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熊文灿」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 熊文灿(?-1640)   明末官吏。原籍永宁卫(今四川叙永),迁居浠水(今属湖北)。与明朝最后一任宰相姚明慕为姻亲。万…”)
 
行 1: 行 1:
    熊文灿(?-1640)
+
{{Infobox person
     末官吏。原籍 永宁卫 (今 四川叙永 迁居浠水(今属湖北)。与 朝最后一任宰相姚明慕为姻亲。 万历进士, 累迁 右佥都御史、兵部右 侍郎 。后任福建巡抚,招降 芝龙。 崇祯十年(1637年) 杨嗣昌 荐,以兵部尚书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督 师镇压 张献忠起义 。后因 屡败 ,主张招抚, 用诱骗手段迫使 张献忠 降。崇祯十二年, 张献忠 又起兵 反明,他 被捕 下狱, 杀。
+
| 姓名    =''' 熊文灿'''
    [ 以上内 容由" 几时 "分 ]
+
| 圖像    = [[File:熊文灿2.jpg|缩略图]]|center|[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971299&sid=6184256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575--1640
 +
| 國籍    =中国
 +
| 職業    =明崇祯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 
 +
| 知名作品 = 招降郑芝龙
 +
}}
 +
 
 +
== '''人物生平''' ==
 +
 
 +
  熊文灿(1575--1640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云锦镇人(<< 史>>作贵州 永宁卫 ,<<中国历代名人辞典>>作贵州关冷,<<中国历代人物辞典>>作 四川叙永,<<中国人民大辞典>>从<< 史>>说,因在泸州发现"熊氏故里碑及载有熊文灿的<<熊氏族谱>>而从新说), 万历 三十五年(1607年) 进士, 授黄州推官,历礼部主事、郎中,山东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年)擢 右佥都御史 ,巡抚福建,海盗郑芝龙由厦门攻铜山,文灿招抚芝龙并任命其为海防游击征讨海贼李魁奇 刘香成功,彻底平定了东南沿海的海盗。平倭有功为杨嗣昌所荐,文灿提出"五难四不可",竭尽推托,崇祯仍委以大任。崇祯十年四月,熊文灿任 兵部 尚书兼 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 。后 杨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增兵饷大半,围剿农民军,"随贼所向,专 剿杀"。初期此举颇见成效。文灿督主军务后,明军连打胜仗,农民起义陷入低潮,罗汝才亦在其中。崇祯十一年五月,文灿仍行前策招抚张献忠、刘国能投降,而张献忠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再起,势如破竹,熊文灿因此次抚局失败而被捕入狱,次年被斩。尸首运回泸州与其妻杨氏合墓葬于泸县兆雅镇新溪场下沿长江北岸刑家村薄刀岭。
 +
 
 +
历史
 +
崇祯元年(1628年),熊文灿就职 福建巡抚, 郑芝龙由厦门攻铜山,文灿 招降芝龙 ,任命为海防游击 后因讨海贼李魁奇、刘香有功 杨嗣昌 。后文灿提出"五难四不可" 竭尽推托,崇祯仍委 大任。崇祯十年四月,熊文灿任 兵部尚书 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 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 。后杨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之策,增兵饷大半,围剿农民军 "随贼所向,专任剿杀"。初期此举颇见成效。文灿 主军务后,明军连打胜仗,农民起义陷入低潮,罗汝才亦在其中。崇祯十一年五月,张献忠诈降于熊文灿。张献忠投降后,名义上是归顺明朝,实际是向熊文灿催索饷银,屯兵数万于谷城,伺机而动。崇祯十二年五月, 张献忠 再起,势如破竹,熊文灿因此被处死,后崇祯遗兵部尚书杨嗣昌督军进剿。
 +
 
 +
传奇
 +
叙永的东城北郊,有一道红土山岭由红崖山延伸而来,呈东西向走,自上而下直插永宁河心。山岭上从头至尾均匀排列有五个小丘,极显端庄稳重。自明代崇祯十四年以来,人们就叫它挖断山,而原来的山名却已无人知晓了。以堪舆学的观点来看这条山岭,它实在是世上少有的风水宝地。它头枕巍巍紫霞峰,脚踏泱泱永宁河;正面遥遥相对着九龙山和石虎岭,气势恢宏,形成龙蟠虎踞之势;背面是绵延数十华里的紫霞三十六峰,苍山翠柏,山灵水秀;右边的远处有凤凰山横亘天际,似凤鸣九霄;左边有从东南流来的儒河与西南流来的界首江,合流于启凤寺,清清的河水穿过闾阎仆地的永宁双城,在山脚下懒懒的转一个湾,蜿蜒向北流去;左手边的帽金山和右手边的三家坪山,仿佛椅子上的扶手峙立两侧,而挖断山则像稳坐在太师椅上的尊者,气度雍容。岭上的五个小丘,树木葱茏,生机勃勃。若在雷雨初霁之时或久阴放晴之际,岭子山云雾缥缈,宛如神山仙境。据懂风水的行家说,这里是埋葬先人的佳城佛地。
 +
 
 +
元朝末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 起义 ,把大半个中国人搅的天翻地覆,兵祸连年,江西一带尤为惨烈。因此有江西的熊姓族人共十八宗支,为躲避战乱,集体流亡四川,分别在泸县、隆昌、荣昌、南充、雅安、嘉定、永宁等处入籍。到永宁入籍的这支熊姓人家,在安顿下来之后,便在东城买地造房,经营商业,繁衍子孙,日子也过得平平常常。当他家得知挖断山有块风水宝地之后,便请来高明的阴阳先生,带着罗盘去山上测定几处寿冢的穴位,用高价买下,把它作为世代瘗埋先人的熊氏墓地。几十年过去,原本以经商为第一要务的熊家,居然也开始注重子弟读书习文的教育。他家聘请了地方上最有学问的老师,为熊氏子弟传业授课 在正德至万历的一百年间,熊家先 出了好几个秀才、贡生, 此熊家在地方上也算是书香门第了。万历三十五年,天资慧敏的熊文灿在北京殿试高中进士。这对于熊家及乡梓都是一桩大喜事。进士是当官的资格证,是官场第一台阶,有才华有能力有机遇的进士往后可做到封疆大吏的督、抚或内阁的尚书、宰相。
 +
 
 +
熊文灿中了进士不久,便诏授黄州推官 再后又调任礼部 事、山西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等职。万历四十二年冬,奉诏出任福建左布政使,他特意绕道回乡,大有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之意。回到叙永,恰逢城中新建的蓬莱桥(现在的上桥)竣工,应郡守周匡世之请,欣然撰写了《建蓬莱桥碑记》。崇祯元年熊文灿在福建任上,对地方武装集团实施招抚策略,先后招抚了郑之龙等人(郑成功之父),然后依靠地方武装力量,一举荡平了为患多年的海上巨盗。其间他还萌生过收复台湾的念头,后因调离福建而未能实现。海上匪患的灭绝,使沿海百姓安居乐业,受益匪浅。由于熊文灿在福建任期的政绩卓著,于崇祯五年二月升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使,总理两广军务兼广东巡抚。崇祯十年四月再升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同时总理直棣、山西、河南、陕西、湖广、四川等省军务。负责平定以李自成、 献忠为首的所谓"十三家"农民起义军。他在对农民起义军的讨伐中,仍采用曾在福建大获成功的 招抚 策略 崇祯十年十月先后招抚了 张献忠 、刘国能部,相继又招降了罗汝才、左革里等部,除李自成外的十二家农民起义军全被招 降。崇祯十二年 二月 ,张献忠 带头 水,再举义旗,罗汝才等部在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朝野震动,崇祯帝闻变大怒,诏削熊文灿官职,责令其戴罪视事。七月张献忠在罗英山大败 军总兵左良玉,崇祯帝即命杨嗣昌救援督战,同时逮熊文灿下狱,次年(1640年)以抚议误国罪斩首于北京西市,卒年六十七岁。
 +
 
 +
纵观熊文灿一生,自万历三十五年起,经天启至崇祯十三年,历经三朝,计三十三年,屡得升迁。从推官到观察使、布政使、巡抚、侍郎、尚书等职,可谓官运亨通。始以招抚郑之龙发迹,终以招抚张献忠毁身,真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也。
 +
 
 +
正当熊文灿在官场上如日中天的时候,永宁县来了位新任县令,名叫吴仁,浙江会稽人,进士出身。他到任后,按规矩逐一拜会了地方缙绅。熊文灿的父亲熊老太爷自然首当第一,意在拉拢地方势力,使自己在任期内多的缙绅们的关照。这年的八月十六是熊老太爷的八十华诞,永宁东西二城的贤达名流及四乡八里的乡绅学究,都纷纷来熊府为老太爷庆寿,熊府里里外外张灯结彩,寿联、寿匾、寿彩、寿幛金碧辉煌地挂满熊府内外。两百多桌寿宴摆在临近的帝主宫内,场面热闹非凡,然而在举行寿礼仪式时,地方父母官却没有到场,使隆重热烈的寿庆减色不少,令熊家觉得很扫面子。原来吴县令把一块题有"寿与天齐"的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后,便与师爷一道下乡调查一桩命案去了。待公事了解归来已是宴终人散。吴仁虽到熊府解释谢罪,而熊家却耿耿於怀。熊文灿有个弟弟名文炳,因是幺儿,少时尤得熊老太爷宠爱,所以自小就养成骄奢淫逸的习性,不读诗书,不事经营,成天与县城里的一帮纨绔子弟斗鸡走狗、狎妓唱曲 人称熊二爷。 对吴仁没能在老爷子的寿庆那天来祝贺捧场极为恼火,并扬言要找机会教训吴仁。不久,他在熊府设置了一桩不可能破获的盗案,然后报官,请求缉拿盗贼追回财物。数月过去,盗案仍未破获,熊二爷便纠集一帮地方上的无赖泼皮及熊氏族人,去大闹公堂,口出恶言,使吴县令难堪至极。吴仁受辱,愤恨难消。于是悄悄派心腹外出寻访到一位堪舆术极精的阴阳先生,以重金相酬,请他对熊家祖坟进行暗中勘察。阴阳先生来到永宁后,为了弄清熊家龙脉的来源,他先上紫霞峰,再登罗汉林,最后追溯龙脉至云贵高原,备尝艰辛,历时半月,终于查清了熊家祖坟的气势来源。归来时对吴县令说:"熊家坟山是云贵高原的乌蒙山的余脉,其主脉在贵州的威宁和云南的宣威交界处,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云南的镇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宁的罗汉林,再绵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坟山,它凝聚了万山精华,占尽了山水灵气,主五代昌荣。"吴县令听后,两眼发呆,一脸沉重,顿时气馁。阴阳先生急忙说:"使君放心,世间万象都有相生相克的规律,任何难题都有破解的方法,我们只要在熊家祖坟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横挖一沟,便可将他家的龙脉截断,熊家就会因此败毁。"吴县令听后笑逐颜开,于是以挖沟引水灌溉干田为由,发动农民把熊家祖坟上的土埂挖断了。
 +
 
 +
据说沟渠通水之日正是熊文灿 下狱 之时,吴县令见怨恨已报,便挂印而去,挖断山也因此得名而流传至今。
 +
 
 +
 
 +
== '''人物评价''' ==
 +
 
 +
王世德《崇祯遗录》,虽称赞杨嗣昌的才能,但也承认:"唯用熊文灿以误国,罪无所逭耳。"
 +
 
 +
== '''史籍记载''' ==
 +
 
 +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贵州推官 迁礼部主事,历郎中。出封琉球还,擢山东左参政、山西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忧归,自是徙家蕲水。
 +
 
 +
崇祯元 ,起福建左布政使。三月,就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海上故多剧盗,袁进、李忠既降,杨六、杨七及郑芝龙继起。总兵官俞咨皋招六、七降,芝龙猖獗如故。然芝龙常败都司洪先春,释不追;获一游击,不 ;咨皋战败,纵之走。当事知其可抚,遣使谕降之。文灿至,善遇芝龙,使为己用。其党李魁奇再降,再叛去,芝龙击擒之。海警渐息,而钟斌又起。斌初亦就抚,后复叛,寇福州。文灿诱斌往泉州,令芝龙击败之。既而蹙之大洋,斌投海死。闽中屡平巨寇,皆芝龙力,文灿亦叙功增秩焉
 +
 
 +
  五年二月,擢文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先是,海寇钟灵秀既降复叛,为芝龙所擒,其党溃入长汀,转掠江西属邑,文灿檄芝龙屡败贼。而福建有红夷之患,海盗刘香乘之,连犯闽、广沿海邑,帝以责文灿。文灿不能讨,乃议招抚,贼佯许之。参政洪云蒸,长沙人,初官广西参政,尝搜灵秀余党,斩三十余级,尽毁其巢。文灿乃令云蒸与副使康承祖,参将夏之本、张一杰入贼舟宣谕,俱被执。文灿惧罪,奏诸臣信贼自陷。给事中朱国栋劾之,诏贬秩,戴罪自效。八年,芝龙合广东兵击香于田尾远洋。香胁云蒸止兵,云蒸大呼曰:"我矢死报国,急击勿失!"遂遇害。香势蹙,自焚溺死,承祖等脱还。贼党千余人诣浙江归款,海盗尽平。 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 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会帝疑刘香未死,且不识文灿为人,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觇之。既至,文灿盛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语及中原寇乱,文灿方中酒,击案骂曰:"诸臣误国耳。若文灿往,讵令鼠辈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中使曰:"吾见 自请之,若上无所吝,即公不得辞矣。"文灿辞穷,应曰"诺"。中使还朝,果言之帝。初,文灿徙蕲水,与邑人姚明恭为姻妮,明恭官詹事,又与杨嗣昌善。嗣昌握兵柄,承帝眷,以帝急平贼,冀得一人自助,明恭因荐文灿,且曰:"此有 援可引也。"嗣昌喜,遂荐之。
 +
 
 +
十年四月,拜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祯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文灿拜命,即请左良玉所将六千人为己军,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以自护,弓刀甲胄甚整。次庐山,谒所善僧空隐。僧迎谓曰:"公误矣。"文灿屏人问故,僧曰:"公自度所将兵足制贼死命乎?"曰:"不能。"曰:"诸将有可属大事、当一面、不烦指挥而定者乎?"曰:"未知何如也。"曰:"二者既不能当贼,上特以名使公,厚责望,一不效,诛矣。"文灿却立良久,曰:"抚之何如?"僧曰:"吾料公必抚。然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文灿去,抵安庆,帝所遣中官刘元斌、卢九德监勇卫营军者亦至。良玉宿将桀骜,不受文吏节制,会其下与粤军不和,大诟。文灿不得已,遣还南兵,然良玉军实不为用。嗣昌言于帝,乃以边将冯举、苗有才兵五千人隶焉。有才败于真阳,而京营将黄得功连破贼兵,威甚振。
 +
 
 +
当是时,嗣昌建"四正六隅" 之策,增兵饷大半,期灭贼,贼颇惧。及文灿至,京军屡捷,益惧。文灿顾决计招降。初抵安庆,即遣人招张献忠、刘国能,二人听命。乃益刊招降檄,布通都。又请尽迁民与粟闭城中,贼无所掠,当自退。帝怒,谯让文灿。嗣昌亦心非之,既 任之,则曲为文灿解。因其请,畀以畿辅、山西兵各三千。明年,国能果降,而献忠袭据谷城。会得功又大破贼舞阳,马士秀、杜应金夜半降信阳城下。献忠为左良玉所创, 被擒,其下饥困多散去。献忠穷蹙,亦因陈洪范以降。于是嗣昌议功罪,绌洪承畴、曹变蛟等,而称文灿功焉。
 +
 
 +
已而京军解遂平围,斩获三千有奇。 文灿在裕州,马进忠、罗汝才十三家贼聚南阳,文灿下令,杀贼者偿死。贼不肯从,则赍金帛酒牢犒之,名曰"求贼"。帝诇得状,曰:"文灿大言无实。"文灿恐。孙传庭出关击贼,文灿不救,而嗣昌已入政府掌中枢矣。九月,文灿次襄阳,贼分踞郧、襄诸险。诸将请战,文灿议分兵。卢九德曰:" 则力弱,一失利,全军摇矣。莫若厚集其力而合击之。"众曰:"善。"乃以佥事张大经监大将左良玉、陈洪范军,以通判孔贞会监副将龙在田军,战于双沟,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罗汝才、惠登相率九营走均州,李万庆率三营走光、固。
 +
 
 +
十一月,京师戒严,召洪承畴、孙传庭入卫。汝才等以为讨己也,惧而叩太和山提督中官,求抚于文灿,许之。处汝才及一丈青、小秦王、一条龙四营于郧县,处登相及王国宁、常德安、杨友贤、王光恩五营于均州。上言:"臣于李万庆、贺一龙、马光玉及顺天王主剿,他皆主抚。请赦汝才等罪,授之官。"可之。时京军、良玉军皆以入卫行,马士秀、杜应金遂叛于许州。初,士秀等降,良玉以其众处许之郊外。许,大州也,良玉诸将寄孥与贿焉。良玉久征不归,士秀、应金在文灿军中,伪请急,假良玉军号入城。夜半,兵从府第出,烧城南楼,劫库,杀官吏,挈其赀投万庆。万庆者,贼魁射塌天也。
 +
 
 +
十二年三月,良玉还,破降马进忠,使刘国能击降万庆,士秀、应金亦再降。顺天王已前死,其党顺义王为其下所杀。文灿遂上言:"臣兵威震慑,降者接踵。十三家之贼,惟革、左及马光玉三部尚稽天诛,可岁月平也。"帝优诏报之。
 +
 
 +
初,张献忠之降也,拥兵万人踞谷城,索十万人饷,文灿及中外要人曰与之。为请官、请地、请关防矣,献忠列军状曰请备遣,既而三檄其兵不应,朝野知献忠必叛也。其后,汝才降,不肯释甲。及进忠、万庆等并降,文灿以为得策,谓天下且无贼也。五月,献忠遂反于谷城,劫汝才于房县,于是九营俱反。初,均州五营惧见讨,自疑,相与歃血拒献忠,无何亦叛去。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七月,良玉击献忠罗英山,败绩。帝大怒,命嗣昌来代。嗣昌已至军,即遣使逮文灿下狱,坐大辟,所亲姚明恭柄国而不能救也。十三年十月,文灿竟弃市

於 2019年7月31日 (三) 20:56 的修訂

熊文燦
熊文燦2.jpg
出生 1575--1640
國籍 中國
職業 明崇禎朝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
知名作品 招降鄭芝龍

人物生平

熊文燦(1575--1640年),四川省瀘州市瀘縣雲錦鎮人(<<明史>>作貴州永寧衛,<<中國歷代名人辭典>>作貴州關冷,<<中國歷代人物辭典>>作四川敘永,<<中國人民大辭典>>從<<明史>>說,因在瀘州發現"熊氏故里碑及載有熊文燦的<<熊氏族譜>>而從新說),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授黃州推官,歷禮部主事、郎中,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兵部侍郎、尚書等職。崇禎元年(1628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海盜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文燦招撫芝龍並任命其為海防游擊征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成功,徹底平定了東南沿海的海盜。平倭有功為楊嗣昌所薦,文燦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託,崇禎仍委以大任。崇禎十年四月,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後楊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增兵餉大半,圍剿農民軍,"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初期此舉頗見成效。文燦督主軍務後,明軍連打勝仗,農民起義陷入低潮,羅汝才亦在其中。崇禎十一年五月,文燦仍行前策招撫張獻忠、劉國能投降,而張獻忠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熊文燦因此次撫局失敗而被捕入獄,次年被斬。屍首運回瀘州與其妻楊氏合墓葬於瀘縣兆雅鎮新溪場下沿長江北岸刑家村薄刀嶺。

歷史 崇禎元年(1628年),熊文燦就職福建巡撫,鄭芝龍由廈門攻銅山,文燦招降芝龍,任命為海防游擊。後因討海賊李魁奇、劉香有功,為楊嗣昌所薦。後文燦提出"五難四不可",竭盡推託,崇禎仍委以大任。崇禎十年四月,熊文燦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後楊嗣昌建言"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增兵餉大半,圍剿農民軍,"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初期此舉頗見成效。文燦督主軍務後,明軍連打勝仗,農民起義陷入低潮,羅汝才亦在其中。崇禎十一年五月,張獻忠詐降於熊文燦。張獻忠投降後,名義上是歸順明朝,實際是向熊文燦催索餉銀,屯兵數萬於谷城,伺機而動。崇禎十二年五月,張獻忠再起,勢如破竹,熊文燦因此被處死,後崇禎遺兵部尚書楊嗣昌督軍進剿。

傳奇 敘永的東城北郊,有一道紅土山嶺由紅崖山延伸而來,呈東西向走,自上而下直插永寧河心。山嶺上從頭至尾均勻排列有五個小丘,極顯端莊穩重。自明代崇禎十四年以來,人們就叫它挖斷山,而原來的山名卻已無人知曉了。以堪輿學的觀點來看這條山嶺,它實在是世上少有的風水寶地。它頭枕巍巍紫霞峰,腳踏泱泱永寧河;正面遙遙相對着九龍山和石虎嶺,氣勢恢宏,形成龍蟠虎踞之勢;背面是綿延數十華里的紫霞三十六峰,蒼山翠柏,山靈水秀;右邊的遠處有鳳凰山橫亘天際,似鳳鳴九霄;左邊有從東南流來的儒河與西南流來的界首江,合流於啟鳳寺,清清的河水穿過閭閻仆地的永寧雙城,在山腳下懶懶的轉一個灣,蜿蜒向北流去;左手邊的帽金山和右手邊的三家坪山,仿佛椅子上的扶手峙立兩側,而挖斷山則像穩坐在太師椅上的尊者,氣度雍容。嶺上的五個小丘,樹木蔥蘢,生機勃勃。若在雷雨初霽之時或久陰放晴之際,嶺子山雲霧縹緲,宛如神山仙境。據懂風水的行家說,這裡是埋葬先人的佳城佛地。

元朝末年,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把大半個中國人攪的天翻地覆,兵禍連年,江西一帶尤為慘烈。因此有江西的熊姓族人共十八宗支,為躲避戰亂,集體流亡四川,分別在瀘縣、隆昌、榮昌、南充、雅安、嘉定、永寧等處入籍。到永寧入籍的這支熊姓人家,在安頓下來之後,便在東城買地造房,經營商業,繁衍子孫,日子也過得平平常常。當他家得知挖斷山有塊風水寶地之後,便請來高明的陰陽先生,帶着羅盤去山上測定幾處壽冢的穴位,用高價買下,把它作為世代瘞埋先人的熊氏墓地。幾十年過去,原本以經商為第一要務的熊家,居然也開始注重子弟讀書習文的教育。他家聘請了地方上最有學問的老師,為熊氏子弟傳業授課。在正德至萬曆的一百年間,熊家先後出了好幾個秀才、貢生,因此熊家在地方上也算是書香門第了。萬曆三十五年,天資慧敏的熊文燦在北京殿試高中進士。這對於熊家及鄉梓都是一樁大喜事。進士是當官的資格證,是官場第一台階,有才華有能力有機遇的進士往後可做到封疆大吏的督、撫或內閣的尚書、宰相。

熊文燦中了進士不久,便詔授黃州推官,再後又調任禮部主事、山西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等職。萬曆四十二年冬,奉詔出任福建左布政使,他特意繞道回鄉,大有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之意。回到敘永,恰逢城中新建的蓬萊橋(現在的上橋)竣工,應郡守周匡世之請,欣然撰寫了《建蓬萊橋碑記》。崇禎元年熊文燦在福建任上,對地方武裝集團實施招撫策略,先後招撫了鄭之龍等人(鄭成功之父),然後依靠地方武裝力量,一舉蕩平了為患多年的海上巨盜。其間他還萌生過收復台灣的念頭,後因調離福建而未能實現。海上匪患的滅絕,使沿海百姓安居樂業,受益匪淺。由於熊文燦在福建任期的政績卓著,於崇禎五年二月升任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使,總理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崇禎十年四月再升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使,同時總理直棣、山西、河南、陝西、湖廣、四川等省軍務。負責平定以李自成、張獻忠為首的所謂"十三家"農民起義軍。他在對農民起義軍的討伐中,仍採用曾在福建大獲成功的招撫策略,崇禎十年十月先後招撫了張獻忠、劉國能部,相繼又招降了羅汝才、左革里等部,除李自成外的十二家農民起義軍全被招降。崇禎十二年二月,張獻忠帶頭反水,再舉義旗,羅汝才等部在各地紛紛響應,一時間朝野震動,崇禎帝聞變大怒,詔削熊文燦官職,責令其戴罪視事。七月張獻忠在羅英山大敗明軍總兵左良玉,崇禎帝即命楊嗣昌救援督戰,同時逮熊文燦下獄,次年(1640年)以撫議誤國罪斬首於北京西市,卒年六十七歲。

縱觀熊文燦一生,自萬曆三十五年起,經天啟至崇禎十三年,歷經三朝,計三十三年,屢得升遷。從推官到觀察使、布政使、巡撫、侍郎、尚書等職,可謂官運亨通。始以招撫鄭之龍發跡,終以招撫張獻忠毀身,真是成亦蕭何敗亦蕭何也。

正當熊文燦在官場上如日中天的時候,永寧縣來了位新任縣令,名叫吳仁,浙江會稽人,進士出身。他到任後,按規矩逐一拜會了地方縉紳。熊文燦的父親熊老太爺自然首當第一,意在拉攏地方勢力,使自己在任期內多的縉紳們的關照。這年的八月十六是熊老太爺的八十華誕,永寧東西二城的賢達名流及四鄉八里的鄉紳學究,都紛紛來熊府為老太爺慶壽,熊府里里外外張燈結彩,壽聯、壽匾、壽彩、壽幛金碧輝煌地掛滿熊府內外。兩百多桌壽宴擺在臨近的帝主宮內,場面熱鬧非凡,然而在舉行壽禮儀式時,地方父母官卻沒有到場,使隆重熱烈的壽慶減色不少,令熊家覺得很掃面子。原來吳縣令把一塊題有"壽與天齊"的金字朱漆大匾送到熊府後,便與師爺一道下鄉調查一樁命案去了。待公事了解歸來已是宴終人散。吳仁雖到熊府解釋謝罪,而熊家卻耿耿於懷。熊文燦有個弟弟名文炳,因是幺兒,少時尤得熊老太爺寵愛,所以自小就養成驕奢淫逸的習性,不讀詩書,不事經營,成天與縣城裡的一幫紈絝子弟鬥雞走狗、狎妓唱曲,人稱熊二爺。他對吳仁沒能在老爺子的壽慶那天來祝賀捧場極為惱火,並揚言要找機會教訓吳仁。不久,他在熊府設置了一樁不可能破獲的盜案,然後報官,請求緝拿盜賊追回財物。數月過去,盜案仍未破獲,熊二爺便糾集一幫地方上的無賴潑皮及熊氏族人,去大鬧公堂,口出惡言,使吳縣令難堪至極。吳仁受辱,憤恨難消。於是悄悄派心腹外出尋訪到一位堪輿術極精的陰陽先生,以重金相酬,請他對熊家祖墳進行暗中勘察。陰陽先生來到永寧後,為了弄清熊家龍脈的來源,他先上紫霞峰,再登羅漢林,最後追溯龍脈至雲貴高原,備嘗艱辛,歷時半月,終於查清了熊家祖墳的氣勢來源。歸來時對吳縣令說:"熊家墳山是雲貴高原的烏蒙山的余脈,其主脈在貴州的威寧和雲南的宣威交界處,其中一支,由赫章插入雲南的鎮雄、威信,延伸至四川永寧的羅漢林,再綿延到紫霞峰下的熊家祖墳山,它凝聚了萬山精華,占盡了山水靈氣,主五代昌榮。"吳縣令聽後,兩眼發呆,一臉沉重,頓時氣餒。陰陽先生急忙說:"使君放心,世間萬象都有相生相剋的規律,任何難題都有破解的方法,我們只要在熊家祖墳上方九丈的土埂上橫挖一溝,便可將他家的龍脈截斷,熊家就會因此敗毀。"吳縣令聽後笑逐顏開,於是以挖溝引水灌溉乾田為由,發動農民把熊家祖墳上的土埂挖斷了。

據說溝渠通水之日正是熊文燦下獄之時,吳縣令見怨恨已報,便掛印而去,挖斷山也因此得名而流傳至今。


人物評價

王世德《崇禎遺錄》,雖稱讚楊嗣昌的才能,但也承認:"唯用熊文燦以誤國,罪無所逭耳。"

史籍記載

熊文燦,貴州永寧衛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授貴州推官,遷禮部主事,歷郎中。出封琉球還,擢山東左參政、山西按察使、山東右布政使。憂歸,自是徙家蘄水。

崇禎元年,起福建左布政使。三月,就拜右僉都御史,巡撫其地。海上故多劇盜,袁進、李忠既降,楊六、楊七及鄭芝龍繼起。總兵官俞咨皋招六、七降,芝龍猖獗如故。然芝龍常敗都司洪先春,釋不追;獲一游擊,不殺;咨皋戰敗,縱之走。當事知其可撫,遣使諭降之。文燦至,善遇芝龍,使為己用。其黨李魁奇再降,再叛去,芝龍擊擒之。海警漸息,而鍾斌又起。斌初亦就撫,後復叛,寇福州。文燦誘斌往泉州,令芝龍擊敗之。既而蹙之大洋,斌投海死。閩中屢平巨寇,皆芝龍力,文燦亦敘功增秩焉。

五年二月,擢文燦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廣東。先是,海寇鍾靈秀既降復叛,為芝龍所擒,其黨潰入長汀,轉掠江西屬邑,文燦檄芝龍屢敗賊。而福建有紅夷之患,海盜劉香乘之,連犯閩、廣沿海邑,帝以責文燦。文燦不能討,乃議招撫,賊佯許之。參政洪雲蒸,長沙人,初官廣西參政,嘗搜靈秀餘黨,斬三十餘級,盡毀其巢。文燦乃令雲蒸與副使康承祖,參將夏之本、張一傑入賊舟宣諭,俱被執。文燦懼罪,奏諸臣信賊自陷。給事中朱國棟劾之,詔貶秩,戴罪自效。八年,芝龍合廣東兵擊香于田尾遠洋。香脅雲蒸止兵,雲蒸大呼曰:"我矢死報國,急擊勿失!"遂遇害。香勢蹙,自焚溺死,承祖等脫還。賊黨千餘人詣浙江歸款,海盜盡平。 文燦官閩、廣久,積貲無算,厚以珍寶結中外權要,謀久鎮嶺南。會帝疑劉香未死,且不識文燦為人,遣中使假廣西採辦名,往覘之。既至,文燦盛有所贈遺,留飲十日。中使喜,語及中原寇亂,文燦方中酒,擊案罵曰:"諸臣誤國耳。若文燦往,詎令鼠輩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廣西採辦也,銜上命覘公。公信有當世才,非公不足辦此賊。"文燦出不意,悔失言,隨言有五難四不可。中使曰:"吾見上自請之,若上無所吝,即公不得辭矣。"文燦辭窮,應曰"諾"。中使還朝,果言之帝。初,文燦徙蘄水,與邑人姚明恭為姻妮,明恭官詹事,又與楊嗣昌善。嗣昌握兵柄,承帝眷,以帝急平賊,冀得一人自助,明恭因薦文燦,且曰:"此有內援可引也。"嗣昌喜,遂薦之。

十年四月,拜文燦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代王家禎總理南畿、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軍務。文燦拜命,即請左良玉所將六千人為己軍,而大募粵人及烏蠻精火器者一二千人以自護,弓刀甲冑甚整。次廬山,謁所善僧空隱。僧迎謂曰:"公誤矣。"文燦屏人問故,僧曰:"公自度所將兵足制賊死命乎?"曰:"不能。"曰:"諸將有可屬大事、當一面、不煩指揮而定者乎?"曰:"未知何如也。"曰:"二者既不能當賊,上特以名使公,厚責望,一不效,誅矣。"文燦卻立良久,曰:"撫之何如?"僧曰:"吾料公必撫。然流寇非海寇比,公其慎之。"文燦去,抵安慶,帝所遣中官劉元斌、盧九德監勇衛營軍者亦至。良玉宿將桀驁,不受文吏節制,會其下與粵軍不和,大詬。文燦不得已,遣還南兵,然良玉軍實不為用。嗣昌言於帝,乃以邊將馮舉、苗有才兵五千人隸焉。有才敗於真陽,而京營將黃得功連破賊兵,威甚振。

當是時,嗣昌建"四正六隅"之策,增兵餉大半,期滅賊,賊頗懼。及文燦至,京軍屢捷,益懼。文燦顧決計招降。初抵安慶,即遣人招張獻忠、劉國能,二人聽命。乃益刊招降檄,布通都。又請盡遷民與粟閉城中,賊無所掠,當自退。帝怒,譙讓文燦。嗣昌亦心非之,既已任之,則曲為文燦解。因其請,畀以畿輔、山西兵各三千。明年,國能果降,而獻忠襲據谷城。會得功又大破賊舞陽,馬士秀、杜應金夜半降信陽城下。獻忠為左良玉所創,幾被擒,其下飢困多散去。獻忠窮蹙,亦因陳洪範以降。於是嗣昌議功罪,絀洪承疇、曹變蛟等,而稱文燦功焉。

已而京軍解遂平圍,斬獲三千有奇。時文燦在裕州,馬進忠、羅汝才十三家賊聚南陽,文燦下令,殺賊者償死。賊不肯從,則齎金帛酒牢犒之,名曰"求賊"。帝詗得狀,曰:"文燦大言無實。"文燦恐。孫傳庭出關擊賊,文燦不救,而嗣昌已入政府掌中樞矣。九月,文燦次襄陽,賊分踞鄖、襄諸險。諸將請戰,文燦議分兵。盧九德曰:"兵分則力弱,一失利,全軍搖矣。莫若厚集其力而合擊之。"眾曰:"善。"乃以僉事張大經監大將左良玉、陳洪範軍,以通判孔貞會監副將龍在田軍,戰於雙溝,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羅汝才、惠登相率九營走均州,李萬慶率三營走光、固。

十一月,京師戒嚴,召洪承疇、孫傳庭入衛。汝才等以為討己也,懼而叩太和山提督中官,求撫於文燦,許之。處汝才及一丈青、小秦王、一條龍四營於鄖縣,處登相及王國寧、常德安、楊友賢、王光恩五營於均州。上言:"臣於李萬慶、賀一龍、馬光玉及順天王主剿,他皆主撫。請赦汝才等罪,授之官。"可之。時京軍、良玉軍皆以入衛行,馬士秀、杜應金遂叛於許州。初,士秀等降,良玉以其眾處許之郊外。許,大州也,良玉諸將寄孥與賄焉。良玉久征不歸,士秀、應金在文燦軍中,偽請急,假良玉軍號入城。夜半,兵從府第出,燒城南樓,劫庫,殺官吏,挈其貲投萬慶。萬慶者,賊魁射塌天也。

十二年三月,良玉還,破降馬進忠,使劉國能擊降萬慶,士秀、應金亦再降。順天王已前死,其黨順義王為其下所殺。文燦遂上言:"臣兵威震懾,降者接踵。十三家之賊,惟革、左及馬光玉三部尚稽天誅,可歲月平也。"帝優詔報之。

初,張獻忠之降也,擁兵萬人踞谷城,索十萬人餉,文燦及中外要人曰與之。為請官、請地、請關防矣,獻忠列軍狀曰請備遣,既而三檄其兵不應,朝野知獻忠必叛也。其後,汝才降,不肯釋甲。及進忠、萬慶等並降,文燦以為得策,謂天下且無賊也。五月,獻忠遂反於谷城,劫汝才於房縣,於是九營俱反。初,均州五營懼見討,自疑,相與歃血拒獻忠,無何亦叛去。帝聞變,大驚,削文燦官,戴罪視事。七月,良玉擊獻忠羅英山,敗績。帝大怒,命嗣昌來代。嗣昌已至軍,即遣使逮文燦下獄,坐大辟,所親姚明恭柄國而不能救也。十三年十月,文燦竟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