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澎湖越南华侨难民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澎湖越南华侨难民营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 的图片

澎湖越南华侨难民营,俗称澎湖难民营、澎湖越南难民营。1977年后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涌现华裔难民流窜各处,周遭国家地区如中国大陆、香港、印尼与台湾等基于人道救援等因素接济难民。台湾安置难民其中一个位址在澎湖县,分别是西屿乡竹篙湾(今竹湾村)自1977年至1979年间曾有收容难民的纪录、白沙乡讲美村的难民营则从1978年12月1日开办,至1988年11月15日关闭营区,将近11年之久。

背景

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全境,南越首都西贡易帜为胡志明市,大批南越华侨开始逃亡[1];1977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关系交恶:298,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发生边界战争,导致北越境内发生“排华事件”,连北越华侨也踏上逃亡之路,其中也不乏来自老挝柬埔寨两国的逃亡华侨,史称“印度支那难民危机”或“越棉寮难民潮”:31-32、33-34;而这群越华难民多逃难至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与印尼等地。

美国当时由于参与越南内战,对于战后难民的安置有其义务性的接管,而1977年位处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美国仍属邦交国,在联合国派遣专员审核难民资格移居外国(永久收容国以美国、加拿大与澳洲为主)的期间,台湾便成为临时性质的收容区。

1979年1月1日美国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和中华民国断交,并将终止长期以来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但此时越华难民问题仍未结束,美国方面仍遣天主教会普爱会人员提供援助,以保民间的交流不间断。

澎湖难民营

台湾最早接收越南海漂难民的“高雄九曲堂接待站”,主要接收从1975年4月越共入侵西贡之前便逃亡的第一批华裔难民,根据1990年出版《救助中南半岛难民》的记载中,这批接待总数约莫是3939人,之后有不少难民便在台湾各处建立聚落、落地生根。

澎湖难民营的管理单位为澎湖防卫司令部,相对于台湾本岛,澎湖地区则因为长期陆陆续续有难民入住,而显得为人所知。

1978年,《南海血泪》[2]报导中因吃人肉而声名大噪的“清风号”渔船于12月15日抵达马公港,船上死者有112人,仅34人幸存,便是安置于澎湖地区。

视频

澎湖越南华侨难民营 相关视频

越南难民偷渡海外惨死,逃往中国的难民:终于可以有中国国籍了
贫困难民营纪实纪录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