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湖北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黄石市阳新县长江中游南岸,富水河下游,地处东径115 °14′00″至115°25′42″,北纬29°45′11″至29°56′38″,主要由网湖、朱婆湖、宝塔湖、下羊湖、绒湖、赛桥湖等大片低洼湖泊组成的浅水型湖泊湿地,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总面积20495hm2,其中核心区6886 hm2,缓冲区4593 hm2,实验区9016 hm2,涉及陶港、富池、枫林、木港、兴国、综合和半壁山等7个镇、区,22个村。

网湖湿地1999年被列入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为华中重要湿地。2001年6月25日阳新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县级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2004年3月13日黄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准升级为市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8月2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气候

保护区处幕阜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系富水河入江口处的汇水区,为地质运动和泥砂沉积形成的内陆湖泊。保护区主要由网湖、朱婆湖、宝塔湖、绒湖、赛桥湖、良荐湖、石灰赛湖、下羊湖等富河下游大片低洼湖泊群组成。湖底海拔为7.3m,最高海拔45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温21.5℃,最热月均温29.6℃,极端高温41.4℃,最冷月均温4.1℃,极端最低温-14.9℃,平均无霜期265 d。年均降水量1385.2mm,年均蒸发量1568.0mm。每年4~7月为网湖丰水期,10月至翌年3月为枯水期。洪水泛滥期间,保护区的多个湖泊与富河河道连成一片,水深5~8m;枯水期则水退,出现大片沼泽草甸,形成浅湖与沼泽草甸相连接的湿地生态系统,出现五爪嘴、五百亩两个较大的滩涂,为越冬水禽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尤其是涉禽。

生物资源

据调查,浮游植物[2]5门46属,浮游动物4大类34属(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7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1种),底栖动物4大类30种(其中软体动物中腹足类10种,瓣腮类7种,环节动物5种,节肢动物7种,线虫动物1种)。我国特有淡水经济蚌类——绢丝丽蚌(Lamprotula fibrosa Heude),其贝壳壳厚、坚硬和皎白,是制造可溶性钙粉和珍珠核的特优材料,因而经济价值极高,在我国淡水水域中可广泛地进行移植、增殖和养殖,网湖的绢丝丽蚌生物量居世界第2位。鱼类9目15科53属74种,两栖类1目6科14种,爬行类3目8科19种,鸟类15目38科152种,兽类6目9科2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黑鹳、白鹤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穿山甲、水獭、白琵鹭、白额雁、小天鹅、大天鹅、鸳鸯、灰鹤、黑冠鹃隼、鸢、雀鹰、松雀鹰、大𫛭、普通𫛭、白尾鹞、白头鹞、游隼、灰背隼、红隼、白鹇、勺鸡、小鸦鹃、草鸮、红角鸮、领鸺鹠、班头鸺鹠、鹰鸮、长耳鸮、短耳鸮、草鸮30种。浮游植物5门46属;维管植物141科257属591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31属50种,裸子植物4科10属13种,被子植物116科147属528种);湿地植被主要有苦草、芦苇、轮叶黑藻、细果野菱、短穗石龙芮等,以苦草占绝对优势。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即莲和樟树。

视频

湖北网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探索湖北网湖
航拍湖北网湖湿地:候鸟的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