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潼射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潼射鎮是四川省射洪市境下轄鄉鎮,因駐地"潼射場" 原分屬三台(潼川府)和射洪縣而得名。地處射洪市西北部,東接復興鎮,南連金華鎮,西接香山鎮,北鄰三台縣秋林鎮和鹽亭縣共和鄉。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離市區36公里。全鎮9個中心村1個社區178個社,總戶數6950戶,總人口21800人。[1]

基本簡介

名稱來歷:潼射鎮,因駐地"潼射場"而得名。清代至民國初年,現潼射鎮轄地分屬潼川府下轄的三台縣(三台縣當時為潼川府附廓首縣)和射洪縣(時駐金華鎮),分別歸屬於三台虛日鄉(駐秋林驛)和射洪懷德鄉管轄。今場址在當時為三台、射洪兩縣交界地帶,當地人民趕集只有到二十里外的秋林場、三十里外的射洪(金華)趕場,多有不便。清光緒17年興場,因上半街屬於潼川,下半街屬於射洪縣,從兩地各取一字,名之"潼射場"。

概 況:潼射鎮位於射洪西北邊陲,與三台、鹽亭接壤,幅員面積48平方公里,離市區36公里。全鎮9個中心村1個社區178個社,總戶數6950戶,總人口21800人,其中農業人口 19386 人,勞動力11163人。耕地面積16376畝,其中田4800餘畝。有初中1所,小學2所,幼兒園5所,鎮衛生院1個,村甲級衛生室18個。

潼射鎮地處丘陵山區,勞務輸出一直是該鎮經濟發展的支柱之一,各級始終把勞務輸出當作促進農民增收的大事來抓,基本形成了管理有機構,輸出有聯絡、糾紛有人調,手續就地辦的一條龍服務體系。年均向全國各地輸出勞務人員6000人以上。不少打工人員已基本達到務工穩定,收入固定,用工方放心,不少人成為技術骨幹,有的還擔任了企業各級領導。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5°12′31″~105°18′30″,北緯31°1′2″~31°6′49″。地處射洪市西北部,東接復興鎮,南連金華鎮,西接香山鎮,北鄰三台縣秋林鎮和鹽亭縣共和鄉。人民政府駐通安街,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15,東南距縣市區33千米。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幸福、犀牛、大悲、馬墩、太平寨、板橋溝、彌勒寺、九道拐、馬黃寺、北寨、玉皇堡、金馬、菊花、茶園、羅村、鶴鳴、黃蓮等17個村民委員會(前十個為原潼射鎮1-10村,後七個為原金潼鄉1-7村)和蓮花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

經濟發展

全鎮發展水稻、玉米高產示範基地6300餘畝,發展米棗、核桃、香桂樹農業種植大戶 6 戶4000餘畝,發展豬、牛、羊、兔、雞養殖大戶 13 戶,其中規模以上養豬大戶 9 戶2000 頭。建規模養羊基地一期600平方,預計5期共3000平方,養兔大戶 1 戶1000 只,養雞大戶7 戶17萬隻。發展潼射傳統手工粉條標準生產加工基地3個村3800餘畝,標準生產加工大戶6戶,年產值500餘萬元,帶動全鎮2000餘戶農戶增收。

全鎮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6座,抽水提灌站14處,集中供水站4處。武引鬥渠11.3公里,毛渠36公里。有鎮水泥路62公里,油路22公里,社道水泥路44公里。狠抓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潼復路9公里、潼秋路3公里、潼百路6公里,新建維修村道路30餘公里。

據了解,該鎮及時召開鎮村幹部會議,明確了晚秋生產的指導思想、工作重點和任務目標。分管領導召開廣播會,宣講晚秋生產的重要性,農業服務中心農技幹部多次講解晚秋生產的技術要領,向各村發放晚秋生產技術和蔬菜栽培種類參考資料;各村落實責任制,召開廣播會,動員農戶及時備好秋菜、秋糧優良品種和種植地塊;鎮上在金馬村、幸福村做好晚秋生產示範現場,因地制宜地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種植技術;同時加強督導考核,將晚秋生產工作納入年終目標考核,逗硬獎懲。[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