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灵地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灵地镇隶属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地处清流县南部,位于三明、龙岩两市交界处,辖区面积126.19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3088人(2018年),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2019年)。

大灵线和余李线在灵地镇境内交汇,距冠豸山机场25千米、永武高速公路25千米、赣龙铁路40千米,是三明通往龙岩及广东的重要通道之一,是清流县南部五乡镇和连城县北部乡镇商品交易的枢纽,是清流县重要商贸镇。

灵地镇是清流县的粮食和烤烟主产区。 2018年,灵地镇有工业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1]

历史沿革

宋,属折桂乡北团里。

明、清间,属北团里。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属群英乡青华保、邓家保。

1950年2月,分属灵地乡、邓家乡。

1958年,改灵地公社(辖灵地、姚坊大队)、红旗公社(辖邓家大队)。

1959年,合并为灵地公社,设古坑、邓家2个管理区。

1961年,分设邓家公社。

1984年,分别改为灵地乡、邓家乡。

1992年,灵地乡撤乡改镇。

2007年12月,省、市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邓家乡,并入灵地镇。

行政区划

1990年,灵地乡辖灵地、灵和、青甲、杨源、姚坊、大坪、步云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灵地村;邓家乡辖邓家、吉龙、田中、尤坊甲、马寨、坑甲、古洋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邓家村。

2019年,灵地镇下辖1个社区、14个行政村:瑞云社区、灵地村、灵和村、青甲村、步云村、姚坊村、杨源村、大坪村、邓家村、田中村、马寨村、坑甲村、尤坊甲村、吉龙村、古洋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灵地镇地处清流县南部,位于三明、龙岩两市交界处,东与赖坊乡接壤,南与李家乡相连,西接长校镇、连城县四堡,北与田源乡毗邻,距清流县城56千米、连城县22千米。 辖区面积126.19平方千米。

气候

气温

灵地镇年平均气温18.6℃,极端最高气温39.6℃(91.7.27),极端最低气温-7.3℃,≥10℃积温5652(5415)℃。

降水

灵地镇年平均降水量1771.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06.5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1130.6毫米(1971年),日最大降水量145.6毫米(1994.5.2)。

蒸发量

灵地镇年平均蒸发量1361.0毫米,月最大蒸发量286.8毫米,月最小蒸发量34.6毫米。

湿度

灵地镇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

日照

年日照时数为1686.5小时,日照率39%。

雾、霜

灵地镇年平均雾日数为21天,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全年无霜期为272天。

风向

灵地镇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31.78米/秒,夏季平均风速2.7米/秒。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偏南风。大风主要发生在7~8月。[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灵地镇拥有耕地面积23645亩,林地面积15.96万亩。

水利资源

灵地镇水利资源丰富,主要河流属沙溪河流域,全镇共有大小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13万千瓦。

矿产资源

灵地镇境内石英石分布高排自然村和琴源水库2个矿点,初步探明储量千万吨以上,尚未开采;红柱石分布青甲村、灵和村、步云村等地,呈山带状,绵延数千米,矿层厚度10米以上。

人口

2017年,灵地镇常住人口12676人。

2018年,灵地镇户籍人口13088人。[4]

经济

灵地镇是清流县的粮食和烤烟主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红心地瓜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朝天椒、莴苣、蜜雪梨、枇杷、茶叶等,土特产有红菇、笋干及姚坊红荷芋等。

2007年,灵地镇农业产值达8810万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家,规模工业产值达2654万元;烤烟收购221.5万斤,农民人均纯收入4683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62万元;合同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7万美元;引进县外资金2150万元,新增储备项目7个。

2018年,灵地镇有工业企业2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家。

2018年,灵地镇地区生产总值5.97亿元,增长8.3%;规模工业产值4.17亿元,增长23.5%;镇财政收入1320.1万元,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17993.3元,增长1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全镇完成种植烤烟面积8720亩,收购烟叶192.9万斤,产值3375.75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灵地镇设有清流县第二中学 、清流县灵地镇中心小学 。

医疗卫生

灵地镇有清流县医院灵地分院 、邓家卫生院 。

交通运输

大灵线和余李线在灵地镇交汇。距冠豸山机场25千米、永武高速公路(文亨互通口)25千米、赣龙铁路40千米,浦梅铁路经过并在杨源设站。

历史文化

"圩日"

在客家人的口语中,把约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称为"圩日",人们到集市上交易、办事,就叫赴圩。清流灵地在历史上也属客家范围,自然保留了圩日传统,由于2007年灵地、邓家合并为灵地镇,故而灵地镇有两处圩集。农历每逢尾数"三"和"八"的日子为灵地圩,农历每逢尾数"一"和"六"的日子则为邓家圩。每逢有圩,乡镇百姓都从四面八方赶到"圩集",或买或卖,或以物换物,各取所需,也让物资的流通更加方便。

游龙灯及祭龙

灵地人游龙灯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代。最初不是游龙灯,而是游花灯。据黄孔钱、黄宝元等老人说,过去灵地有个"花灯会"的组织,山子口对面的一大片良田中,就有花灯会的田在其中,叫"联灯会"田,收入作每年游花灯之用。正月游花灯很是热闹。游花灯的路线和以后游龙灯的路线大致相同。所以游龙灯才有近百年历史。过去灵地游龙灯有个组织叫"板立会"(姚坊叫"灯会")。灵地的"板立会"由祖宗拨出部分田产,专供正月游灯之用。板立会当时公推办事公道、勤快的黄昌第管理,以后由其子黄神保继承,负责收取田租,组织游龙,发放游灯蜡烛等事宜。

每条龙到底前坪集中后,由板立会的龙领头,沿以下路线游去:庵前坪→老街→大丰塘→牛角核→新土楼→大庙前庵→麒麟仙庵→井头屋→门前路一庵前坪→山子口一老街一天星池→店尾岗(今二中校园,全程10余华里)。这条路线是解放前游龙的老路线。80年代后,村民住宅区发生很大变化,恢复游龙活动后,路线也作了更动。新路线如下:庵前坪出龙集中→老街→牛角核→新土楼→大庙前庵一井头屋→门前路→庵前坪→山子口→新街→镇政府→林业站→红砖厂→公园门口→二中→天星池。

文物古迹

灵地镇历史悠久,古名为林地,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灵地文物古迹众多,灵地镇内仍有保存较为完善的清代古民居、灵地老土楼、天星池、寨上庵等。

灵地村土楼建筑群、姚坊村有古民居房屋50多座,墙头为沙墙,雪白耀眼,地板为三合土,鳌头翘角。[5]

风景名胜

先雕公祠堂罗汉松之王

灵地镇先雕公祠约建于清乾隆年间,祖祠建成之后,先雕从福州买回两株罗汉松种下以供观赏,故这两株古树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这两棵罗汉松左右对称,株距10米,枝叶相连,形成合拱,树干比二人合抱还大。

黄坪冷泉

冷水塘冷泉位于灵地镇西南部,处于灵地、姚坊两个行政村的交界处,距镇区仅1千米。与福建省最大的万亩绿化苗木基地-景秀园林、李家鲜水冷泉相邻,与丹霞地貌景观"七星岩",嵩口温泉,九龙湖景区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冠豸山、连城机场等一线相连。周边其间有众多客家古民居村落,与层叠的青山碧水、优美的松林、田园风光和客家民俗风情相辉映,可开发成集生态观光、避暑度假、科研考察等于一体的万亩生态农业观光园。

琴源水库

琴源水库(中型水库)位于清流县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中型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888万立方米。总库容1539.11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20万立方米。枯水年(P=90%)可供水量2122.54万立方米,设计灌区主要为李家、灵地及邓家3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约2万亩。可满足境内重力流供水和自流灌溉。

景秀园林

景秀园林是清流"四景"之一的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点,位于清流县南部李家乡和灵地镇的交界处。景秀园林同时也是"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景秀生态冷泉避暑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重点农业产业和省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景秀园林占地7000多亩,主要培育经营桂花、罗汉松、红枫、紫薇、茶梅、竹柏、乐昌含笑等30多种名贵绿化苗木,有大规格红枫15万株以上、紫薇12万株以上、罗汉松40万株、桂花大中小苗6万株、乐昌含笑4万株,各类大规格苗木总量达100多万株。[6]

著名人物

黄新民(1913-1983.01.25),军事防化专家,清流县北团里灵地乡(今灵地镇)人,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留学英国,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会常务理事,解放军防化研究所副所长,防化研究院技术部副部长,国务院科技干部局领导小组兼引进人才办公室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环境科学》编辑委员会主编和三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黄宁(1937.3-),少将,福建清流人,哈军工导弹工程系四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调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工委工作,历任科技部七局副处长、处长,政治部干部部部长,综合计划部预先研究局局长,综合计划部副部长等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