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代学术概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代学术概论》,清代学术发展史专著。梁启超(见“中国历史研究法”)著。本书原是作者1920年为蒋方震《欧洲文艺复兴史》所写之序言,曾以《前清一代思想界之蜕变》为题,连载于当年出版之《改造》杂志。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改为今名,列入《共学社史学丛书》。1932年中华书局用《改造》所刊文本收入《饮冰室合集》第9册。1934年商务印书馆用共学社本校勘后收入《大学丛书》,错讹较少。1954年中华书局又据《饮冰室合集》本重印,流行较广,但错讹较多。1985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收录本书,由朱维铮校注,书后并附有人名和书名索引两种。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约7万字,共分为33节。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对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其动机与内容皆与欧洲文艺复兴相类。清代学术前半期为考证学,后半期为今文学。具体又可分为4期:1.启蒙期,代表人物为顾炎武、胡渭、阎若璩。倡导摆脱宋明儒羁勒,辨伪求真,经世致用。他们攻击宋学,但仍因袭其一部分。2.全盛期,代表人物为惠栋、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亦可名之为正统派。他们对宋学不议不论,为考证而考证,为经学而治经学。其中坚在皖与吴,开吴者惠栋,开皖者戴震。其治学根本方法在实事求是,其研究范围,以经学为中心,包括小学、音韵、史学、天算、水地,典章制度、金石、校勘、辑佚等。以其引证取材,多极于西汉,故亦有汉学之称。3.蜕分期,代表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乃今文学运动之中心和集大成者,梁启超则是对今文学派为猛烈的宣传运动者。他们排挤正统派之经学,开自由研究之门,但皆抱致用观念,借经术以文饰其政论,故转而成为西方思想输入之导引者。4.衰落期,蜕分期同时即为衰落期,俞樾、孙诒让为此期中死守最后壁垒之大师。作者还分别详论了各期主要代表人物、学术思潮变化之原因、清学之影响及研究方法、学风等。认为:顾炎武之所以能成为清学的一代宗师,在于开创了新的研究方法,其要有3:一曰贵创,二曰博证,三曰致用;清学对整个思想界的影响,为“以复古为解放”,之所以能奏解放之效,在科学的研究精神;清儒之所以能绵密深入而有创获,得力于札记,治学则纯用归纳法,具体有4个步骤,即先留心观察事物之特别价值,再对同类或相关事项作比较研究,然后提出自己看法,再从正面、旁面和反面寻求证据,以决定弃留;清儒以函札进行学术交流之风独盛,此类函札,皆精心结撰,其实即著述;清儒之文风朴实说理,力洗浮艳,而不长于骈文、诗、词。

本书概述了清代学术发展变化过程、流派、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是作者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佳作。和稍后发表的姊妹篇《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均为20年代研究清代学术史的代表作,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1],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2]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清代学术概论 相关视频

扬州盐商推动清代学术发展,和郑板桥的创作息息相关
谁是终身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

  1. (论文)百科全书的编纂体制与体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讲科学学派_图文,豆丁网,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