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潼射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潼射镇是四川省射洪市境下辖乡镇,因驻地"潼射场" 原分属三台(潼川府)和射洪县而得名。地处射洪市西北部,东接复兴镇,南连金华镇,西接香山镇,北邻三台县秋林镇和盐亭县共和乡。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离市区36公里。全镇9个中心村1个社区178个社,总户数6950户,总人口21800人。[1]

基本简介

名称来历:潼射镇,因驻地"潼射场"而得名。清代至民国初年,现潼射镇辖地分属潼川府下辖的三台县(三台县当时为潼川府附廓首县)和射洪县(时驻金华镇),分别归属于三台虚日乡(驻秋林驿)和射洪怀德乡管辖。今场址在当时为三台、射洪两县交界地带,当地人民赶集只有到二十里外的秋林场、三十里外的射洪(金华)赶场,多有不便。清光绪17年兴场,因上半街属于潼川,下半街属于射洪县,从两地各取一字,名之"潼射场"。

概 况:潼射镇位于射洪西北边陲,与三台、盐亭接壤,幅员面积48平方公里,离市区36公里。全镇9个中心村1个社区178个社,总户数6950户,总人口21800人,其中农业人口 19386 人,劳动力11163人。耕地面积16376亩,其中田4800余亩。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5所,镇卫生院1个,村甲级卫生室18个。

潼射镇地处丘陵山区,劳务输出一直是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各级始终把劳务输出当作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基本形成了管理有机构,输出有联络、纠纷有人调,手续就地办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年均向全国各地输出劳务人员6000人以上。不少打工人员已基本达到务工稳定,收入固定,用工方放心,不少人成为技术骨干,有的还担任了企业各级领导。

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5°12′31″~105°18′30″,北纬31°1′2″~31°6′49″。地处射洪市西北部,东接复兴镇,南连金华镇,西接香山镇,北邻三台县秋林镇和盐亭县共和乡。人民政府驻通安街,电话区号0825,邮政编码629215,东南距县市区33千米。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幸福、犀牛、大悲、马墩、太平寨、板桥沟、弥勒寺、九道拐、马黄寺、北寨、玉皇堡、金马、菊花、茶园、罗村、鹤鸣、黄莲等17个村民委员会(前十个为原潼射镇1-10村,后七个为原金潼乡1-7村)和莲花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

经济发展

全镇发展水稻、玉米高产示范基地6300余亩,发展米枣、核桃、香桂树农业种植大户 6 户4000余亩,发展猪、牛、羊、兔、鸡养殖大户 13 户,其中规模以上养猪大户 9 户2000 头。建规模养羊基地一期600平方,预计5期共3000平方,养兔大户 1 户1000 只,养鸡大户7 户17万只。发展潼射传统手工粉条标准生产加工基地3个村3800余亩,标准生产加工大户6户,年产值500余万元,带动全镇2000余户农户增收。

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6座,抽水提灌站14处,集中供水站4处。武引斗渠11.3公里,毛渠36公里。有镇水泥路62公里,油路22公里,社道水泥路44公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潼复路9公里、潼秋路3公里、潼百路6公里,新建维修村道路30余公里。

据了解,该镇及时召开镇村干部会议,明确了晚秋生产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任务目标。分管领导召开广播会,宣讲晚秋生产的重要性,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干部多次讲解晚秋生产的技术要领,向各村发放晚秋生产技术和蔬菜栽培种类参考资料;各村落实责任制,召开广播会,动员农户及时备好秋菜、秋粮优良品种和种植地块;镇上在金马村、幸福村做好晚秋生产示范现场,因地制宜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将晚秋生产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逗硬奖惩。[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