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滇西委陵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滇西委陵菜

中文学名:滇西委陵菜

拉丁学名:Potentilla delavayi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蔷薇目

科:蔷薇科

属:委陵菜属

滇西委陵菜(学名:Potentilla delavayi)为蔷薇科委陵菜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3,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草地,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根粗壮,圆柱形。

花茎直立或上升,高15-35厘米。

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基生叶为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4-18厘米,叶柄被开展长柔毛,小叶无柄或几无柄;小叶片倒卵形,长1-4厘米,宽0.5-2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圆钝或急尖锯齿,上面密被平铺疏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叶脉显著被稀疏长柔毛,茎生叶3-4,小叶与基生小叶相似;基生叶托叶膜质,紫褐色,外面被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浅裂或深裂,下面密被白色绒毛及稀疏长柔毛。

聚伞花序顶生,少花,花梗长1-2.5厘米,被绒毛及长柔毛;花直径2-2.5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外面绿色,被平铺长柔毛,副萼片椭圆形,基部有时具极短柄,顶端急尖或圆钝,外面常被白色绒毛及疏柔毛,与萼片近等长;花瓣黄色,顶端显著下凹;花柱顶生,基部显著膨大,柱头略为扩大。

瘦果光滑。

花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滇西委陵菜生长于海拔3000-3500米的山坡草地。

分布范围

滇西委陵菜产自云南

临床应用

1、治疗出血性疾病

取新鲜地区草全草2~4两(干品0.5~1两)切碎,水煎2次,两次煎液混合,加入少量红糖再煎片刻,2次分服,每日一剂,必要时可续服1~2剂。临床观察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过多、鼻出血、咯血、血尿和部分癌症出血共112例,结果治愈66例,有效29例。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最为满意,内科疾病次之。本品的止血作用以根部最强,如一例大咯血患者服干根1两,次日咯血停止。

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取委陵菜干根制成20%溶液,每次60毫升,每日口服2次。或制成20%注射液供肌肉注射,首次2毫升,以后逐渐增至3.5毫升,每日1~2次。不论口服或注射,均同时用20%溶液6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2次。用药2~10天不等。临床用注射剂治疗52例,治愈49例,好转3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3.4克;口服3例,治愈2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82克;肌注加口服治疗9例,治愈8例,好转1例,每例平均总剂量为59.8克。

3、治疗阿米巴痢疾

将委陵菜根茎制成煎剂或流浸膏服用。成人每日量为20~30克(以生药计算)。3次分服。少数患者并用10%煎液100毫升行保留灌肠。7~10日为一疗程,必要时休息1、2日再行第二疗程。临床治疗27例,其中包括急性、慢性和慢性隐伏期急性发作者。服药后,发热病例体温均迅违下降,腹痛、里急后重、腹泻及粘液便大多在1~4天消失,大便镜检病原体平均转阴时间为3天。8例经追踪观察,其中1例于1月后复发。因此认为对慢性隐伏性患者,应给予反复彻底的治疗。

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作用

委陵菜中含有的没食子酸、槲皮素具有抗菌活性。另外含有的抗菌成分壬二酸对福氏痢疾杆菌2a的抑菌直径为21mm,对志贺痢疾杆菌抑菌直径为14mm,对宋内痢疾杆菌为12mm。全草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痢疾村菌有抑制作用。根煎剂每日以3g/kg给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连续6d,对体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体外无效。

2、其他作用

叶及根煎剂1:5000-1:25对离体蛙、兔心脏呈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体肠管亦有抑制作用;还可扩张豚鼠离体支气管,兴奋豚鼠离体子宫。

3、毒性

根流浸膏小鼠灌胃的LD/50为60g/kg。

参考文献

[1]

  1. 委陵菜属,道客巴巴, 20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