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漏篮子」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漏篮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子根的琐细者。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
 
行 1: 行 1:
 +
[[File:1426475235614.jpg|缩略图|右|[http://img.39yst.com/uploads/2015/0316/1426475235614.jpg 原图链接][http://pad.39yst.com/zybk/201503/246420.shtml 来自 中药百科 的图片]]]
 
 漏篮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子根的琐细者。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乌头),去净须根、泥沙,晒干。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味辛,性热,归脾经,具有温中散寒、生肌排脓、祛湿止痢、消风疗疮的功效,常用于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漏篮子,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Debx.)子根的琐细者。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乌头),去净须根、泥沙,晒干。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味辛,性热,归脾经,具有温中散寒、生肌排脓、祛湿止痢、消风疗疮的功效,常用于恶痢、冷漏疮、恶疮、疠风。
  

於 2020年1月3日 (五) 16:39 的修訂

漏籃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Debx.)子根的瑣細者。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地上部分莖葉,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烏頭),去淨鬚根、泥沙,曬乾。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遼寧南部、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味辛,性熱,歸脾經,具有溫中散寒、生肌排膿、祛濕止痢、消風療瘡的功效,常用於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

入藥部位:子根的瑣細者。
性味:味辛,性熱。
歸經:歸脾經。
功效:溫中散寒,生肌排膿,祛濕止痢,消風療瘡。
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
相關配伍
治一切惡痢雜下及脾泄等症:漏籃子一個大者,阿膠半兩(約15g),木香半兩(約15g),黃連半兩(約15g),罌粟殼半兩(約15g),乳香少許(別研)。上除乳香外,將其餘五味銼成小塊,炒令焦黑色存性,不令煙絕,為末,乳香和勻,麵糊丸桐子大。每服一歲一丸,因其年數服之,米飲下。(《衛生寶鑑》百歲丸)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調塗。內服:入丸劑。
禁忌:忌豉汁。(《日華子本草》)
採集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地上部分莖葉,摘下子根(附子),取母根(川烏頭),去淨鬚根、泥沙,曬乾。

形態特徵

原植物為烏頭。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塊根通常2個連生,紡錘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側根(子根)甚肥大,直徑達5cm。莖直立或稍傾斜,下部光滑無毛,上部散生貼伏柔毛。葉互生,革質,有柄;葉片卵圓形,寬5~12cm,3裂幾達基部,兩側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狀楔形,先端再3淺裂,裂片邊緣有粗齒或缺刻。總狀圓錐花序,花序軸有貼伏的柔毛;萼片5,藍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長15~18mm,寬約20mm,側萼片近圓形;花瓣2,無毛;雄蕊多數,花絲下半部擴張成寬線形的翅;心皮3~5個,離生,密被灰黃色的短絨毛。蓇葖果長圓形,具橫脈,花柱宿存,芒尖狀。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叢中。分布於遼寧南部、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北部、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相關論述

《綱目》:主治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