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泰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泰县是旧地名,原为江苏省辖县,是现在的泰州市姜堰区。泰县1994年撤县建市,成立姜堰市(扬州市代管),1996年起由新成立的地级市泰州市代管,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1]

沿革

今泰县辖境原系泰州的一部分。

泰州是淮东古城之一。据海安县青墩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已有人类居住。

夏,商时(公元前21世纪一一前11世纪)属扬州;

春秋时(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属吴,越;

战国时(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属楚,时称海阳;

秦时(公元前221年一一前207年)属东海郡(一说九江郡);

汉初吴王濞在此设置粮仓,名"海陵仓";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置海陵县;

东晋时(公元317--420年)一度改称海阳县;

唐高宗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政称吴陵县,武德七年复称海陵县;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取通泰,安泰之意升海陵县为泰州;北

宋时(公元960-1127年)称泰州军南宋时(公元1127年一一1279年)复称泰州,元时(公元1279年一1368年)称泰州路;明,清称泰州,属扬州府。

辛亥革命后(公元1912年)废州设泰县,泰县之名始于此。

当时泰县县政府在泰州城,辖境包括现泰州市,泰县绝大部分及现海安、江都、兴化等县一部分地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本县境曾先后分别划属泰兴,江都,兴东(后为溱潼),紫石(后为海安)等县管辖。

1949年1月21日泰州城解放后,分设泰州市,泰县,泰县县政府迁姜堰镇。

1950年5月,泰州市,泰县合并为泰县,同年10月又分治。1958年10月内泰再次合并称泰州县,1962年1月两泰再次分治。

1964年10月又将泰州市所辖泰东,泰西,寺巷,野徐,鲍徐,塘湾,朱庄,港口,马庄,叶甸,里华,杨庄(今罡杨)等12个公社划归泰县,遂成现状。泰县解放后始终属于扬州专区(后改为扬州地区)管辖。

泰县1994年撤县建市,成立姜堰市(扬州市代管),1996年起由新成立的地级市泰州市代管,201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姜堰市,设立泰州市姜堰区。

行政区划

全县辖2个镇,39个公社,27个居委会,838个生产大队,42个相当大队,6180个生产队,14个相当生产队。另有县属场圃7个,县农科所1个。自1981年起全县设顾高,张甸,寺巷:苏陈.姜堰,溱潼,港口等7个区。

1985年泰西、朱庄两乡划给泰州市。1988年,泰东乡划给泰州市。

至1987年年,全县共辖两个直属镇、36个乡镇、27个居委会、800个村委会。

地理位置

泰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的江苏省中部,隶属扬州地区。东界海安县,南邻泰兴县,西接江都县,北与兴化东台县毗邻。县政府驻姜堰镇。地理座标为北纬3230',东经12008'。面积1264平方公里。人口109.6万人(28.5万户)。其中农业人口101.8万人。除47人为回,满,壮,彝维吾尔,锡伯,土家等少数民族外,余均为汉族。

气候特征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2]

历史文化

泰县是姜堰(县级)的前称,建国至1994年都是叫的这个名字,历史上姜堰原为泰县,后因县治姜堰镇,改名姜堰。姜堰的由来是:古时一次发洪水,长江、黄河、淮河三处的洪水一起涌到现在的姜堰,在这个情况下,一个姓姜的有钱人出钱修一道堤坝,以挡洪水,由此现在的姜堰有了这个名,又名三水、罗塘,撤市并区时,有说定名姜堰区,有说三水区、罗塘区,最后定名姜堰区。

海军诞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是在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1949年3月24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热烈庆祝"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指出中国人民必须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

1949年4月4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奉中央军委命令,到达江苏省泰县白马庙乡,建立渡江战役指挥部,接受国民党起义投诚舰艇,组建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部队。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白马庙乡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人民海军从此诞生。1989年3月,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为人民海军成立日。[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