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照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照海

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照海穴
  • 外文名:Zhaohai acupoints
  •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 定位: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
  • 操作:直刺0.5到1寸
  • 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 穴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目录

1 基本信息

▪ 取穴方法

▪ 解剖

▪ 主治

2 临床应用

3 名解

▪ 气血特征

▪ 运行规律

▪ 功能作用

▪ 治法

4 文献摘录

5 研究进展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照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肌腱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主治

①痫证、失眠等精神、神志疾患。

②咽干咽痛、目齿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③小便不利,小便频数。

④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⑤下肢痿痹。

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备注】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

教师或者一些说话多的人,容易嗓子疼,甚至引起咽炎。喝点水固然管用,配合一些按摩可能效果更好。照海穴就可以缓解嗓子疼的症状。

咽喉为肺胃所属:咽接食管,通于胃;喉接气管,通于肺。外感风热,肺胃实热等产生的热证,皆可引起咽喉肿痛。照海穴属足少阴肾经穴位,“照”意为照射,“海”意大水,“照海”合并,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具有吸热生气作用,正好能缓解引发嗓子疼的热证。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避免因按压过量而造成皮肤、软组织损伤。

名解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

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

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

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运行规律

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热生气。

治法

热则点刺出血,寒则补之灸之。

文献摘录

《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

《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

《灵光赋》:阴阳两蹻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

《标幽赋》: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研究进展

1、失眠 针照海、申脉,调理阴阳?脉,治疗52例失眠症,有良好效果。

2、肋间神经痛 针照海1~1.5寸,用泻法,有较好效果。

3、癃闭 照海配曲骨,先针照海,后针曲骨,以患者有尿意为佳,虚寒者配肾俞、膀胱俞,出针后令患者排尿。亦有以照海,中极透关元治疗尿闭。

4、足内翻 照海配交信、公孙、蠡沟、阳陵泉,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30例,有较好疗效。

5、咽喉肿痛 以照海为主,治疗急慢性扁桃体炎、咽炎、鼻咽管炎,有很好疗效。

6、对肾泌尿功能的调节 据报道观察健康人,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针刺组与对照组平均排尿量、针刺组较对照组增加19%。

7、肾炎 针刺照海、太溪,可使动脉压降低,尿量的减少,酚红排出量增加。[1]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