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煮一杯好咖啡的“萃取”原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煮一杯好咖啡的“萃取”原理

为了萃取出香气品质佳的咖啡,需要掌握六大要因。

为什么“萃取”很重要?

追求“好喝的咖啡”,最重要的就是每次都要把球投进“好球带”。而专家必须具备的就是控制味道的能力,能重现在好球带范围内那个针尖般大的目标,也就是“相同的味道”。

咖啡的味道经常摇摆不定,因为咖啡是农作物,即使在同样的产地、同样的庄园生长采收,也会大幅受到那一年的气候影响。此外,还有精制、烘焙、保存管理、杯测……等过程。

因此,在最后阶段的萃取上,你必须学会萃取的架构,借此补救并控制前面过程的误差,重现一如往常的味道或追求类似的味道。[1]

打造咖啡味道的流程

1.生豆的香味特性(味)

2.生豆的手选(第一次)

3.烘焙

4.熟豆的手选(第二次)

5.熟豆的保存管理

6.调配综合咖啡豆(若为单品咖啡,则省略此步骤)

7.研磨

8.萃取

基本上,如果到3.的“烘焙”为止,掌控度能达到九成的话,效率更佳、也更为理想。不过,就算在3.的烘焙阶段稍微烘焙过度,还是能够在6.的“调配综合咖啡豆”阶段找回平衡;如果是单品咖啡的话,在7.“研磨”或8.“萃取”的阶段,还可以进行微调。[2]

“萃取”是微调味道的最后机会

原则上就是前面步骤的错误,只能够靠后面的步骤补救;也就是说,“萃取”是微调味道的最后机会。

掌握要因,让你萃取出香气、品质俱佳的咖啡

掌握要因,让你萃取出香气品质俱佳的咖啡。

萃取美味咖啡的过程,就像一段永无止境的漫长旅程。既不能忽略任何一项因素,也不会因为特别强调某项因素,就能发挥出最佳风味。唯有透过不断的准备与努力,尽力取得平衡后,才能产出优质的咖啡。

当然,为了喝到高品质的咖啡,需要经过将栽培及收获过程完善的生豆,选用合适的机器以相对应的技术来进行烘焙的过程。而最后,能兼顾到研磨过的咖啡及萃取浓度,并取得最佳平衡的萃取过程才是真正的关键。在这里,比起生豆→烘焙→萃取过程的相关背景知识,我更想将焦点放在对萃取过程有著极大影响的水身上。

咖啡萃取物是由水中的80%水溶性成分及其他香气成分组成的。这些成分聚集起来后,能提升咖啡的香气(aroma)、味道(taste)等感官特性。

咖啡的香气不只会因为调配(blending)及烘焙条件不同而有所改变,若是使用的水及比例不一样,香气成分也有可能产生变化。换句话说,水能轻易地筛选出好的香气成分。与整体萃取物比较时,虽然含量极少且难以测定,但香气成分在唤醒风味(flavor)上确实有极大的贡献。虽然溶于水中且会影响味道的成分,与不溶于水且会影响醇厚感(body)的成分容易消失,但与香气及味道这两者相关的成分,则因为内含不同的化学成分,所以会随著时间而萃取到不同物质。一般来说,香气最强烈的成分会在初期就被萃取出来。随著咖啡颗粒接触水的时间越来越长,苦的、风味差的物质也会渐渐被释出。也就是说,拉长萃取时间会降低咖啡香气的品质,这样的结果是水造成的。因此,为了取得最佳结果,就必须掌控萃取过程。

(1)正确的水粉比

为了萃取出完整的咖啡,强度(溶质的浓度)与萃取(溶解的产率)的平衡很重要。因为一旦改变平衡,对于最终产物就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可容许的最高浓度范围是咖啡粉1.0~1.5%、水量99.0~98.5%之间。咖啡浓度低于1%时,味道会过淡;高于1.5%则会太浓。另外可接受的最高萃取率范围是18~22%,低于16%时为萃取不足,会产生花生味或青草味。相对地,若是萃取过多,则是超过24%的情况,会产生轻微苦味或涩味。参考美国精品咖啡协会(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SCAA)公布的冲煮公式,选择适当的咖啡粉与水的比例,并调节浓度及萃取率是很重要的。[3]

(2)符合萃取时间的研磨度

参考冲煮公式决定要用哪种比例进行萃取后,那么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研磨出符合萃取时间的咖啡颗粒。为了避免香气成分的萃取不足或过量,需要选择适合萃取方式及工具的研磨度。一般而言,萃取时间越长,越适合粗研磨;时间越短,则会选用细研磨。

(3)萃取器具的正确用法

①咖啡颗粒与水的接触时间

萃取可说是在咖啡颗粒被水吸收时,将咖啡颗粒内的水溶性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即使改变水的比例,仍会继续从咖啡颗粒中取出化学成分,而溶解的成分也会继续混合并产生变化。因此,控制萃取时间才能促成最适当的萃取及更均匀的结果。

②水温

冷水无法像热水那样能迅速且完整地萃取咖啡风味。水温在92~96℃时,香气成分会更快且自由地释出,使其他水溶性成分能在合理的时间内,更有效地被萃取出来。因此,在循环冲煮的过程中,温度须保持不变。

③搅动

水通过咖啡颗粒时,会产生混合,也就是所谓的搅动现象(turbulence)。搅动现象造成咖啡颗粒在一开始就能被充分浸湿,并让水能均匀地流过缝隙。所谓的浸湿(wetting)则是让水能流过颗粒之间,流动地越均匀,就能使水溶性成分更轻易地从饮料中分离出来。除此之外,适度的搅动有助于水与咖啡的即时接触,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浸湿咖啡粉的话,能帮助萃取到更多的香气成分及溶解物质。

六种理想的萃取方式

即便选用同一种咖啡豆,也会因萃取器具的种类不同,而使最终的咖啡风味产生差异。萃取器具的设计也是依照不同萃取基本原理制成。[4]

①浸泡(steeping) 是指在容器中倒入咖啡粉并与热水充分混合后,先静置一段时间再进行萃取的方法。根据研磨度及水温的不同,会影响两者接触的程度。也会因咖啡粉的搅拌情况、咖啡粉分离的速度,而萃取出不同的成品。

②煎煮(decoction)

是指将容器内的咖啡粉及水混合后进行煮沸的方法。温度升到约100℃后,会因高温而难以继续萃取,加上水开始沸腾,有可能会因此产生严重的乱流。

③渗滤(percolation) 直接对装有研磨咖啡粉的容器(brewing chamber)进行加热,并利用蒸气压力使热水循环以萃取出咖啡。水受热后沸腾上升,经过装有咖啡粉的粉槽,再透过管子流出,并重复此循环。此时,研磨度、水温及循环速度等,皆会因为接触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④滴滤(drip filtration)

是指将咖啡粉倒进滤器并注入热水,再用玻璃壶或咖啡保温壶承接滴滤出萃取液的简单方法。是近期改良过的方法中,较常见的一种,包括手冲(hand drip,或称滤泡式﹝pour over﹞)等。滴漏的观念极为复杂,而且有许多不同的滴漏法,更有许多相关书籍,因此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想要的咖啡风味去选择适当的工具。

手冲也有多种萃取器具,因此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萃取。萃取原理是以滴滤方式进行,所以不同流速所造成的接触时间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时也跟其他萃取器具一样,会受水温、滤杯、滤纸种类的不同,而使咖啡风味产生变化。

⑤真空过滤(Vacuum filtration)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虹吸壶。是使用上下两个玻璃壶并融合浸泡(Steeping)的萃取方式。受到蒸气压力的影响,热水会从玻璃下座往上通过咖啡粉,接著利用上下壶间的压力差进行过滤,再萃取出咖啡。下壶的水受热转化为水蒸气形式,因蒸气释放程度的不同会影响咖啡与水浸湿的次数,带来更多变数。不同的真空方式会影响其接触速度,而不同的滤器及研磨度,也会使咖啡风味产生变化。

⑥加压浸润(Pressurized infusion)

促成咖啡大众化的代表饮料是义式浓缩咖啡,由于能让我们更快速地喝到萃取出来的咖啡,而广受许多人的喜爱,并以此为基础,将我们所熟知的咖啡文化延伸到日常生活,更造就无数咖啡业者的创立。浓缩咖啡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对研磨好的咖啡粉进行加压萃取的方法。浓度会比滴滤咖啡高,香气成分、乳化的油脂及溶解的固体量也都偏多。为了完整重现咖啡风味,快速且稳定的萃取时间,以及细研磨颗粒都是必须的,而萃取温度及研磨咖啡的粉量也是要因之一。

上述这些都是咖啡的萃取方法,其中煎煮及渗滤可能会导致过度萃取,而产出较不好的味道,因而鲜少使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