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潘公展」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thumb|200px '''潘公展'''({{bd|1895年|10月23日|1975年|6月23日}})旧名'''有猷''',号'''淦清'''、'''幹卿''',浙…”)
 
Swh對話 | 貢獻
(removed Category:軍政人物; added Category:记者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Pan Gongzhan2.jpg|thumb|200px]]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潘公展
 +
| 圖像    =
 +
[[File: 潘公展.jpg| 缩略图| 居中|[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49780281855&di=a0e61d157c638c1736c179a71b2ab8a2&imgtype=0&src=http%3A%2F%2Fwww.qzr.cn%2Fadminqzr%2FeWebEditor%2FUploadFile%2F201742717817221.jpg 原图链接][http://www.qzr.cn/newsfile/bxqw/bxqwsh/20170427170208.shtml 来自 中国保险网 的图片]]]
 +
}}
  
'''潘公展'''({{bd|1895年|10月23日|1975年|6月23日}})旧名'''有猷''',号'''淦清'''、'''幹卿''',[[浙江省]][[吴興县]]人,[[中華民国]]记者、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文化、宣传方面的干将 ,[[CC派]]要人
+
'''潘公展'''
 +
 
 +
({{bd|1895年|10月23日|1975年|6月23日}})旧名'''有猷''',号'''淦清'''、'''幹卿''',[[浙江省]][[吴興县]]人,[[中華民国]]记者、政治人物,[[中国国民党]]文化、宣传方面的干将。
  
 
==生平==
 
==生平==
行 15: 行 21:
  
 
=== 抗战中的反共活動 ===
 
=== 抗战中的反共活動 ===
[[File:Pan Gongzhan.jpg|thumb|150px]]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1937年(民国26年)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但是潘公展仍然不掩饰对共産党的反感,在《[[中央日報]]》上继续发表[[攘外安内]]的文章,共産党和国民党人士对此均皱眉<ref>李戈. 「潘公展」、487頁。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是CC派領袖陳立夫及CC派幹部[[曾養甫]]活動的重要成果。</ref>。[[抗日战争]]爆发後,他为确立蒋介石占支配地位的抗日战争体制而奔走。11月,他从上海逃到[[武漢市|武漢]],任[[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参事室参事。翌年3月,他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机关报发行部門创办的[[独立出版社]]的经理。同年,他著《領袖、政府、主義》小冊子,推进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正当化。1939年(民国28年),他转赴[[重慶市|重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总主筆。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的1937年(民国26年)2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但是潘公展仍然不掩饰对共産党的反感,在《[[中央日報]]》上继续发表[[攘外安内]]的文章,共産党和国民党人士对此均皱眉<ref>李戈. 「潘公展」、487頁。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是CC派領袖陳立夫及CC派幹部[[曾養甫]]活動的重要成果。</ref>。[[抗日战争]]爆发後,他为确立蒋介石占支配地位的抗日战争体制而奔走。11月,他从上海逃到[[武漢市|武漢]],任[[国民政府軍事委員会]]参事室参事。翌年3月,他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机关报发行部門创办的[[独立出版社]]的经理。同年,他著《領袖、政府、主義》小冊子,推进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正当化。1939年(民国28年),他转赴[[重慶市|重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总主筆。
  
行 27: 行 32:
 
1975年(民国64年)6月23日,潘公展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1岁(满79歳)。
 
1975年(民国64年)6月23日,潘公展在美国纽约病逝。享年81岁(满79歳)。
  
== 参考 文献 ==
+
==参考 资料==
=== 引用 ===
+
[[Category:记者]]
{{Reflist}}
+
[[Category:中國大 陸軍政 物‎]]
 
 
=== 来源 ===
 
{{refbegin}}
 
; 书籍
 
* {{cite book |author = 李戈 |chapter = “潘公展” |editor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title = 《民国人物伝》 |volume = 第8巻 |year = 1996 |publisher = [[中華書局]] |ISBN = 7-101-01328-7 }}
 
{{refend}}
 
 
 
{{DEFAULTSORT:Pan潘}}
 
[[Category: 中華民国大陆时期政治人物]]
 
[[Category: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记者]]
 
[[Category:中 国国民党党员]]
 
[[Category:制宪國民大會代表]]
 
[[Category:第1屆中華民 國民 會代表]]
 
[[Category:湖州 人]]
 

於 2019年9月7日 (六) 18:28 的最新修訂

潘公展

潘公展

(1895年10月23日-1975年6月23日)舊名有猷,號淦清幹卿浙江省吳興縣人,中華民國記者、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文化、宣傳方面的幹將。

生平

記者生涯

潘公展生於一個絹商家庭。入湖州兩等小學堂後,他秘密加入革命派團體。1912年(民國元年),他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外語系。在校期間,他是《時事新報》的《學燈》副刊以及《國民日報》的《覚悟》副刊的特約撰稿人。此外,他還參加了柳亞子南社

1919年(民國8年)五四運動爆發,潘公展任上海學生聯合會評議部秘書、財政委員會委員,並當選該會會報主編。同年夏,他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任上海私立市北中學教務主任。翌年,他參與創刊《商報》。1921年(民國10年)該報正式刊行,他任該報電訊主編。當時,他和陳布雷為同僚,兩人的文章均獲得很高評價。

CC派幹部

1927年(民國16年)1月,經陳果夫介紹,潘公展和陳布雷到南昌蔣介石會面,並加入中國國民黨。此後,陳出任蔣介石的秘書,留在南昌,而潘回到上海,任《申報》主編。同年4月,蔣發動四一二事變,上海的政治分會成立,潘任分會委員。5月,他任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從事清黨工作。6月,上海特別市政府成立,潘任工商局局長,後來改任社會局(由工商局改組而來)局長兼市政府秘書長。

1929年(民國18年),陳果夫、陳立夫兄弟將浙江革命同志會改組為中央俱樂部CC)。潘公展和張強程天放成為CC的幹部。1932年(民國21年)6月,上海相當於CC派機關報的《晨報》創刊,潘出任該報社社長。同年8月,他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長。1934年(民國23年)3月,他獲起用為中國文化建設協會常務理事兼書記長。1935年(民國24年)11月,他在中國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民國25年),他兼任上海市社會局長。其間,潘積極宣傳反共和攘外安內政策。

抗戰中的反共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前夕的1937年(民國26年)2月,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但是潘公展仍然不掩飾對共産黨的反感,在《中央日報》上繼續發表攘外安內的文章,共産黨和國民黨人士對此均皺眉[1]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為確立蔣介石占支配地位的抗日戰爭體制而奔走。11月,他從上海逃到武漢,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事室參事。翌年3月,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機關報發行部門創辦的獨立出版社的經理。同年,他著《領袖、政府、主義》小冊子,推進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正當化。1939年(民國28年),他轉赴重慶,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兼《中央日報》總主筆。

抗日戰爭期間,潘公展對共產黨的警惕和反感依然存在。1941年(民國30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潘不准《新華日報》對事件進行報道,《中央日報》則聲稱新四軍「違反軍紀」。1942年(民國31年)12月,他擔任中央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主任委員,對國民黨系以外的書籍、雑誌實施取締。此前的11月,他在中國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上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內戰、晩年

抗日戰爭結束前夕的1945年(民國34年)5月,潘公展在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特種報告」《關於中共問題的總報告》,稱中國共產黨武裝割據、破壞抗戰、顛覆政府。同年12月,他回上海任《申報》社長兼中國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翌年8月13日,他當選第一屆上海市參議會議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大力推進支持蔣介石的宣傳工作。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期,國民黨漸趨不利。1949年(民國38年)2月,潘公展反對同中國共產党進行和平交涉。同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上海,他在此前夕逃到香港。同年末,他又轉赴加拿大,1950年(民國39年),他到美國。此後,陳立夫創辦《華美日報》,他任社長、總編輯,繼續發表反共言論。

1975年(民國64年)6月23日,潘公展在美國紐約病逝。享年81歲(滿79歳)。

參考資料

  1. 李戈. 「潘公展」、487頁。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也是CC派領袖陳立夫及CC派幹部曾養甫活動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