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凉膈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凉膈散

组成

连翘酒浸大黄芒硝栀子酒炒黄芩甘草薄荷竹叶[1]

凉膈散
原图链接 

功能

泻火通便,清热解毒[2]

主治

温病表里实热,及心火上盛,心痈膈热,中焦燥实,烦躁多渴,头昏目赤,面发毒热,唇焦咽燥,舌肿喉痹,吐血衄血,颔颊结硬,口舌生疮,痰实不利,涕唾稠黏,大小便秘,诸风瘛疭(瘛为筋肉拘急,疭为筋肉弛张,瘛疭即指筋肉发作性紧张痉挛而言),胃热发斑,谵语狂妄,小儿急惊,痘疮黑陷。一切脏腑积热等证。

临床经验

诸热性病、鹅口疮、口内炎、咽峡炎、白喉、口唇疱疹、头疮、便秘、吐血、衄血、齿龈膜炎、脑症、皮肤病等。

说明

本方为上中两焦(即在阳明与少阳的部位)热积,表里实热之症。以出现有上述各种症状,而脉腹俱有力者为目标。方中诸药,汇成两股力量:一股为连翘、黄芩、竹叶、薄荷等以散火于上;一股为大黄、芒硝、山栀子等以荡热于中;使积在胸膈的热邪,分向上升与下行,其膈自清。


临床加减

一、酒毒: 加葛根、黄连、竹叶。 二、咳嗽呕吐: 加半夏、生姜。  三、鼻血、吐血: 加当归、芍药、生地。 四、小便淋沥: 加滑石、茯苓。 五、热性眩晕: 加防风、川芎、石膏。 六、谵性发狂: 加黄连、黄柏、芍药。 七、心烦口渴: 加天花粉。 八、咽痛甚: 加山豆根、板蓝根。 九、口舌生疮: 加黄连、地骨皮。

禁忌

外感初起恶寒者,虚弱便泻者,小儿慢惊,以及痘疮初发者。

参考来源

  1. 清朝.汪讱庵. 汤头歌诀处方笺. 武陵出版社: 林聪富. 民国79年1月 : 149–150页 (繁体中文). 凉膈散 
  2. 科达制药公司编辑小组. 常用方剂选辑. 科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陈裕昌 . 民国85年7月 : 118页 (繁体中文). 凉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