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堡-阿爾托納車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汉堡-阿尔托纳车站

圖片來自tripadvisor

汉堡-阿尔托纳车站Bahnhof Hamburg-Altona)是德国汉堡的一座铁路车站,位于汉堡火车总站以西的阿尔托纳区

作为德国铁路尽头式车站,大多数通往德国南部的ICE列车都在此始发及终到;它同时也是汉堡快铁的一座经停站,并开行有多班S-Bahn列车。凭借着日均10万旅客的到发量,阿尔托纳车站被德国铁路纳为全德的21座一等站之一。

历史背景

早在1840年12月,来自阿尔托纳基尔商人们便在丹麦国王的个人领地——荷尔斯泰因公国内成立了阿尔托纳-基尔铁路公司。该公司的成员致力于通过开办在北海波罗的海之间的运输服务以改善其商品的市场潜力,而为了实现这该目标,他们开始修建一条由汉堡-阿尔托纳-基尔铁路。

随后,为了向丹麦国王表示致敬,这条铁路遂以“克里斯蒂安八世国王波罗的海铁路”的名称于1844年建成通车,成为丹麦主权下的第一条铁路。作为铁路的南端终点,阿尔托纳及其设于易北河港口附近的尽头式车站从一开始便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荷尔斯泰因公国(连同石勒苏益格公国)被吞并以及普鲁士王国在1867年接管了铁路全线后,该车站得以进一步成为普鲁士铁路重要的经济和战略终端,由于线路的走向会经由非普鲁士辖下的汉堡,因此它会作为普鲁士列车的基地,服务于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省[1]

1844年的首座车站

阿尔托纳的首座车站是在1844年始建于城市西缘、易北河畔的一个陡峭山坡上。但由于其迅速发展带来的交通噪音引起了居民的反对,当时的阿尔托纳市长卡尔·海因里希·贝恩遂下令建造一条与车站纵向平行的站前大街(现马克斯·布劳尔大道)。1866年,该车站还作为汉堡-阿尔托纳联络线的西端终点与邻近的汉堡相连,并在1867年成为阿尔托纳-布兰克内塞铁路的起点。此外,一条沿车站东侧伸展的阿尔托纳港口铁路也自1845年将阿尔托纳渔港接入铁路网络。货运车厢起初是通过一个坡道的滑车组进行上、下传输,自1867年起,它们已经可由铁路机车牵引通过一条所谓的“黑鳕鱼隧道”进出车站。

随着铁路运输量在19世纪60年代的增长,该车站亟需进行扩建。然而与此同时,阿尔托纳和汉堡-奥滕森附近的建筑物已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得密集,它们毗邻铁路设施限界,并对车站形成阻碍。在这种情况下,于相同的位置对车站开展扩建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车站应该在原址以北500米处进行重建,而在这一地点中将会有约3条出站线路被迫分离h。

在新车站和旧车站之间腾出的铁路用地被用于构建一片巨大的绿地,即如今的共和广场。广场两侧在随后的几年间凭借众多的代表性建筑(铁路管理局、凯撒霍夫酒店、阿尔托纳博物馆、斯图尔曼喷泉)而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轴线。广场的南端则保留了古典风格的旧车站建筑。北翼则增加了新阿尔托纳市政厅,这是由原诺比斯门附近搬迁至此的市政办公地点。该建筑如今是阿尔托纳区公所的总部[2]

參考文獻

  1. Hans Bock. Die Marschbahn von Altona nach Westerland. Heide: Boyens. 1989. ISBN 3-8042-0458-9. 
  2. Christian L. Küster. Ein einmaliger Fall – das Rathaus war zunächst Bahnhof. Hamburg: Dölling und Galitz. 1998. ISBN 3-93080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