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湄公河

移除 34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div>
'''湄公河'''(越南語:Sông Mê Kông/瀧湄公;泰語:แม่น้ำโขง;寮語:ແມ່ນ້ຳຂອງ;高棉語:ទន្លេមេគង្គ ;緬甸語:မဲခေါင်မြစ် ),干流全长4180公里<ref name="rank"/> ,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世界第十二長[[河流]]<ref name="rank">New Comprehensive Atlas for Hong Kong, George Philip Ltd.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edition), P.118, ISBN 0-19-590098-7</ref> ,亞洲第七長[[河流]]<ref name="rank"/> ;主源为[[扎曲 (澜沧江)|扎曲]],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西藏自治區]]、[[云南省]]、[[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中国海|南海]]。流域除中国和缅甸外,均为[[湄公河委员会]]成员国。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部分被称为[[澜沧江]];下游三角洲在越南境內,被稱為[[九龍江 (越南)|九龍江]]。
由於湄公河在旱季及雨季的流量變化極大,以及主幹流有不少激流及[[瀑布]],造成湄公河的航運能力差。目前湄公河只有下游550公里可通航。
* 「瀾滄」一詞或來源於[[老撾]]的[[瀾滄王國]],流經[[青海]]、[[西藏]]和[[雲南]]三省,這裡的民族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與[[藏傳佛教]];
* [[扎曲]]在[[西藏自治區]]的[[昌都]]與[[昂曲]]匯合後始稱「瀾滄江」,流經[[昌都]]、[[察雅]]、[[左貢]]和[[芒康縣]],幹流總長度465公里,在[[德欽縣]]下鹽井流入雲南;
* 在[[云南省]]西北境內與[[金沙江]]、[[怒江]]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並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江並流]]」。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不到19公里<ref name="rank2">[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7/03/content_951199.htm 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並流]新華網 (责任编辑:杨立杰)</ref>。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一致决定,将「[[三江並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ref name="rank2"/>
* [[南阿河]]河口至[[南腊河]]河口31公里为中国与[[缅甸]]界河。
== 水域與交通 ==
湄公河的主要補給水源為流域降水和雪山融水,其中降水佔河流徑流量的一半以上,雪山融水佔約六分之一<ref name="north"/>
湄公河的水流量在枯水期和泛濫期差異極大,5月份雨季開始,水位上升,九至十月為汛位高峰,最大[[洪峰]]流量曾達每秒7.57萬立方米。氾濫地區主要在湄公河三角洲,洪泛面積約400萬公頃,由於有-{[[洞里薩湖]]}-調節,減輕了氾濫程度。一月至二月為枯水期,最小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
*[[子曲]]: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
==支流概述==湄公河最大支流是起源於[[泰國]]境內的蒙河,該河發源於[[泰國]]呵叻府,河流先向東北流,然後轉向東流,最後在空堅附近注入湄公河,河流全長550km,流域面積15.4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為每秒720立方米,其最大支流是 [[ 錫河 ]]
湄公河另一條較大支流是-{[[洞里薩河]]}-(Tonle Sap),該河發源於柬泰邊境,河流向東南流,最後在金邊注入湄公河。該河全長400km,流域面積8.4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960立方米,其上游有-{[[洞里薩湖]]}-,在[[金邊]]附近分成前江與後江,目前-{[[洞里薩湖]]}-和-{[[洞里薩河]]}-可以通航。
-{洞里薩河}-的流向因季節而異。在汛期高峰,當湄公河水位高時,水經-{洞里薩河}-流入湖中,湖面在此時從2,590平方公里(1,000平方哩)餘增加到約10,360平方公里(4,000平方哩)的最大面積。在旱季,當洪水退去時,-{洞里薩河}-逆向朝東南瀉入湄公河中。-{[[洞里薩湖]]}-是[[東南亞]]最主要的高產漁場。
== 湄公河流域之歷史 ==
=== 古代史 ===
湄公河通航的困難,意味著當地居民難以形成統一的[[民族國家]]。目前已知最早於公元前2100年,當地已有人類定居。[[泰國]]著名的[[班清]](Ban Chiang) 遺址,正是人類在湄公河流域有悠久定居歷史的最佳證明。考古發現,當時班清遺址的居民已進入[[鐵器時代]]早期。
這次考察過程中,隊長德·拉格雷因在叢林中弄壞了鞋子,赤腳行走被[[水蛭]]咬傷,因傷口潰膿於1868年3月12日死在雲南東川,由副隊長安邺繼續帶隊前行。安邺返回[[巴黎]]後,寫了印度支那探險記(Voyage d'exploration en Indochine,1873)。在書中,他認為湄公河有太多[[瀑布]]和激流,不利航運,并不是通往[[中國]]內地的「理想」貿易水道。這促使[[法屬印度支那]]總督府企圖打通越南[[紅河]]上游的「黃金水道」,進入中國雲南,以打開中國內地市場。因而跟盤踞在紅河上游[[保勝]](今越南[[老街省]])的[[黑旗軍]]發生軍事衝突,導致[[中法越南戰爭]]的爆發。
File:Mekong map in 1715.jpg|由 湄公河探險隊副隊長, 法國人 安邺,《印度支那探險記》作者。 於公元1715年繪製的地圖,誤將[[湄南河]]當作湄公河支流。File:FrancisGarnierPhotograph.JPG|湄公河探險隊副隊長,法國人安邺,《印度支那探險記》作者File:Ernest Doudart de Lagree.jpg| 湄公河探險隊隊長,法國人杜达尔·德·拉格 Garnier 雷Garnier 在1872年再次前往雲南,并打算從雲南進入[[西藏]],但未獲成功。此後安邺被派往[[河內]],解決[[法國]]商人與[[越南]]當地百姓之間的衝突,但不幸於1873年12月21日在衝突中被打死。
「湄公河探險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描繪不少當地風情、地貌的圖畫,可說是精細準確,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另一方面,探險隊考察的內容相當廣泛,包括湄公河流域的歷史地理和當地人文風情,以及湄公河的水文氣象。他們沿途繪製了一系列極具軍事、科學價值的地圖,主要-{范圍}-包括印度支那三國,以及中國的雲南省。
儘管上述的六人探險隊對湄公河流域的考察相當詳細,但卻沒有真正考察到湄公河的源頭,直到公元1900年,[[俄國]]探險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 ([http://en.wikipedia.org/wiki/Pyotr_Kuzmich_Kozlov Pyotr Kuzmich Kozlov]) 才考察到湄公河源頭附近。公元1994年,法國探險家米高·佩塞爾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el_Peissel Michel Peissel]) 終於在一個高山隘上找到了湄公河的源頭<ref>encarta</ref>
從公元1893年開始,法國沿著湄公河將勢力伸延至[[老撾]],在二十世紀初成立了[[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直到[[越南戰爭|第一次越南戰爭]]後,法國才結束對湄公河流域的影響力。
== 水電能源潛力 ==
 
湄公河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為4750億立方米,居[[東南亞]]各河首位。據統計,湄公河大部分河段河槽深切,多[[峽谷]],適宜建壩,其水能理論蘊藏量為5800萬kW,可開發水能估計為3700萬kW,年發電量為1800億kWh,其中的33%在[[柬埔寨]]、51%在[[老撾]]。目前,已開發的[[水能]]不到1%。
湄公河自[[金邊]]以下分成兩支,在越南境內叫前江和後江,這兩江把[[三角洲]]分成三部分。後江以南部分為[[金甌半島]],由於湄公河泥沙的淤積,半島每年向西南海邊延伸60-80米。半島西側海灘長滿了熱帶特有的[[紅樹林]],內地多稻田和[[熱帶雨林|熱帶叢林]]。前江和後江之間是平坦肥沃的平原,河渠密如蛛網。前江以北部分,西部為同塔梅平原,實際是[[沼澤|沼澤區]],雨季一片汪洋,水深3米以上,旱季也水深及膝,盛產[[蓮藕]]和浮稻。東部為[[同奈平原]]。
 
== 圖片集 ==
湄公河渡轮
湄公河三角洲水面上的市集
黃昏的湄公河
 
== 参見==
* [[湄公河委员会]]
* [[湄公河三角洲]]
 
==視頻==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gwUPA_Nr9U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35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越南 胡志明市|湄公河一日遊|小費文化|我被勒索了嗎? }}
</div>
{{-}}
== 參考資料 ==
4,92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