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安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安市江苏省直辖市,南通市代管。海安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东晋建宁海县,南北朝置海安县。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

海安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东临黄海,南望长江,靠江靠海靠上海,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气候宜人,雨水充沛,河道成网,物产丰富,全县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海安县地处中纬度黄海之滨,北亚热带的北侧,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海安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之乡、装备制造之乡、建筑之乡、茧丝绸之乡、河豚之乡、纺织之乡、花鼓之乡、紫菜之乡和长寿之乡,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县、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金融生态示范县等数十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从2012年起,连续四年获南通市政府重点经济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1]

建制沿革

海安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南莫境内青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西部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西周至东周属吴国,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属楚。今海安及周边数县、市当时称海阳。郧(今立发)是海阳的中心,吴侯与卫侯曾在此会晤。秦属东海郡,汉属吴国,汉初一度为吴王刘濞封地。

汉武帝时海安地区属临淮郡海陵县。至东汉仍属海陵县,上属徐州广陵郡。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国,一度海陵县废,西晋复置海陵县。

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始设宁海县,上属海陵郡。宁海县即今海安县,为海安建县之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因海水常浸淹农田,遂取名海安,为“永不扬波”之意),后并入宁海县。

唐初宁海县省入海陵县,属扬州淮南道,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海陵县东境复置海安县。县治在今海安镇,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五代十国时南唐升海陵为泰州,宋海陵县建置未变,海安、西溪(东台)为海陵县二大镇之一。北宋设泰州军,元代设泰州路总管府,下辖海陵县。

明朝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上属扬州府,清代相沿不变。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泰州之东北境置东台县,至此今海安境域之东南部在如皋县境,上属通州;北部在东台县境,中部、西部仍在泰州境,上属扬州。

民国六年(1917年),改泰州为泰县。

1940年,新四军东进,在海安镇建立泰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2月,海安镇以东建立泰东县,海安、曲塘、白米以北建泰北办事处。1943年1月建紫石县,县政府设在沙岗莫家庄。至1946年6月,县境与海安市大略相同。此后市域与东台、泰县等互有变动。

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政府迁回海安镇。1949年2月后,姜北、白米、城东三区划归泰县,台南划归东台,河东地区的李堡、角斜、西场、噇口区以及河南地区的雅周、曲南、海南等地复划归海安。1950年1月,海安划归苏北南通行政区。

1953年1月,撤销苏南、苏北两个行署区和南京特别市,建立江苏省,海安属江苏省南通专区。1971年,南通专区改为南通地区。

1983年,江苏省各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实行市管县体制,海安县隶属南通市。

201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以原海安县行政区域为海安市行政区域,海安市由省直辖,南通市代管。

行政区划

1978年发掘的青墩村青墩遗址证明,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沙岗青墩一带已有人类居住,是南通成陆最早的地方之一。古代海安及周围数县均称“海阳”,西周到战国,先后为吴、越、楚属地,秦时隶属九江郡,汉初,海安一带为吴王刘濞的属地。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分广陵郡,立海陵郡置宁海县,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析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即今县),治所在今海安镇,属侨新平郡。海安县历史上曾数建数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海安县属海陵郡,不久海安县废,地域仍属宁海县。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宁海县并入海陵县,属扬州。中宗景龙二年(708年)析海陵县东境复建海安县,属淮南道扬州。开元十年(722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仍隶属扬州,这以后,海安地域又先后多次分属泰州、泰县、如皋等地。五代十国时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为县置泰州。宋海陵县建置未变,海安、西溪(东台)为海陵县二大镇之一。北宋设泰州军,元代设泰州路总管府,下辖海陵县。明朝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上属扬州府,清代相沿不变。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泰州之东北境置东台县,至此今海安境域之东南部在如皋县境,上属通州,北部在东台县境,中部、西部仍在泰州境,上属扬州。

1940年,新四军东进,在海安镇建立泰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2月,海安镇以东建立泰东县,海安、曲塘、白米以北建泰北办事处。1943年1月中共析泰县、东台、如皋三县交界处建紫石县,县政府设在沙岗莫家庄。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属苏中第一行政区。1949年1月20日,海安县全境解放,县政府迁驻海安镇,属苏北泰州行政区。

1949年2月后,姜北、白米、城东三区划归泰县,台南划归东台,河东地区的李堡、角斜、西场、噇口区以及河南地区的雅周、曲南、海南等地复归海安县。1949年6月全县下辖李堡、西场、噇口、海安、雅周、曲南、胡集、沙岗、仇湖11个区,属苏北行署泰州行政区。1950年划归苏北行署南通行政区。全县有172个小乡。1952年调整为154个。1956年5月如东县景安区陈庄乡划给海安县。全县154个乡调整为73个乡,设7个区,3个县属镇。

1957年10月撤销区建制,73个乡调整为36个乡。1958年10月,撤乡建社,实行公社化,446个合作社合并为30个人民公社。1959年2月,曲塘公社划为胡集、双楼、青萍、花庄、李庄、曲塘6个公社,南莫划分为南莫、邓庄公社。4月,如东旧场公社划归海安。同年,曲塘建镇,划出章郭公社。1961年,李堡公社划分为曹园、李堡公社,田庄划分为田庄、海南公社。1962年,旧场公社划分为旧场、渔业公社。1975年10月,新海农场改为新海公社。

1983年撤社建乡,全县40个乡,3个镇。1986年李堡乡并入李堡镇,角斜、西场、胡集、南莫、墩头撤乡建镇。1992年5月,大公、隆政、吉庆(烈士)、双楼、雅周、仁桥撤乡建镇。1995年,沿口、仇湖撤乡并镇。

1995年11月,海北、海南、田庄三乡并入海安镇,旧场并入老坝港乡,曹园并入李堡镇,双溪并入墩头镇、花庄并入曲塘镇,邓庄乡并入南莫镇。2000年,北凌乡并入大公镇,青萍乡并入胡集镇,沿口并入角斜镇,丁所并入李堡镇,壮志并入西场镇。2001年1月,韩洋、新生合并,建立洋蛮河镇;撤销立发乡、南屏乡,设立城东镇,与开发区合署办公;沙岗乡并入南莫镇;撤销白甸、瓦甸乡,设立白甸镇;李庄乡并入曲塘镇,王垛、张垛乡并入雅周镇。2003年,全县辖22个乡镇,5个场。217个行政村,其中天鹅村由海安农场代管,5120个村民小组,6个街道办事处,73个居民委员会,5个国营场圃。2004年,全县辖14个镇,1个场。分别为:李堡镇、角斜镇、老坝港镇、西场镇大公镇、海安镇、城东镇、雅周镇孙庄镇曲塘镇、胡集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海安农场。全县212个行政村。

2011年12月,又一轮区划调整结束,全县辖10个镇、3个开发区,分别为;海安经济开发区(城东镇)、海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安镇)、老坝港滨海新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共有207个行政村。2012年8月,海安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年12月,全县总面积1184平方千米。辖10个区镇,25个街道办事处,207个行政村(含村居合一),5109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是中国茧丝绸之乡、中国紫菜之乡、中国禽蛋之乡、中国河豚之乡、中国湖桑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龙舞)之乡。[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海安地处苏中平原,东临黄海,与如东接壤,南和如皋毗邻,西通泰兴,并与姜堰市相交,北与东台市相连。东西直线最长71.1公里,南北最宽39.35公里。县境西宽东窄,轮廓酷似一把金钥匙。县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2°32′至北纬32°43′,东经120°12′至120°53′之间。通扬运河横穿东西,串场河纵贯南北,将海安分为河南、河北、河东三个不同自然区域。全县总面积1180平方公里[2]。

地质环境

海安境内土壤主要分为草甸土、滨海盐土、水稻土(潴育型、潜育型、脱潜型)3个类型。河北地区为水稻土地区,主要分布着缠夹沙、缠沙土、缠脚土、灰土、勤泥土等;河南地区为高沙土地区,主要分布着泡沙土、板而沙、夹沙土等,其北缘及村镇附近夹沙土占较大比重,其余则以板而沙为主;河东地区为潮盐土地区,除近海的老坝港外,大部分土壤发展为潮土类灰潮土亚类、脱盐土,主要分布着夹沙土、板而沙、黏土等。

地形地貌

海安县是江积、河积、海积平原区,分别为古潟湖相沉积和黄泛冲积、海相沉积、长江冲积而成。地貌特征:地势低平,平原约占78.3%;水网密布,域内河道纵横、沟渠稠密、湖荡众多。海安地貌按成因、地理位置、成陆先后和地貌显示等可划分为里下河低浅洼圩田平原、长江三角洲微凹平原、三角洲平坦平原三个区域。域内各级河道、沟渠、池塘密布成水网,尤以西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内成陆最早的是扬泰古沙嘴(扬泰岗地),在南莫镇青墩村。海安镇北部吉家墩、现曲塘镇所辖原双楼镇等多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哺乳动物化石,已有6500年以上的历史。此后基本上是在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不断沉积淤涨,不断向东延伸和扩大,东部成陆较晚,李堡镇、大公镇、角斜镇等地区成陆从上千年到数百年不等,滨海新区(角斜镇)沿海地区2010年年底才完成海堤围筑,新增土地面积3.74万亩。

气候环境

海安县地处中纬度黄海之滨,北亚热带的北侧,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3—5月):天气多变,时晴时雨,乍暖乍寒,较不稳定。夏季(6—8月):天气炎热、降水集中,是台风、暴雨多发的季节。初夏,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会,海安出现连续阴雨、温度低、湿度大的梅雨天气;盛夏受暖湿气团控制,气温高,降水少,容易出现伏旱天气。秋季(9—11月):天气稳定,阳光充足,常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少数年份会出现秋季连阴雨,对秋收不利。冬季(12月至翌年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东风,春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到风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北风、东北风。1959—1992年,年平均日照2142小时,日照百分率48%,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降水量1025毫米。1993—2008年,年平均日照2054.4小时,年平均温度15.8℃,年平均降水量959.1毫米。1993—2008年期间的梅雨与海安历史规律基本一致,平均入梅期在6月19日,出梅日在7月10日,平均梅长21天,平均梅雨量229.7毫米。[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域内矿产资源主要有黏土矿、石油、地热资源。境内的黏土主要用于制作砖瓦,资源浪费大,利用价值低。油气资源丰富,是江苏油气建设的重点区域,其中李堡地区地下探明储量可开采20多年。地热资源丰富。海安区域地层中地热水温达45℃~52℃,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每日1000立方米,水质优良,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元素。

水资源

全县水域总面积98.32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入境水)年平均6.0亿立方米。地跨江淮两个水系,以通榆公路为界。通扬公路以北,通榆公路以西属淮河水系,总面积420.3平方公里,区内正常河网水位1.2米。通扬公路以南,通榆公路以东属长江水系,总面积723.9平方公里,区内正常水位2.50米。1980—2008年降水资料统计,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001.59毫米,年平均径流量(即地表水量)2.77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1.11亿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1.59亿立方米,田间入渗补给量0.35亿立方米,浅层地下水补给量1.94亿立方米。

其他自然资源

黄海滩涂特产:黄鱼、文蛤、鳗鱼和各种海鲜等;

农业资源:三麦、水稻、玉米、棉花、湖桑、油菜、花生、黄豆、中药材、蚕茧、桑条、芦苇、鸡、禽蛋、鸡粪、淡水鱼虾。

区域人口

1943年,紫石县总人口17万人。1948年3月,48.5万人。1949年约61万人。1956年70多万人,1959~1961年,出现负增长。1961~1971年,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1967年,自然增长率28.9‰;1972年全县总人口88万多人,此后实行计划生育,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下,1992年为7.9‰。全县总人口98万多人。1997年,全县总人口99万多人,自然增长率1.7‰,此后人口增长控制在1‰以内,并出现负增长。2010年底全县总人口93.42万人,绝大多数为汉族,有极少数为回、蒙、苗、壮等18个少数民族。2011年底总人口93.71万人,2012年底总人口93.87万人,2013年底总人口94.18万人,2014年底总人口94.26万人。

2015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940104人,比上年减少2526人。2015年出生人口7109人,人口出生率为7.55‰;死亡人口10192人,人口死亡率为10.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8‰;迁入人口5179人,迁出人口4622人,净增加557人。全县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48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6.63万人,比上年增加0.01万人。城镇化率55.32%,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4]

区域经济

综合实力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44亿元,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7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323.18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303.49亿元,增长10.6%。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380元,增长10.2%,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546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2:48.7:43.1调整为7.9:47.5:44.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0.7%。

县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食品类上涨3.0%,烟酒类上涨2.0%,衣着类上涨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0.2%,交通和通讯下降5.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3%,居住类下降3.5%。另外,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4%。

年末,全县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共有24183户,其中城镇私营企业6402户,农村私营企业17781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0.93万人,注册资本970.25亿元。全县登记的个体工商户63509户,其中城镇个体工商户11209户,农村个体工商户52300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92934人,注册资金38.58亿元。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52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2.25%以内。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3562人,城乡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培训1351人,创业培训788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558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69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4365人,新增创业人数2216人。新增发放小额贷款1763万元,新增扶持政策到位率100%。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0.71亿元,增长10.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2.06亿元,增长14.7%。实现增值税23.66亿元、营业税14.77亿元、个人所得税5.60亿元、企业所得税11.73亿元。财政总支出135.49亿元,增长12.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4.22亿元,增长19.3%,主要投向农林水利、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服务等民生工程。

第一产业

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108.12亿元,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43.05亿元,增长2.6%;林业产值0.32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46.48亿元,增长3.6%;渔业产值9.08亿元,增长7.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19亿元,增长10.1%。全县稻麦单产全省“十连冠”,其中水稻单产661.3公斤/亩,小麦单产444.8公斤/亩。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继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原值6.8亿元,农机总动力64.6万千瓦,拥有农业机械7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417台、农用拖拉机7819台、插秧机2855台、植保机械12550台。全年享受省级以上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910.2万元,推广新增各类先进实用农机具2235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27台、插秧机188台、大中型拖拉机198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秸秆还田机械311台、粮食烘干机89台、高效植保机械47台、渔业机械679台、特色农业机械和高效设施农业机械596台套。实现农机作业年收入5.76亿元,其中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2亿元。全年维修改造农灌车口303座。

全县水利投入2.48亿元,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项目首期工程等14项重点水利工程,共计疏浚河道156条、清杂整坡绿化148万平方米、河岸护岸80公里,新建防渗渠道136公里,新建渠系配套建筑物4664座,拆建灌溉泵站95座,拆建防洪治理闸、圩口闸、闸站、排涝站26座,拆坝建桥(涵)214处。

第二产业

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168.64亿元,增长8.0%,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984.94亿元,增长11.2%。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45.49亿元,增长13.1%,增速高于全县规模工业产值1.9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47.6%,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全县新兴产业产值715.44亿元,增长10.8%,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6.0%,比上年提升0.28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90.78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1.44亿元,增长9.3%;实现利润141.44亿元,增长7.8%;实现利税224.28亿元,增长10.4%,利税销售基本同步增长。

全社会用电量43.24亿千瓦时,增长0.5%。其中工业用电量33.91亿千瓦时,下降0.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72亿千瓦时,增长4.1%。第一产业用电量0.88亿千瓦时,增长15.3%;第二产业用电量34.49亿千瓦时,下降0.8%;第三产业用电量3.14亿千瓦时,增长6.6%。

全县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1024.85亿元,建筑施工面积12994.75万平米,新开工建筑面积3324.82万平米,承建高层建筑4370幢,其中29层以上1490幢。全年获3项鲁班奖、1项国优金奖、1项国优银奖、2项詹天佑奖。全国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18项,国家级QC成果奖48项。

第三产业

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39亿元,增长11.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72.16亿元,增长12.7%,限额以下零售额175.23亿元,增长10.9%;城镇零售额163.69亿元,增长11.5%;农村零售额83.7亿元,增长11.3%。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758.3亿元,增长47%;完成服务业税收45.2亿元,增长24.8%,其中重点服务业企业税收25.8亿元,增长71.4%。

实现进出口总额16.16亿美元,下降34.1%,其中,出口总额13.64亿美元,下降36.3%,进口总额2.52亿美元,下降18.8%。实际注册外资到账额2.82亿美元,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14441万美元,实现对外劳务营业额13565万美元。[5]

社会事业

科学发展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活动(R&D)经费16.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48%,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新建常州大学海安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江苏省环科院海安产业研究院,建成启弘纺织、骆氏减震件等8家企业研究院。新增省级优秀重点研发机构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5家。

全县新增30万元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129项,新引进成果转化项目31项,共支付合作经费7911万元。获省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29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总数达119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42件,获评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区域示范县。

教育事业

2015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0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3所,初级中学23所,完全小学45所,独立成型幼儿园52所,特教1所,职教2所,艺术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学生总数8.53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9%,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12%,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6%以上,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超过50%。2015年高考,全省前100名我县11人,400分以上我县20人,前1000名我县92人;本二以上达线比例提升5%。2015年中考全市最高分花落海安,700分以上133人,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

全年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件,市级奖励4件,广播电视作品29件获省市级奖。全年共完成送戏126场,送电影3272场,送图书45149册,送展览236次,送培训694场、29592人次。顺利通过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评审。

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拥有区镇文化站10家,“农家书屋”220家,其中,省五星级农家书屋3家、市四星级农家书屋38家,博物馆、纪念馆6家,文物保护单位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家;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

海安图书馆藏书量43.87万册,全年阅读量12.72万人次,被南通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评为市十佳全民阅读推广基地。博物馆接待量14.67万人次。

全年新增数字电视用户5001户,实有用户23.71万户。

医疗卫生

2015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3家(含216家村卫生室),其中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4家,一级医疗机构45家,一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10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7家。医疗机构总床位4574张,卫生技术人员433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921人,注册护士1621人。每镇建有一所公办卫生院,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达标验收率80%。每村建成一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其中省示范村卫生室14家。创成省级卫生镇1个、省级卫生村26个。全县实际在用基本药物品规数1443个,使用基本药物17500万元。

体育事业

完成了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成功申报了3个市级体育公园,创建省级优秀健身晨晚练点10个,省市表彰晨晚练健身点20个;完成了主城区1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城区10分钟健身圈的升级改造,全民健身数字地图建设。

承办全国自行车公路赛、江苏省象棋棋王赛、江苏省青少年象棋锦标赛、江苏省夕阳红钓鱼比赛、江苏省健身气功新功法交流比赛;组队参加了江苏省第四届健身气功新功法比赛、代表南通市参加江苏省健身秧歌比赛、全国“马自骑”大会及环滨海新区全国公路自行车赛,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5项;成功创建了1所国家级体育示范学校、5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1所省级篮球俱乐部,6个市级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城乡建设

完成千禧大桥东引桥地面辅道、镇南路、宁海路、凤山路、曙光西路、如海运河景观大道共计6.2KM,桥梁改造2座。推进“现代、精致、增绿、便民”工程。以城区主要道路为重点,完成长江路、黄海路、328国道、通榆路、中坝路、永安路、迎宾路等道路的绿化提升。

实现全县范围内区域供水全覆盖,完成镇村供水管网建设792公里,户表改造28620户、安全供水3925万吨。完成天然气管网建设156公里,新增居民用户20297户,工商业用户78户。完成16个生态停车场建设,增加停车位1675个。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新华河两岸、老通扬河、红光河、洋港河、翻身河、东海大道污水管道及提升泵站、凤山北路污水管道、高庄路污水管道及永安路污水管道等十个“清水工程”建设。建成污水管网30公里。

环境保护

全年实施减排项目19个,削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为61吨、1743吨、1423吨。建成农村污水管网40.8公里。审批各类建设项目350个。实施清水工程,全县96.6%的河道达到整洁河标准,90%的村通过达标村验收。完成与畜禽养殖规模相配匹的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各区镇共建成农户蓄粪池、沼气池1561个。

社会保障

2015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3.04万人、24.44万人、9.76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1.57万人、1.78万人、0.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8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8.3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9万人。[6]

历史文化

文化现象

青墩文化:1978年4月,位于江淮之间的海安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一把带柄穿孔陶斧,因其解决了考古界长期争辩悬疑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主要劳动工具石斧的穿柄问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除陶斧本身所具有的重大考古学意义之外,于破译盘古神话传说亦提供了新的维度。青墩文化是江海大地和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运河以东、江淮之间的这片广大地域,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址只有三处:一是1951年发现的淮安青莲岗文化遗址(青莲岗文化),二是1973年发现的海安青墩遗址(青墩文化),三是1993年发现的高邮龙虬庄遗址(龙虬文化)。新石器时代,石斧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工具,大量出土墓葬中随葬石斧的发现,证明石斧已成为新石器时代人类最珍重的物产之一。但青墩遗址带柄穿孔陶斧,系根据石斧实物以陶土仿真烧制,而非实用工具。很显然,这把陶斧已由实用领域升华到人类精神活动领域,成为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人类群落的一种象征性崇拜图腾。

民风民俗

海安花鼓:“海安花鼓”是海安的文化品牌,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参加过为中央领导献艺的专场演出;在天安门广场参加过国庆50周年联欢晚会;在全国民族民间广场歌舞大赛的角逐中,获得过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在文化部群众文化最高政府奖“群星奖”评比中,获得过“群星奖”金奖;还和来自五大洲及国内13个省市的60多支歌舞表演方队一起,在北京平安大街上参加过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际旅游文化节的盛装行进表演。人们已经把“海安花鼓”和海安这个滨江临海的新兴城市的文化形象紧紧扣连在一起。

海安龙舞:中国龙舞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宝库中的一个庞大的家族,南国北疆,五洲四海,凡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有龙舞艺术活动,其品种名目多达一千有余。由于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不同民族的审美习惯的影响,中国龙舞大致划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及其东北地区的南、北两大派系,在道具造型、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各见特色:南方龙舞多荆楚之韵,精巧且纤丽;北方龙舞有燕赵之风,古朴而刚劲。“海安龙舞”类属中国南方龙舞,但又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南方龙舞中有“同中见异”处,这就是海安龙舞神奇之所在了。

放风筝:清明前后,兴放风筝,相沿成习。海安的风筝花样繁多,儿童最喜爱。曲塘、李堡一带放响风筝颇为壮观。这种风筝上系以葫芦,俗名“九串连”。大的九串连直径约2米,有的上面能装上一百多只哨子,一般在夜里乘风时放飞,经夜露水润湿葫芦口后,便在空中嗡嗡作响,十分引人。各地且有放风筝谢神的习俗,并忌讳风筝堕落人家屋顶上,以为不吉。

种荞麦:海安河东、河南地区栽种水稻相对少些,常有接不上茬儿的零边空地。这些空地立秋之前失去种植大熟庄稼的机会。当地农民大多抓紧霜降前的几十天时间种些荞麦。荞麦“十八天开花,十八天结籽,十八天归家。”意思是说荞麦种下后十八天就开花,十八天开始结籽,再有十八天就可以收获。荞麦喜水怕旱,湿地上也可以播种,叫“跟水跑”;出土几寸高就开花结实,边长边开花,俗称“顶花长”;长到一尺多高时,上边继续开花,下边开花早的三角形的麦粒已灌浆成熟。这时即便遭了霜,也不会颗粒无收。所以民间有“荞麦五十五天归仓”的说法。

庙会:海安人叫庙会为“香期”,城乡盛行。每年举办的庙会众多,时间不一,但大部分都为农闲时节。主要有海安、李堡的城隍庙会和观音庙会,青墩的护国寺庙会,仇湖的白龙庙会,胡集一带的祖师庙会,西乡的土山、奶奶山庙会等,每年数十次。各地商家将农具、苗木、衣服、日用百货、文具、窑货,乃至各种应时食品、儿童玩具等运到集市,设摊供应。庙会上,还常有做把戏的、吹糖人的艺人,前来表演谋生。四周乡民借敬神之际,赶集购物,探亲访友,娱乐消闲,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闹。通常在庙会上可以发现和买到平时在超市及商店里买不到的一些小物件,比如,蒲草做的床垫和农具。还有部分耍杂的手艺人现场卖艺,引得众多群众围观。每年的庙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群众的购物需求,是土特产品交易和村民赶集看热闹场所。21世纪初,中央电视台到海安为“白龙庙会”拍摄过专题片。

茶俗:海安地近黄海,从海安镇向东,吃天水茶者普遍,并以李堡一带最为讲究。天水系用容器专门等接雨水,贮于陶缸中,用其烹茶。海安部分老人至今仍沿习喝天水茶。茶叶则以绿茶为主,夏天还会用藿香、佩兰、薄荷、青竹叶、竹心、芦芽根冲茶,或以凉开水、井水加醋饮服。斟茶习俗以斟七成满为宜,有“茶七酒八”之说。

穿着习俗:民国时期,富有者男性着长衫,出门外加马褂,单、夹、棉、皮依季节转换。一般劳动者多穿对襟布纽短衫,撮腰长裤,出客才穿长衫,质地多为家织土布、夏布。中青年男子冬季一般不穿棉裤,仅在夹裤或单裤外加套裤(没有腰裆,只有裤管护住两腿裤)。妇女一般为右衽大襟短衫,下着裙,裙系于衫内,或穿旗袍。除此,男女皆着一种育裙,为青布制作,前有大口袋,有系绳系于腰间,穿时可将下身前后裹住。这种育裙多为冬天穿,既利防寒保暖,又方便于劳作。讲究的还在育裙上用白线绣花。女子出门一定要穿黑色育裙,长拖至脚。男裙较短。新中国建立后,人们所穿服装随年代而变易,先后时尚穿中山装、黄军装、牛仔裤、茄克衫、西装等,与他地无异;而长衫、马褂、套裤等服饰,则几乎绝迹。

方言俚语

海安方言既然隶属江淮方言,并且是下江官话,其语言自然大多可用书面文字表述;而其语言特质也就更接近于官方话,有的在古汉语中就可以找到依据。海安方言有些词语,外乡人一听,云里雾里,不知何意。但若仔细推敲一下便会发现,原来它们是不折不扣的古语。时至今日,海安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较为古老的上古、中古的语言、词汇。如:

杲(gǎo)昃(zī)。杲昃可以说是海安方言中最具特色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东西”。

古代称日出之处为“杲”,日落之处为“昃”。《文心雕龙·物色》曰:“杲杲为日出之容。”而《说文》则曰:“昃,日在西方时侧也。”因此太阳东升西落,喻为“杲昃”相连,可借指东西方位,再引申为物事意义的“东西”。所以海安人说“什的杲昃”就是“什么东西”,并不土。

再如“釜冠”。海安城乡所有老百姓都称锅盖为“釜冠”。古汉语中“釜”是指锅子,冠是指“帽子”,由“帽子”引申为“顶”或“盖”,因此锅子的“帽子”就是“釜冠”了。海安方言的深厚文化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海安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称谓,也可以看出悠久的文化色彩,比如:

妈妈:在海安方言中,“妈妈”读作“māmā”,指的是母亲;如读作“màmà”,则指的是伯母(伯母与母亲平辈);如果读音儿化,读作“mǎmer”,则是丈夫对妻子的呢称;若后面再带点尾声,读作“mǎmergǎ”,那就是对女人的蔑称了。

爹爹:爹爹在海安方言里不读diē而读diā,辈分则增加一辈,用以称呼祖父辈的人。

细、大:海安方言中通常将最小的称为“细”,如“细姐”(最小的姐姐)、“细哥”(最小的哥哥)、“细舅”(最小的舅舅);也称最大的为“大”(tòu),即不读“dà”而读“tòu”,如“大(tòu)爹”,用以指排行第一的中老年男人……

当然,海安境内的方言也略有差异。总体上是操下江官话,但实际上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还是可以分为四类,即海安话、东路话、南乡话和下河话。东路话中又因李堡、角斜历史上有启海移民而操吴语,进而形成当地人能说两种话的现象。

海安县城居民大多说海安话,并以县城为中心,向东、向西辐射15公里左右的扇形区域构成方言小区。其他方言有向海安话靠拢、再向普通话贴近的趋势。下河话受海安话影响较明显,南乡话次之;东路话较稳定,向海安话靠拢的速度相对比较慢。

海安方言虽有特殊称谓的差异,但总体上语言、词汇仍沿袭江淮方言区的语言特质,因此与扬泰方言非常融洽。这就是今人捧读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常可以读到类似海安话句式的缘故,而许多外地人真正接触听懂了海安方言也觉得不土的根本原因。[7]

名优特产

桑果黄酒:江苏世业红酒业有限公司,原南通市泰宁果露酒业有限公司。是在功能型特种保健黄酒开发中发展起来,集生态种植、开发、科研、生产、营销为一体的企业。是科技产业异军突起的新军,致力于为消费者开拓创新,具有“天然品质、高雅享受、健康生活”的功能型特种黄酒系列低度酒。公司座落“中国湖桑之乡”“茧丝绸之乡”江苏省海安县,拥有万亩果桑种植基地,一流的工业标准厂房,发酵专业高级工程师及其它技师,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等。主营的果黄酒,坚持配方科学化,工艺标准化,产品风格化,服务规范化。依托里下河无公害糯米、桑果等资源,围绕质量,继承传统当代生物工程技术和先进酿造工艺与中国“药食同源”理论相结合,精工酿造具备特殊功效和时尚魅力的桑果黄酒。公司将致力于以消费者为源,员工为本,技术质量是生命,服务大众老百姓,倡导绿色健康。

里下河大米:里下河地区土地肥沃,河网交错,自然条件和生态条件十分优越,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01年,里下河大米生产基地被南通市列为“南通市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2002年经有关部门对基地的大气﹑土壤﹑水质﹑米质的检测认定,建成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2万亩.海安县里下河大米加工销售中心创办于1997年,经国家商标局注册“里下河”牌注册商标.由于中心所选稻谷原料优质,加工工艺先进,大米质量稳定,测试手段完备,所产大米全部符合国标GB1354-1986规定的特等品标准要求.“里下河大米”2000年获“南通市名优农产品”称号”2001年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列为名牌产品,2002年经江苏省农林厅审查认定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2003年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南通市知名商标”.2005年被评为“南通市名牌产品”.目前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南京﹑宁波﹑芜湖﹑南通﹑扬州等大中城市,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龙顺米:海安白甸镇龙顺公司在有机稻生产中,通过“稻鸭共作”模式来提高有机稻的无公害性。稻鸭共作不同于“稻田养鸭”,它是一种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复合生态型综合农业技术。龙顺大米作为第四届青墩文化艺术节指定礼品,已获得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金奖。

苏琪脆饼:海安苏琪脆饼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手工压制,非常香酥,在上海等城市受到好评,多种口味搭配也适合各种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对其非常喜爱。

麻虾酱:麻虾又名糠虾,是一种独产于江苏海安李堡地区的一种淡水小虾。味道鲜美独特,麻虾熬酱招待客人,其独特的味道让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是一唰之感叹。

李堡麻油:李堡麻油采用海安传统工艺制作,纯手工打造,无任何添加剂,安全健康,其味香飘四海,以有百年制造历史,可谓老字号产品。

海安丝绸:海安茧丝绸是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的特产,当地因其丰产及高质被命名为茧丝绸之乡。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独特及无现代化工业污染,海安桑蚕壳大茧厚、得丝率高、纤维韧长、手感柔顺,有“茧中精品”之美誉。

河豚鱼干:河豚鱼干味甘、性温、有毒。能除风湿、补脾利湿。河豚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和烟酸、钙、磷、铁及其毒性物质河豚毒素、河豚酸等。

海安中洋河豚礼品:海安中洋河豚是唯一拥有“控毒及健康养殖”技术和国家发明专利的产品,原产地域(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唯一被国家疾控中心检测为“无毒物”的产品,体现了海安“中国河豚之乡的”美誉。

海安扎染:扎染是中华名族优秀文化遗产,海安素有“扎染之乡”的美称,其中最具特色的以华艺扎染和锦华扎染为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遗保护项目——南通扎染第一传承人焦宝林创作设计的数百幅扎染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大奖赛和博览会上获大奖多达四十余项,其作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缘生堂”牌桑茶:海安“缘生堂”牌桑茶是以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国家桑蚕茧特殊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培育的“茶桑一号”特殊桑茶品种,在里下河天然无污染生态农业示范园栽培的桑树嫩叶和芽为原料,采用现代化制茶设备和工艺精致而成,茶色嫩绿隐翠,清香优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匀净,饮后回甘,能在品茶的享受中获得保健养生的功效。[8]

风景名胜

江淮文化园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淮文化园是由海安县人民政府和海安县苏中植物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打造的以江淮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花十年时间全部建成,到目前为止已建设九年时间,投入4亿元,一期工程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

海安是长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相交融的地方,海安青墩遗址的发现,轰动考古界,把海安的历史向前推移3000年,由此,青墩文化被公认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淮文化的起源。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让江淮大地上的海安更具风采,江淮文化园景区也就在海安应运而生。

江淮文化园景区座落在江苏省海安县城,占地260多亩,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三万平米湖面环绕,以江淮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整个园区由四大景区组成,即白龙故里景区、先贤景区、凤山书院景区和中国名人艺术馆群景区。白龙故里景区包括数万平米的白龙湖,数十座亭、台、楼、阁、榭、轩、廊、桥,以及几百种奇花异草、古树、奇石,特别是国家一级珍稀保护树种——红豆杉,在我们景区已成功移植成林;先贤景区恢复的是海安古建筑,为与海安结缘的三位历史贤人文天祥、范仲淹、胡瑗(安定)而建,是纪念先贤,启发教育后人,发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地方;凤山书院景区亦是海安古景观的恢复,是历代先贤大儒、学者敦教化倡文明的重要场所;中国名人艺术馆群景区则由数座古式建筑和十一栋欧式建筑结合而成,作为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艺术家办培训、搞创作、办展览的基地,已有十多位艺术大家、名家走进了江淮文化园景区,并陆续布展、开馆。目前有六家艺术馆开馆,分别是侯康乙赏石艺术馆、刘万年艺术馆、吴向明国礼艺术馆、胡建雄书法艺术馆、王建梓艺术馆、罗杨书法艺术馆。

韩国钧故居

韩公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AAA级景区,是民国时期时任江苏省长韩国钧先生的故居(人称韩公馆),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晚清建筑群。海安县博物馆位列其中。

韩公馆青砖小瓦,穿堂四进,厅庑廊轩齐全,火巷回廊俱备,是现今保存完好且是不可多见的晚清建筑群之一。虽经岁月磨砺,风雨洗尘,但犹如一位德高望重、学养深厚的极致仙翁,风吹不动,雨打不摇,于静默中自成一体,极显其高贵的气质和深厚的底蕴。在旅游度假风靡于世的今天,远道来此观瞻者络绎不绝,其魅力四射可见一斑。

韩公馆门前有一条罕见的石板街,最早形成于南宋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在清朝康熙六年,海安有个叫钱文有的人,出资在这条路上铺上青石板,从那时起开始大家就叫它石板街。韩公馆内有镂空砖雕的门楼,穿堂四进的晚清建筑、韩国钧先生的胸像,以及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楠木厅等。后花园内奇花异草,古树名木甚多,有一株180多年的广玉兰,为韩国钧先生当年亲手所移植,香港《文汇报》曾载文称为“广玉兰王”;馆内还有一盆130多年的珍珠黄杨,为韩国钧先生生前的珍玩之物。

韩公馆可单点观光,也可连片游览。周边有全国闻名的七战七捷纪念馆、江淮文化园、523文化主题公园、广福禅寺等游览区。在海安县博物馆的不断投资打造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韩公馆将进行保护性开发,形成一个集博物馆及晚清建筑群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

建于1986年的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京军区青年官兵传统教育基地、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市文明单位,是30多所大中院校的校外德育基地。纪念馆占地20000平方米,建有纪念碑、陈列馆(纪念馆)、国防园、碑廊等景点。1986年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海安兴建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纪念碑碑身由古铜色花岗岩砌成,高27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刺刀”。碑名由中顾委常委姬鹏飞题写,碑文由南京军区、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撰写。1999年新建纪念馆。馆名由原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题写。纪念馆外型为7支步枪。馆内共设14个展厅,分别陈列着历史图片、革命文物、史料以及历年来中央首长视察的图片。国防园展示了我军近年来使用过的大炮、坦克、飞机、导弹等各种武器。碑廊以“捷”字为主题,刻有各个时期名人名家的“捷”,其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墨宝。此外纪念馆还建有临时展厅、茶座、多功能报告厅、贵宾休息室、大中小型会议室及广场等。

523文化产业主题公园

“523文化主题公园”是世界首家的以美术文化产业为核心、以人文旅游文化产业为载体的最高形态的文化产业群,位于海安县城迎宾路西侧、距火车站500米处,规划用地800亩,分别从美术教育、生产销售、景观旅游、文化生态、社区服务、人文居住共六大板块进行打造;并就交易市场、美术培训中心、美术院校、艺术家村落、主题广场、当代美术馆、展览馆、办公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中西饮食文化一条街、文化主题酒店、文化生态居住社区共十二个功能区和一个规模1000亩的文化产业工业园区进行建设,由政府、企业、艺术家和世界各地的文化产业机构合文化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打造开发。目前已被评为“中国青年艺术人才孵化基地”和“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广福禅寺

广福禅寺座落在海安县城东北首,俗称东寺。该寺古名广福教寺,始为唐代鄂国公尉迟恭之子尉迟宝林将军于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所建。宋景定年间(1260-1264年)扩建殿宇,清康熙年间由里人浙江提督学政陆舜重修,时与西街的祗树禅林(俗称西寺)同为泰州东乡两座著名的古刹丛林。名刹出高僧,当年妙一、广衍、戒心诸师曾先后在广福寺住持过。一代高僧,原新加坡菩提阁住持松年法师16岁即依妙一法师在此修行,后旅居新加坡,其书法作品一度成为李光耀总理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历代战事使寺庙的建筑与佛像屡遭毁坏,建国后仅大雄宝殿幸存。

广福禅寺于1993年重建,现已建成照壁、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厢房、斋堂、上客堂、回廊、水榭、放生池等,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为之题写寺名。目前广福禅寺容貌焕新,各项设施完备,殿堂内气势恢宏,佛像庄严;寺院中花木扶疏,曲径相连。浓厚的佛教氛围,吸引着四方的香客、游人来此瞻仰参拜。

七星湖生态园

七星湖生态园位于海安开发区内,占地1900亩,水上面积500亩,园内7个小岛、3个半岛、1个月亮广场形成“七星拱月”。整个生态园分为主入口广场区、景观大道区、中心广场区、旅游度假区、生态湿地区、体育休闲区、传统人文区和水上活动区八大功能区。象征二十一世纪的螺旋喷泉有丰富多变的水形态。中心大道全长300米,两侧建有欧陆风情商业街。临湖的月亮广场面积达12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近万游人停留观景;广场建有堪称苏中地区最大的张拉膜观景台,张帆起航的造型,气势非凡;登上观景台,波纹广场畔的芙蓉塘水生花卉展示中心以现代手法再现海安历史的“三塘十景”。

万缘宝塔

圆通寺座落于海安县城东北部,南近海安火车站,北临221省道与晓星路交汇处,距沈海高速出口5公里,交通便捷,寺院占地200余亩,建设以来仰仗党和政府的关心及十方善信的大力支持,寺院先后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东西厢房、素食馆、佛教老年安养院、四合院、山门、迎请了法身高9.9米的汉白玉露天观音,绿化景区百余亩。2011年奠基修建万缘宝塔,改写海安有寺无塔的历史。宝塔的建设得到海内外高僧大德的支持,塔高77.6米,用5公斤黄金打造的塔顶,为国内佛塔之最。宝塔现为苏中苏北地区最高佛塔,塔名为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题写“万缘宝塔”。中国佛教界当今最高泰斗、百岁高僧德林长老题写“万德同缘”。二位长老的墨宝使得宝塔更生佛辉。建成的宝塔内供奉着四大名山的诸佛菩萨一千余尊,塔顶之上供奉着多枚佛祖真身舍利,舍利分别由香港佛教联合会西方寺和河北正定县临济寺赠送,永久供奉塔内,祈佑世界和平、国运昌隆。[9]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