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地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靈地鎮隸屬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地處清流縣南部,位於三明、龍巖兩市交界處,轄區面積126.19平方千米,戶籍人口13088人(2018年),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19年)。

大靈線和余李線在靈地鎮境內交匯,距冠豸山機場25千米、永武高速公路25千米、贛龍鐵路40千米,是三明通往龍巖及廣東的重要通道之一,是清流縣南部五鄉鎮和連城縣北部鄉鎮商品交易的樞紐,是清流縣重要商貿鎮。

靈地鎮是清流縣的糧食和烤煙主產區。 2018年,靈地鎮有工業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家。[1]

歷史沿革

宋,屬折桂鄉北團里。

明、清間,屬北團里。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屬群英鄉青華保、鄧家保。

1950年2月,分屬靈地鄉、鄧家鄉。

1958年,改靈地公社(轄靈地、姚坊大隊)、紅旗公社(轄鄧家大隊)。

1959年,合併為靈地公社,設古坑、鄧家2個管理區。

1961年,分設鄧家公社。

1984年,分別改為靈地鄉、鄧家鄉。

1992年,靈地鄉撤鄉改鎮。

2007年12月,省、市政府批覆同意撤銷鄧家鄉,併入靈地鎮。

行政區劃

1990年,靈地鄉轄靈地、靈和、青甲、楊源、姚坊、大坪、步雲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靈地村;鄧家鄉轄鄧家、吉龍、田中、尤坊甲、馬寨、坑甲、古洋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鄧家村。

2019年,靈地鎮下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瑞雲社區、靈地村、靈和村、青甲村、步雲村、姚坊村、楊源村、大坪村、鄧家村、田中村、馬寨村、坑甲村、尤坊甲村、吉龍村、古洋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靈地鎮地處清流縣南部,位於三明、龍巖兩市交界處,東與賴坊鄉接壤,南與李家鄉相連,西接長校鎮、連城縣四堡,北與田源鄉毗鄰,距清流縣城56千米、連城縣22千米。 轄區面積126.19平方千米。

氣候

氣溫

靈地鎮年平均氣溫18.6℃,極端最高氣溫39.6℃(91.7.27),極端最低氣溫-7.3℃,≥10℃積溫5652(5415)℃。

降水

靈地鎮年平均降水量1771.3毫米,年最大降水量2306.5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水量1130.6毫米(1971年),日最大降水量145.6毫米(1994.5.2)。

蒸發量

靈地鎮年平均蒸發量1361.0毫米,月最大蒸發量286.8毫米,月最小蒸發量34.6毫米。

濕度

靈地鎮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2%。

日照

年日照時數為1686.5小時,日照率39%。

霧、霜

靈地鎮年平均霧日數為21天,多發生在夜間和凌晨,全年無霜期為272天。

風向

靈地鎮年平均風速2.7米/秒,最大風速31.78米/秒,夏季平均風速2.7米/秒。風向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冬季多東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大風主要發生在7~8月。[3]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靈地鎮擁有耕地面積23645畝,林地面積15.96萬畝。

水利資源

靈地鎮水利資源豐富,主要河流屬沙溪河流域,全鎮共有大小水電站7座裝機容量13萬千瓦。

礦產資源

靈地鎮境內石英石分布高排自然村和琴源水庫2個礦點,初步探明儲量千萬噸以上,尚未開採;紅柱石分布青甲村、靈和村、步雲村等地,呈山帶狀,綿延數千米,礦層厚度10米以上。

人口

2017年,靈地鎮常住人口12676人。

2018年,靈地鎮戶籍人口13088人。[4]

經濟

靈地鎮是清流縣的糧食和烤煙主產區,糧食作物以水稻和紅心地瓜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朝天椒、萵苣、蜜雪梨、枇杷、茶葉等,土特產有紅菇、筍乾及姚坊紅荷芋等。

2007年,靈地鎮農業產值達8810萬元,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家,規模工業產值達2654萬元;烤煙收購221.5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4683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362萬元;合同利用外資16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7萬美元;引進縣外資金2150萬元,新增儲備項目7個。

2018年,靈地鎮有工業企業21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家。

2018年,靈地鎮地區生產總值5.97億元,增長8.3%;規模工業產值4.17億元,增長23.5%;鎮財政收入1320.1萬元,增長8.7%;農民人均純收入17993.3元,增長10.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0%,全鎮完成種植烤煙面積8720畝,收購煙葉192.9萬斤,產值3375.7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靈地鎮設有清流縣第二中學 、清流縣靈地鎮中心小學 。

醫療衛生

靈地鎮有清流縣醫院靈地分院 、鄧家衛生院 。

交通運輸

大靈線和余李線在靈地鎮交匯。距冠豸山機場25千米、永武高速公路(文亨互通口)25千米、贛龍鐵路40千米,浦梅鐵路經過並在楊源設站。

歷史文化

"圩日"

在客家人的口語中,把約定俗成的集市交易稱為"圩日",人們到集市上交易、辦事,就叫赴圩。清流靈地在歷史上也屬客家範圍,自然保留了圩日傳統,由於2007年靈地、鄧家合併為靈地鎮,故而靈地鎮有兩處圩集。農曆每逢尾數"三"和"八"的日子為靈地圩,農曆每逢尾數"一"和"六"的日子則為鄧家圩。每逢有圩,鄉鎮百姓都從四面八方趕到"圩集",或買或賣,或以物換物,各取所需,也讓物資的流通更加方便。

游龍燈及祭龍

靈地人游龍燈的歷史可以上溯到清代。最初不是游龍燈,而是游花燈。據黃孔錢、黃寶元等老人說,過去靈地有個"花燈會"的組織,山子口對面的一大片良田中,就有花燈會的田在其中,叫"聯燈會"田,收入作每年游花燈之用。正月游花燈很是熱鬧。游花燈的路線和以後游龍燈的路線大致相同。所以游龍燈才有近百年歷史。過去靈地游龍燈有個組織叫"板立會"(姚坊叫"燈會")。靈地的"板立會"由祖宗撥出部分田產,專供正月游燈之用。板立會當時公推辦事公道、勤快的黃昌第管理,以後由其子黃神保繼承,負責收取田租,組織游龍,發放游燈蠟燭等事宜。

每條龍到底前坪集中後,由板立會的龍領頭,沿以下路線游去:庵前坪→老街→大豐塘→牛角核→新土樓→大廟前庵→麒麟仙庵→井頭屋→門前路一庵前坪→山子口一老街一天星池→店尾崗(今二中校園,全程10餘華里)。這條路線是解放前游龍的老路線。80年代後,村民住宅區發生很大變化,恢復游龍活動後,路線也作了更動。新路線如下:庵前坪出龍集中→老街→牛角核→新土樓→大廟前庵一井頭屋→門前路→庵前坪→山子口→新街→鎮政府→林業站→紅磚廠→公園門口→二中→天星池。

文物古蹟

靈地鎮歷史悠久,古名為林地,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靈地文物古蹟眾多,靈地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善的清代古民居、靈地老土樓、天星池、寨上庵等。

靈地村土樓建築群、姚坊村有古民居房屋50多座,牆頭為沙牆,雪白耀眼,地板為三合土,鰲頭翹角。[5]

風景名勝

先雕公祠堂羅漢松之王

靈地鎮先雕公祠約建於清乾隆年間,祖祠建成之後,先雕從福州買回兩株羅漢松種下以供觀賞,故這兩株古樹已有200多年歷史了。這兩棵羅漢松左右對稱,株距10米,枝葉相連,形成合拱,樹幹比二人合抱還大。

黃坪冷泉

冷水塘冷泉位於靈地鎮西南部,處於靈地、姚坊兩個行政村的交界處,距鎮區僅1千米。與福建省最大的萬畝綠化苗木基地-景秀園林、李家鮮水冷泉相鄰,與丹霞地貌景觀"七星岩",嵩口溫泉,九龍湖景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冠豸山、連城機場等一線相連。周邊其間有眾多客家古民居村落,與層疊的青山碧水、優美的松林、田園風光和客家民俗風情相輝映,可開發成集生態觀光、避暑度假、科研考察等於一體的萬畝生態農業觀光園。

琴源水庫

琴源水庫(中型水庫)位於清流縣境內,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的中型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28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888萬立方米。總庫容1539.11萬立方米,正常庫容1220萬立方米。枯水年(P=90%)可供水量2122.54萬立方米,設計灌區主要為李家、靈地及鄧家3個鄉(鎮),設計灌溉面積約2萬畝。可滿足境內重力流供水和自流灌溉。

景秀園林

景秀園林是清流"四景"之一的農業生態旅遊觀光點,位於清流縣南部李家鄉和靈地鎮的交界處。景秀園林同時也是"海西最具潛力十大鄉村休閒遊"--景秀生態冷泉避暑度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省重點農業產業和省新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景秀園林占地7000多畝,主要培育經營桂花、羅漢松、紅楓、紫薇、茶梅、竹柏、樂昌含笑等30多種名貴綠化苗木,有大規格紅楓15萬株以上、紫薇12萬株以上、羅漢松40萬株、桂花大中小苗6萬株、樂昌含笑4萬株,各類大規格苗木總量達100多萬株。[6]

著名人物

黃新民(1913-1983.01.25),軍事防化專家,清流縣北團里靈地鄉(今靈地鎮)人,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留學英國,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過中國化學會和中國環境科學會常務理事,解放軍防化研究所副所長,防化研究院技術部副部長,國務院科技幹部局領導小組兼引進人才辦公室負責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中國環境科學》編輯委員會主編和三所大學的兼職教授。

黃寧(1937.3-),少將,福建清流人,哈軍工導彈工程系四期畢業後留校任教。1981年,調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工委工作,歷任科技部七局副處長、處長,政治部幹部部部長,綜合計劃部預先研究局局長,綜合計劃部副部長等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