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河南宜洛矿难

河南宜洛矿难
图片来自chinanews

河南宜洛矿难,是1950年2月27日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场重大矿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场最大安全责任事故。[1][2][3]发生爆炸的宜落煤矿位于洛阳城西南70里处,隶属于国营河南新豫煤矿公司,事故共造成174名矿工死亡、39人受伤,被炸面积为10600平方米,超过井下工作面积的三分之一。

目录

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宜落煤矿建立与1907年。 1950年2月27日晚6时45分,煤矿的李沟井发生爆炸。此次矿难中,除部分矿工被当场烧死外,大部分矿工由于空气不通畅而被闷死。 由于没有专业救护队伍,且技术条件落后,事故救援时间长达55天,直到4月22日最后一具尸体运出。

据档案记载,事故原因可能是工人吸烟划火导致瓦斯爆炸(事发矿井煤层内含大量沼气)。[4] 此外,带班组长允许工人集体偷煤、破坏工程,爆炸引起煤层棚柱多处倒塌,阻塞了巷道。

矿难发生时期,中国大陆的伤亡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 1950年6月2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召开会议,成立专门小组研究处理这一事故。 此后,河南省及地方共有10余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遭到严厉处分、两人遭枪决。其中,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副主席牛佩琮被予以警告处分。[5]

中国官方对此次矿难的定论是“这是新中国成立不到半年发生的第一起最大、最重、最惨痛的安全责任事故”。

宜洛煤矿重生

60多年来再未发生瓦斯事故

从义络煤业公司出发,向西南方向驱车10多分钟,就到了当年李沟矿井的所在地。站在水泥路边放眼望去,四周山坡环绕,散落远山深处的村舍隐约闪现,全然不见矿井痕迹。

上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末,宜洛煤矿的发展起伏不定,时好时坏,该矿于2002年宣布破产,改制为义马煤业(集团)宜阳义络煤业公司。“1907年,我们的前身宜洛煤矿已初具开采规模,可以说是个百年老矿。”该公司宣传部长关宏侠介绍,“宜洛矿难”事件的教训极为沉痛,从80年代开始,他们每年斥资百万元加强安全防护。“令人欣慰的是,自‘宜洛矿难’事故至今60多年间,我们的矿井从未发生一起瓦斯事故。”他说。

宜洛煤矿的重生,得益于中南军政委员会选派的一批管理者和技术精英。1963年3月30日,全国煤矿基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接见的一批优秀分子中,就有宜洛煤矿土建工程师熊起谓。“熊起谓来自湖南,很能干,他当年随中南军政委员会特派的接管队伍来到宜阳,从此在矿上扎下了根。”义络煤业公司有关人士称,熊起谓不仅对煤矿安全工程深有研究,对水利亦有精辟见解,曾发表过南水北调的论述文章。

1950年4月底,宜洛煤矿全体矿工曾为174名死难工友立碑纪念。遗憾的是,如今石碑已被损毁,不知所终。

参考文献

  1. 郭红敏. “宜洛矿难”,中国首起最大安全事故问责揭秘. 《法律与生活》(第23期). 2012 [2020-11-22]. 
  2. 【解密档案】“宜洛矿难”追探(上)174个魂灵成老工友永远的心痛. 大河网. [2020-11-22]. 
  3. 张同乐; 毕顺堂. 新中国煤矿矿难高发期分析及对策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15, 29 (1). ISSN 1000-5587. 
  4. 邱成. 安监职责误读与责任主体虚拟——中国矿难难治主因之剖析. 《安全》. 2006, (2). 
  5. 1950年宜洛矿难:周恩来主持会议研究处理责任人. 人民网.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