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河南曲剧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河南曲剧选段专辑

中文名 : 河南曲剧

外文名 : QUJU Opera

别    名 : 河南曲子戏、高台曲

起源于 :1926年

创始人 : 李祖白 关云龙 朱万明等

河南曲剧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是中国河南省的主要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曲剧至今有七十多年历史,属年轻剧种。分大调曲和小调曲,小调曲优雅婉转,轻快。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杂牌小调与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的河南曲剧,发展为戏曲剧种。由于曲调易学,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传播极快[1]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河南曲剧参与其中。

历史

曲剧起初是在河南曲艺的基础上发展,不化装也不分行当的表演者边踩高跷边唱曲子,由三弦乐器伴奏,到处游走演唱。被称为“高台戏”。“鼓子曲”是一种曲牌联缀体式的说唱艺术,表演时由三五人自执檀板击节,与以前的三弦伴奏不同,表演者需要帮腔处就一起帮腔。每一曲目,都会按照曲牌顺序来演唱。

清末民初,出现了有简单化装和粗略行当分工的“鼓子曲”与踩高跷的“高台戏”相结合的“高跷曲 ”。

1926年农历四月初七,河南省临汝县的“同乐社”因为多日下雨,道路泥泞不能踩高跷演出,因此剧团去掉高跷站在台子上表演,被称为台子曲,后来台子曲又走上了舞台,被称为河南曲子,后来又叫河南曲剧 。最后曲剧就正式诞生了。1930年代前期,曲剧表演属于业余性质:不讲价,只求管吃。抗日战争时期,曲剧遍及了全省的主要县市以及安徽省临泉一带,周口淮阳界首等地开始出现半职业性剧团。

1946年,河南省政府以曲剧“有伤风化”、“诲淫诲盗”为由,取缔曲剧演出,但在舆论的压力下,政府被迫不再继续施压。1947年,一个名字叫新生曲剧社的剧团在郑州演出时,国民党当局以“新生”两字涉嫌共产党宣传,剧社被当局勒令解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曲剧得到恢复和发展,除河南外,曲剧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也建立了专业剧团。1983年后,各地的曲剧团创作一批现代戏,同时曲剧在表演艺术、舞台美术、音乐唱腔等方面有继续发展[2]

艺术特点

曲剧唱腔

曲剧唱腔结构为长、短句曲牌联套体制。唱腔曲牌有150多种,其中有来自明、清民歌小曲的〔阳调〕、〔诗篇〕、〔茨儿山〕、〔剪剪花〕、〔银纽丝〕、〔打枣竿〕、〔太平年〕、〔罗江怨〕,有来自鼓子曲的〔马头〕、〔潼关〕、〔满江红〕、〔劈破玉〕、〔小桃红〕、〔青阳扇〕等。伴奏用的丝弦曲牌有〔大起板〕、〔山坡羊〕、〔高山流水〕、〔状元游街〕等130 多种。伴奏乐器以坠胡、三弦、筝、琵琶为主,并采用了锣鼓等打击乐[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曲剧不仅在本省大部地区盛行,而且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也建立有专业剧团。历年整理的传统戏有《陈三两爬堂》 、《风雪配》 、《卷席筒》 、《阎家滩》 、《草人媒》 、《寇准背靴》等;创作的现代戏有《赶脚》、《下乡》、《掩护》、《游乡》等。其中《赶脚》、《下乡》、《陈三两爬堂》、《游乡》、《卷席筒》、《风雪配》均已摄制成影片。新成长起来的名演员有张新芳(旦)、王秀玲(旦)、邢金萼(生)、马琪(生)、谢禄(净)等。 曲剧是河南省本地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有些地区又称“南阳曲子”。曲剧流行于河南全省及其周围邻近地区,是在当地流行的曲艺鼓子曲(洛阳曲子、南阳曲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形式的基础上,受到其他剧种的交叉影响发展而成的。曲剧最早可追溯到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由其中的杂牌小调与河南的民间歌舞踩高跷相结合,于1926年经由临汝县农民组成的同乐社搬上戏剧舞台,从而正式发展为戏曲剧种。其中的"高跷曲"由去掉高跷拐子的演员登上戏剧舞台,是曲剧由民间歌舞演变为“高台曲”这种正式的戏曲形式的一个质的飞跃。

流行

河南曲剧,是从流行在河南的曲艺—河南曲子和民间歌舞—“踩高跷”的基础上,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左右经地摊、高跷阶段正式搬上戏曲舞台[4]。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衍变,已成为河南的三大剧种之一。

它的唱腔曲牌很多,常用的有〔马头〕、〔劈波玉〕、〔扬调〕、〔汊江〕、〔诗篇〕、〔清江〕、〔银扭丝〕、〔满江红〕等。

伴奏乐器

它的伴奏乐器,在刚搬上舞台的时候,仅有手板、曲胡、三弦、软弓京胡和笙。随着发展和演出剧目的需要,不但增添了古筝、二胡、琵琶,而且采用了武场。曲剧演出剧目是逐步丰富起来的。当初的一些保留节目大多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如《胡二姐开店》 、《安安送米》 、《小观灯》、《打灶君》 、《李豁子离婚》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解放以来曲剧艺术的突飞猛进,经过整理的传统剧目《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和反映现代生活的《下乡》、《赶脚》、《游乡》等优秀剧目被拍摄成电影以后,以它唱腔优美、长于抒情而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5]

分布范围

河南曲子,大部分地方是洛阳曲子,分布在北方一带。南阳周边唱南阳曲子。

角色行当

小生小旦小丑老旦青衣[6]

曲调

名家

名剧

视频

河南曲剧相关视频

河南曲剧《小秃劝妻》上 李天方 孔素红
河南曲剧《借簪子》大叔反串大妈,爆笑全场!
美女学唱河南曲剧《卷席筒》,唱的太感人了,值得一听!
兰文祥演唱河南曲剧《包公辞朝》十二月

参考资料

  1. 河南曲剧简介,中国戏曲网
  2. 曲剧的发展历史,中国戏曲网
  3. 你们知道曲剧的艺术特色吗?,搜狐,2013-06-07
  4. 河南的曲剧,中国戏曲网
  5. 河南曲剧伴奏乐器 ,新浪小红笛的博客,2010-05-26 20:44:21
  6. 曲剧角色行当,中国文明网,发表时间:2014-10-15 
  7. “曲剧名丑”胡希华谈戏缘,人民网,2016年02月23日16:13
  8. 曲剧《陈三两》全本,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