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渦陽干扣面安徽亳州渦陽地區的一種獨具風味的特色傳統麵食,以煮熟的黃豆芽作鋪墊,配以蒜汁、蔥花、味精、胡椒、食醋、香油、醬油等為底料,煮熟的麵條如雀巢一樣覆蓋其上,再以油榨辣椒作上料,充分攪拌以後即可。干扣面已成為渦陽街面上的一道迷人的風景[1]




目錄

歷史文化

干扣面,是渦陽的一種獨具風味的麵食。在渦陽,干扣面已不單單是一種食品,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一個地方的地域符號。干扣面的歷史眾說紛紜,但它的鮮美可口、獨具風味卻是眾口一詞的。當一盆清香滑膩的豆芽湯、兩隻鮮嫩淌黃的荷包蛋端上桌來,一碗用紅色辣椒油攪拌的干扣面呈放在面前,頓令食客口舌生津,狼吞虎咽起來。干扣面,已成為渦陽人飲食生活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
據傳,渦陽河北有一個村子叫"甘園",甘園有個村民叫甘賀之。五十出頭在渦陽縣城開一家招待所;老甘文化水平不高把招待所的的"招"字寫成了"扣"字。別人看見了讀出來成了扣待所,老甘很難為情,裝作會寫的樣子,待那人走後,又在口字下面加了一個力字,變成了拐待所。老甘辦拐待所的事很快在渦陽縣城裡傳開了。老甘聽了十分懊惱,再加上服務業生意難做,老甘一氣之下,停了招待所不辦了。可又不甘心,決定承傳祖上留下的製作麵條的工藝開一家麵館。縣城的麵館已有幾十家,老甘給自己的面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這名字裡面,要體現我老甘在哪兒跌倒的還要在哪兒爬起來的思想。聯想到麵條的煮調工藝,老甘給自己的面起了一個名字,叫"甘扣面"。甘扣面問世後,由於麵條工藝獨特,調料配方獨到,名字別致,很快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麵條生意十分紅火。後來,割資本主義尾巴風一刮,老甘麵館關閉,只好回家重操舊業。
改革開放以後,有人從老甘那兒打聽到了甘扣面的工藝和調料秘方,改甘為干。在城裡又干起了干扣面的生意。這干扣面,象勾魂之面,吃過一次再難忘記,於扣面生意又一次在老子故里的縣城裡火了起來。經過老闆們的多年不斷摸索嘗試創新,干扣面越來越受到顧客的歡迎,渦陽人吃干扣面的癮也越來越大。許多人不但中午吃麵,早、晚都要吃麵,猶如蘭州人愛吃蘭州拉麵,新疆人愛吃羊肉串一樣,一天不吃便覺少了點什麼[2]


做法

1.先在碗底放一些略稀的蒜汁,加以蔥花(一定是蔥白部分的)和一些佐料:點滴的醬油和醋,點滴的麻油,點滴的胡椒味精之類。
2.開始煮麵,直接放在沸水裡,不過這個麵條一定要是加了鹼的麵條,才會有口感,面也不會坨。煮麵的時候第一次滾鍋,要掀開鍋蓋加一次涼水,因為是鹼面,煮的比較慢。
3.同時再煮上一鍋黃豆芽湯,豆芽和麵條一樣都是直接放在清水裡煮就行,不用加任何調料。喜歡荷包蛋的可以在豆芽湯里打個雞蛋。
4.煮好的豆芽湯撈起部分豆芽,鋪在放好調料的碗裡。上面再放上煮好的麵條,然後,上面一定要加辣椒油[3]


視頻

渦陽干扣面


參考文獻

  1. 安徽特色小吃:渦陽干扣面, 東方資訊,2018-07-29 14:49
  2. 一碗干扣面 ,搜狐,2018-07-03 18:50
  3. 渦陽干扣面,香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