常住人口(包括現役軍人和難以確定常住地的人口)的比重。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主要數據 人員總數 在這次普查中,居住在我國境內並接受普查登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234,829人、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21,201人、台灣地區居民170,283人,外籍人員593,832人,合計1,020,145人。 性別構成 上述人員中,男性605,821人,女性414,324人。 其中:境內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男性為141,321人,女性為93,508人。境內的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男性為11,708人,女性為9493人。境內的台灣地區居民,男性為11,6547人,女性為53,736人。境內的外籍人員,男性為336,245人,女性為257,587人。 居住時間 上述人員中,居住時間三個月以下的103,754人;居住時間三個月至半年的90,078人;居住時間半年至一年的143,210人;居住時間一年至兩年的183,001人;居住時間兩年至五年的249,668人;居住時間五年以上的250,434人。 來大陸或來華目的 上述人員中,以商務為目的204,962人;以就業為目的201,955人;以學習為目的202,482人;以定居為目的186,648人;以探親為目的100,113人;其他目的的123,985人。 地區分布 上述人員按居住地分,人數排在前十位的地區是:廣東省316,138人,上海市208,602人,北京市107,445人,江蘇省64,177人,福建省62,564人,雲南省47,396人,浙江省36,380人,山東省33,098人,遼寧省23,834人,廣西壯族自治區23,445人。居住在其他省(區、市)的97,066人。 外籍人員國籍構成 按國籍分,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外籍人員數量排在前十位的國家是:美國120,750人,日本71,493人,菲律賓66,159人,緬甸39,776人,越南36,205人,加拿大19,990人,法國15,087人,印度15,051人,德國14,446人,澳大利亞13,286人。在我國境內居住的其他國家人員181,589人。 注釋:上述人員指普查標準時點在我國境內居住三個月以上或能夠確定將居住三個月以上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但不包括出差、旅遊等在境內短期停留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境內」指的是我國海關關境以內,不包含港澳台地區。

主要特點

變化 2010年6月9日,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統計局巡視員、北京市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顧兗州表示,主要內容是人口和住戶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戶口登記狀況、受教育程度、行業、職業、遷移流動、社會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況等。 此次普查對象與以前的普查不同,首次納入了外籍人口。此次普查範圍分幾類:我國境內的自然人,比如常住人口、港澳台僑人員、外籍人員;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國公民,比如駐外使館人員、出國留學人員、外派勞務人員。 已在國外定居的中國公民不屬於普查對象;來華出差、旅遊等短期停留的外籍人員也不普查。 特點 此前,北京已經開展了普查區域劃分和地圖繪製工作。通過最新航拍圖和相關地理數據,結合實地踏查,已經完成了全市地理信息的核實和更新,並將對全市所有建築物進行核查。據介紹,此次普查將全市劃分為6600個區、8萬多個普查小區、核實全市280萬至300萬棟建築物。 顧兗州表示,由於人都是居住在建築里,所以圍繞建築物普查是最可靠的。此次的普查包括北京所有建築物,比如居民樓、地下室、寫字樓、公共設施等。通過此項工作,摸清每棟建築物內住房單元數,科學得出住宅人數等。 效果 召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動員大會 召開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動員大會 此次普查約需要10萬名普查人員,7月底全部到位,北京將對他們開展普查業務、相關法律法規、入戶調查技巧等培訓工作。 顧兗州表示,普查經費由中央補助和市級財政兩方面保障。預算大約為2.9億元,多數用於普查人員的聘用經費。據了解,普查員月均1500元以上。 據介紹,整個普查工作將持續到2011年6月結束。此次普查數據,則將在2011年七八月發布。屆時,北京人戶分離的有多少、流動人口有多少、每年出生和死亡人口有多少,都能有比較清晰的了解。 難點 顧兗州稱,各國在人口普查上都存在重登和漏登的情況,特別是漏登比較多。普查存在一定的難題。 首先,人戶分離情況普遍,北京大量人群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不在一個區域。為此,此次在普查中,對於流動人口,只須登記居住地即可;對於本市戶籍的人口,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都要進行登記。

人口特點

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 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39,724,852人,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萬人,增長5.84%,年平均增長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1.07%下降0.5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我國人口增長處於低生育水平階段。 2010年人口普查長表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總和生育率為1.18110,其中「城市」為0.88210,「鎮」為1.15340,「鄉村」為1.43755。(實際生育率高於以上數字,國家統計局早已做出說明: 」總和生育率現場登記難度較大,漏登率要相對高一些 ") 全國總和生育率倒數前五名分別是北京0.70670、上海0.73665、遼寧0.74090、黑龍江0.75140、吉林0.76000。生育率最高的前五名是廣西1.78975、貴州1.74785、新疆1.52885、海南 1.51265、安徽1.48155。 作為基本國策,計劃生育已經執行了30年。但是,發展到今天,計劃生育政策的可行性已經引起了質疑。 長時間的低生育率以及人口年齡結構老化將導致對養老與醫療健康體系的挑戰,影響整體勞動生產率與整個經濟的競爭性。當撫養負擔日趨加重時,人口老化也影響到代際關係,甚至社會的整合與民族的興衰。 性別比例仍是男多女少 總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5.20比100,其中男性人口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652,872,280人,占48.73%。粗算一下,我國男性比女性多3400萬! 在省級行政區中,性別比差距最小的為江蘇,男女性別比為101.54:100,最大的為天津,男女性別比達到114.52:100。共有江蘇、寧夏等12個省市區男女性別比差距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海南與天津男女性別比超過110:100。 總人口性別比從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到105.20(以女性人口為100.00)。 家庭成員人口在減少 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家庭戶40152萬戶,家庭戶人口124,46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減少0.34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主要是由於我國生育水平不斷下降、遷移流動人口增加、年輕人婚後獨立居住等因素的影響。 在長期的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下,我國已產生了所謂的「四二一」家庭結構,即一個子輩、兩個父輩、四個祖輩這樣的倒金字塔結構。雖然未來嚴格意義上的「四二一」家庭結構在多大規模內出現,還是個疑問,但家庭子女數趨少,人口壽命延長卻是可以肯定的,這就意味着子女負擔父輩和祖輩的養老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目前中國人均壽命是75歲,當父母在60多歲退休的時候,祖輩約在90歲左右,多已故去,所以子女負擔祖輩養老的可能性較低。) 「四二一」的家庭結構為獨生子女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成長環境。這種環境的本質特點是沒有兄弟姐妹,缺少手足之情。「沒有親兄弟姐妹之間的遊戲,兒童會缺少很多重要的心理體驗,比如成就感、挫折感、信任感,而這些對於兒童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可或缺。」缺少手足之情的童年,幸福感會大打折扣。 流動人口在增加 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為26,139萬人,其中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3996萬人,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2,143萬人。 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萬人,增長81.03%;其中不包括市轄區內人戶分離的人口增加10,036萬人,增長82.89%。這主要是多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加速轉移和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流動人口大量增加。 老齡化進程在加快 這次人口普查,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 數據表示,隨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醫療衛生保健事業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老齡化進程逐步加快。 不可置疑,中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地區,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生育率低、人口結構老化、社保制度滯後已成未來發展的重大隱患。 誰來養活中國?已執行30年的計劃生育政策是否調整,是否應放開二胎管制,無疑都需在新的人口環境和發展背景下重新考量。據社科院權威發布,2011年以後的30年裡,中國人口老齡化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到2030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到2050年,社會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 大學生比例依然不高 這次人口普查,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為38,788人;具有小學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為26779人。文盲率(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個百分點。 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變化,反映了我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大力發展高等教育以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 大學生比例反映一個國家的教育程度和人才實力。據最新統計,在25-64歲的青壯年人口中,俄羅斯54%的人都擁有大學學歷,比例世界最高。加拿大緊隨其後,以色列排名第三。此前高居世界前列的美國,排名卻迅速下滑。 一方面,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生比例低的可憐;另一方面,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為找工作而奔波。這是為何?! 廣東成為人口第一大省 這次人口普查,東部地區人口占31個省(區、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區占26.76%,西部地區占27.04%,東北地區占8.22%。與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東部地區的人口比重上升2.41個百分點,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區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個百分點;其次是中部地區,下降1.08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0.22個百分點。 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廣東省、山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蘇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東省、廣東省、四川省、江蘇省。

參考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