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甸大清真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沙甸大清真寺是位于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交界处中国宫庭式建筑。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历史悠久,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沙甸大清真寺建筑典雅气派,回民生活富裕,对伊斯兰教教义虔诚恪守,宗教礼仪氛围浓郁,民风民俗独具伊斯兰特色。

沙甸大清真寺原图链接
  • 中文名称:沙甸大清真寺
  • 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
  • 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
  • 著名景点:宣礼楼
  • 初建时间:1684年
  • 建筑类型 :中国宫庭式建筑

历史沿革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沙甸村民集资“启建今之观宇,视从前规制,广大弘敞,焕然巨观,此本村清真寺之 巅末也。”为了解决清真寺的经费、始有“置田制产之举”。恐“历年久远,契卷遗落……因镌为碑志。”此寺座落在沙甸三岔街附近,名曰,沙甸清真寺。

乾隆盛世,沙甸人口增多,经济、文化发展,原有清真寺已不适应需要,于是乾隆三十年(1765),村民又在原址扩建规模更加宏大、壮观,功能更为齐全的清真寺,总占地面积为3000余平米。

1980年,由政府拨款和群众捐资,在原址上重建了沙甸大清真寺。大寺总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准备建大殿占地面积在3000平方米左右,拟建二层,一层为半地下层,二层为礼拜殿,建成具有伊斯兰特色的朝真殿。 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开工扩建的,是我国西南最大的清真寺,为全国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1]

建筑特点

风格特点

沙甸大清真寺建筑典雅气派,回民生活富裕,对伊斯兰教教义虔诚恪守,宗教礼仪氛围浓郁,民风民俗独具伊斯兰特色。部分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整个清真寺沿中轴线左右对称,由大殿、宣礼塔、和讲经堂组成。

主要建筑

大殿内部装饰继承麦加圣寺及麦地那圣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门,梁柱等建筑风格。穹顶居中设置一个大圆顶,周围有四小穹顶环抱,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兰教特性的新月。穹顶内径20米,净空高约42米.塔与塔之间,塔与大殿之间都用一系列拱门的回廊相连接,使塔,顶,殿浑然一体。门厅采用石雕古兰经和镶金装饰,八棵大柱用汉白玉饰面。回廊顶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纪清真寺建筑风格设计。宣礼塔共有四个,塔高93米,分别矗立在清真寺的四角。[2] 正院为中国宫庭式建筑,由大殿、南北两耳房、宣礼楼、东天房、水房和大门等建筑物构成,布局匀称,构思精巧。大殿又称礼拜殿、为八柱顶立、架高面广,脊高7米,宽30余米,进深20米,装饰精美,工艺精湛;翼型结构、飞檐走壁;大殿之外有小殿,两殿之间有十二扇格子门,门为三层浮雕,雕有苍松翠柏,山川湖泊,图案逼真,雕刻细腻。雕花格门正上方悬挂一块大匾,上书“造化之源”,金粉楷书、苍劲有力,出自清乾隆年间举人王殿甲手笔。大殿前的柱子和花格门的门方上有对联10余幅,其中之一:唯一唯精道本一中罗万象;无声无嗅理原二气贯三才。其中之二:教本清真传自麦加圣境天经圣训为纲领;道自西传始于阿丹人祖坚守五功是宗旨。

大殿位西,地势高居,由天井石级而上,有石阶4级,有古雅圣殿之风、雄峻之势。为清真寺的重点建筑。天井南北为厢房、厢房为一楼一底,南北两厢对称,砖木结构,每厢楼上楼下各十间,为经堂教室和学生寝室。正面最东为天房。天房宽20米、进深10米,为土木结构,高间架、瓦屋。为经堂小学教室和乡民议事场所。宣礼楼位居院中偏东,占地面积128平米,典型中国式楼亭建筑,高三层20余米,为全木结构,六柱夹壁,六面塔状,飞檐尖顶,疏璃瓦面,光彩夺目。底层高于天井,东西两面为通道,分别有石阶4级,其余4面为厚墙,外表用砖镶砌。三楼挂一钟,击钟报时,召人礼拜,若遇火情、匪情等,敲急钟报警。悬匾一块,上书“醒梦楼”三个大字。

大门面南,位于宣礼楼和东天房中线之南。为一独立建筑,地基高,石阶而上、而下,两扇厚红春木门; 两旁有两尊卧石狮:狮口大张,似雄吟之势,形象逼真;门头上雕有二龙相对图,龙首昂扬,势态可钧;龙图之上悬挂一块大匾,上书“清真寺”,金粉楷书,遒劲秀丽,这是康熙四十九年元旦举于乡、后为高淳县知县的金友兰笔迹。 水房位于宣礼楼和东天房中线之北、与大门相对。水房之北为后院,后院面积不大,为经堂子女学校教室。正院天井,砖石镶砌,宽广整齐,有数株高大挺拔柏树,院内立有古石碑数块(记载着沙甸历史、清真寺修建、寺产田业:捐功德等情况),使此寺越显古扑,静肃、典雅、圣洁。沙甸清真寺历史上几经修扩,但仍保留着明、清的建筑特色和格局,为滇南古寺之一,是中国清真寺建筑杰作之一,是一项难得的文化遗产。可惜毁于1975年“沙甸事件”。

地理位置

沙甸大清真寺,位于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交界处。

规模建制

沙甸大清真寺礼拜殿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人同时做礼拜。

一座没有围墙的寺

沙甸是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最大的回族聚居区,是滇南著名的回乡。沙甸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是全国首屈一指穆斯林经济强镇。是“中国•沙甸回族文化旅游名镇”、“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区”。沿着笔直而又宽畅的穆斯林大街远远望去,五星红旗在沙甸大清真寺和谐广场上迎风飘扬。[3] 当你在悠扬而又清越、悠远而又神圣的、庄重而又亲切的班克声中,漫步走进宁静地沙甸大清真寺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宗教虔诚、民族精神赋予与开放包容的大清真寺的呼应,同时更感受回族人民的精神魅力与永恒。

大寺建筑设计师温天楚沈谦说:“我想人类第一座建筑,也许是经过修茸的山洞或者是树上的棚子,第一座宗教建筑也许是寨子中央神柱神塔和神石或树旁的木屋。而这都不影响它延续生命和文化,这是人的行为对建筑精神的赋予,而我们现在做的,是秉承人文精神,以建筑赋予人的行为一种更专注的、纯净而复杂的场所精神和友好开放的环境”。

沙甸大清真寺建筑典雅气派,大殿内部装饰继承麦加圣寺及麦地那圣寺巨大屋廊通道,拱门,梁柱等建筑风格。穹顶居中设置一个大圆顶,周围有四小穹顶环抱,顶上有一颗象征[[伊斯特性的新月。穹顶内径20米,净空高约42米。塔与塔之间,塔与大殿之间都用一系列拱门的回廊相连接,使塔,顶,殿浑然一体。门厅采用石雕古兰经和镶金装饰,八棵大柱用汉白玉饰面。回廊顶部的弧形造型按照13—15世纪清真寺建筑风格设计。宣礼塔共有四个,塔高93米,分别矗立在清真寺的四角。

沙甸大清真寺2005年开工扩建的,是我国西南最大的清真寺,为全国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礼拜殿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可容纳10000人同时做礼拜。[4]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