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溪州铜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溪州铜柱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柱面上刻有楚王马希范与土司彭仕愁停战盟誓的条约[1],是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是渝湘鄂黔毗邻地区少数民族土司制度逐步形成的里程碑”。

历史

唐末至五代时期,湖南地区属于楚王马殷父子的割据范围,马殷之子马希范在这里施暴政重赋;而溪州剌史彭仕愁在溪、奖、锦等州少数民族具有较高的威信,率众起兵反抗马楚。

溪州之战中,两败俱伤,双方言和,并在将盟约镌刻在钢柱上,立于溪州古城(约今湖南省古丈县会溪坪野鸡坨),规定各自所辖的地域,互不进犯。

铜柱曾在宋代多次移动。到现代,1968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修建凤滩水电站时,铜柱由永顺县太坪乡酉水河畔的会溪坪迁至王村镇东侧的花果山上,并建有保护亭。现存于王村镇溪州民俗风光馆。

描述

铜柱“八棱稍圆,中空,相传内实钜古钱”,高4米,重2500公斤,柱身为中空八面体,柱上刻有“复溪州钢柱记”,镌有2118字铭誓。宋代多次移动,有宋人羼刻490余字。

文物遗存

溪州铜柱柱身刻着“复溪州铜柱记”2600余字的铭文[2]。“记文”、“誓词”及标题衔名共二十五行,每行五十六字,全部为楷书

溪州铜柱铭文包括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马楚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撰写的《复溪州铜柱记》,由散文体的“记”和七言韵文体的“颂”组成,其后有监造官的题名;第二部分是溪州与马楚政权盟誓的誓状,包括誓词和一份19人的立誓者题名。在这两部分之后,还有两行较小字体的建造题记,记录铜柱树立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其高度、重量和形制,应是铜柱树立之时刻上的。

除此之外,在这些铭文因平阙或分段留下的空白处,还刻有一些人的结衔题名,字体与前面两段明显不同,为北宋时期加刻,与铜柱原有的铭文毫无关系。

视频

溪州铜柱 相关视频

在芙蓉镇的老街上,有一座溪州铜柱纪念馆!

参考文献

  1. 溪州铜柱——湘西土家族的神物,红网, 2015-8-17
  2. 溪州铜柱是怎样造成的,中国社会科学网 , 201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