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底扩张学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底扩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所发展出的进阶地球地质活动学说。在各大洋的中央有一带状分布的中洋脊,这些带中洋脊是下方地幔软流层的出口。不断涌出的熔岩自中洋脊流出,冷却而成为刚性强的大洋地壳。大洋地壳不断的受到新由中洋脊涌出的熔岩所推挤而向两旁移动,使海面积扩大,同时大陆地壳受到推挤而分离。导致海底扩张的原因是海水不平衡的压力导致的板块漂移。

地球上大约3/4的表面由海洋覆盖,海水的总量巨大,对海底以及周围陆地的压力也十分巨大。由于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和不同区域海水温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海水对不同板块的压力是不平衡的,这就使得板块发生漂移,同时也就产生了海洋带状岭。

随着地球温室效应[1]的加剧,地球两极冰川的溶化,海水总量的增加,海水对板块漂移的作用将增大,即大陆漂移的速度将增大,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地震火山喷发增多。

科学发现

1960年时哈里·哈蒙德·赫斯在美国海军研究署提出地球的地壳自长度极长且有火山活动的中洋脊向两侧横向移动。赫斯直到布鲁斯·希森(1953年,拉蒙特-多赫提地球观测所)发现了沿着大西洋洋中脊的全球性大裂谷以后才得以了解他所探测北太平洋海床的状况。相关内容之后被命名为“海底扩张学说”[2],并且该学说使先前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在当时几乎被忽略)科学基础更加稳固。这项发现促成了地球科学革命性的发展。赫斯的报告于1962年以标题《History of Ocean Basins》 正式出版,并且在当时是固体地球物理学界最常被引用的单一论文。赫斯也致力于其他方面的地球科学研究,包含莫霍计划(1957年至1966年)的可行性与深海钻探计划技术研究。

视频

海底扩张学说 相关视频

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学说

参考文献

  1. 温室效应,拯救地球,2011-02-17
  2. 海底扩张,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