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瓦斯爆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瓦斯爆炸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瓦斯爆炸,如果空氣中瓦斯的濃度在5.5%上至16%時,有明火的情況下就能發生爆炸。瓦斯,又名沼氣、天然氣,其主要成分為甲烷。它是種無色、無臭、無味、易燃、易爆的氣體。瓦斯爆炸會產生高溫、高壓、衝擊波,並放出有毒氣體。

瓦斯爆炸是煤礦中最嚴重的災害,具有較強的破壞性、突發性,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處理瓦斯爆炸事故的過程中,如果處理方法不當,要點把握不准,還可能發生多次瓦斯爆炸,造成事故擴大。因此,了解並掌握瓦斯爆炸事故處理的方法,把握其技術要點、難點,科學決策,果斷指揮,對於爭取救災時機、控制事故範圍、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爆炸條件

瓦斯爆炸的條件是:一定濃度的瓦斯、高溫火源和充足的氧氣。方程式為 CH4+2O2→CO2+2H2O,反應條件為點燃。

瓦斯濃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濃度範圍,我們把在空氣中瓦斯遇火後能引起爆炸的濃度範圍稱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為5%~16%。

當瓦斯濃度低於5%時,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圍形成燃燒層,當瓦斯濃度為9.5%時,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應);瓦斯濃度在16%以上時,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氣中遇火仍會燃燒。

瓦斯爆炸界限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還受溫度、壓力以及煤塵、其它可燃性氣體、惰性氣體的混入等因素的影響。

引火溫度

瓦斯的引火溫度,即點燃瓦斯的最低溫度。一般認為,瓦斯的引火溫度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濃度、火源的性質及混合氣體的壓力等因素影響而變化。當瓦斯含量在7% ~ 8%時,最易引燃;當混合氣體的壓力增高時,引燃溫度即降低;在引火溫度相同時,火源面積越大、點火時間越長,越易引燃瓦斯。

高溫火源的存在,是引起瓦斯爆炸的必要條件之一。井下抽煙、電氣火花、違章放炮、煤炭自燃、明火作業等都易引起瓦斯爆炸。所以,在有瓦斯的礦井中作業,必須嚴格遵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氧的濃度

實踐證明,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降低時,瓦斯爆炸界限隨之縮小,當氧氣濃度減少到12%以下時,瓦斯混合氣體即失去爆炸性。這一性質對井下密閉的火區有很大影響,在密閉的火區內往往積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濃度低,並不會發生爆炸。如果有新鮮空氣進入,氧氣濃度達到12%以上,就可能發生爆炸。因此,對火區應嚴加管理,在啟封火區時更應格外慎重,必須在火熄滅後才能啟封。

瓦斯爆炸原因

瓦斯積聚

瓦斯積聚,是指採掘工作面及其他地點,體積大於0.5m3的空間內,積聚瓦斯濃度達到或超過2%的現象。

局部通風機停止運轉引起瓦斯積聚;風筒斷開或嚴重漏風引起瓦斯積聚;採掘工作面風量不足引起瓦斯積聚;局部通風機出現循環風引起瓦斯積聚;風流短路引起瓦斯積聚;通風系統不合理、不完善引起瓦斯積聚;採空區或盲巷瓦斯積聚;瓦斯湧出異常引起瓦斯積聚;局部地點瓦斯積聚。

瓦斯通風問題一直都是煤礦開採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安全問題,在經常發生的煤礦事故中,瓦斯爆炸發生率是最高的,一旦發生瓦斯爆炸,不僅會對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威脅,同時煤礦企業也會面臨嚴重的經濟損失。

引爆火源

1、電火花引爆火源。由於對井下照明和機械設備的電源及電器裝備的管理不善或操作不當,如礦燈失爆、電鑽失爆、帶電作業、電纜漏電或短路、電纜明接頭或抽線、電器開關失爆、電機車架線出火及雜散電流等產生的電火花,都是引起瓦斯爆炸的主要火掘。其中,礦燈失爆、電纜明接頭及帶電作業所占比例較大,雜散電流引爆瓦斯事故也時有發生,電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比重約為40%。

2、爆破火花是引爆瓦斯的另一主要火源。爆破火花主要是因炮泥裝填不滿、最小抵抗線不夠、放明炮、糊炮、接線不良及炸藥不合乎要求等引起的,引爆火花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比重約為40%。

3、井下因撞擊和摩擦產生的火花的情形多種多樣,機械設備之間的摩擦,截齒與堅硬岩石之間的摩擦、堅硬頂板冒落時的撞擊、金屬表面之間的摩擦,都可能產生火花而引爆瓦斯。隨着機械化的程度的不斷提高,因機電設備撞擊出現摩擦火花而引起的爆炸事故也在逐漸增多,僅次於電火花和爆破火花的引爆次數。

4、井下嚴禁明火。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井下明火併未能杜絕,而由此引爆的瓦斯事故也時有發生。井下明火的主要來源是煤炭自然發火形成的火區、井下電焊、吸煙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