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熏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熏洗
图片来自搜狐网

熏洗是两种不同的外治法,因临床经常同时应用,所以又合称熏洗法。

简介

熏洗,是利用药物煎汤乘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淋洗的治疗方法(一般先用药汤蒸气熏,待药液降温时再洗)。此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分类

总述

熏洗可分为全身熏洗法和局部熏洗法两种。下面介绍局部熏洗法。

手熏洗法

1.根据病症先选定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毛巾、布单。

2.将煎好的药物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先把手臂搁于盆口上,上覆布单不使热气外泄。待药液不烫手时,把患手浸于药液中洗浴。

3.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避风。

足熏洗法

1.按照病症先定用药处方。准备好水桶或铁桶、小木凳、布单、毛巾。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木桶或铁桶中,桶内置1只小木凳,略高出药汤面。患者坐在椅子上,将患足搁在桶内小木凳上,用布单将桶口及腿盖严,进行熏疗。待药汤不烫足时,取出小木凳,把患足没于药汤中泡洗。根据病情需要,药汤可浸至踝关节或膝关节部位。

3.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患处皮肤,注意避风。

眼熏洗法

1.按照病症先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或热水瓶,消毒药棉或消毒纱布、布单、毛巾。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脸盆,患者取端坐姿势,向前微微弯腰,面向药汤,两眼紧闭,然后用布单将脸盆口盖严。勿使热气外泄。或将煎好的药汤乘热注入保温瓶内,患者将患眼时准瓶口先熏,待药液降温至不烫手时,用消毒棉花或消毒纱布蘸药液频频热洗患眼;也可用洗眼杯盛温热药汤(约为全杯容积的2/3),患者先低头,使洗眼杯口紧扣在患眼上,接着紧持洗眼杯随同抬头,不断开合眼睑,转动眼球,使眼部与药汤接触。如患眼分泌物过多,应用新鲜药液多洗几次。

3.熏洗完毕后,用于毛巾轻轻擦干眼部,然后闭目休息5-10分钟。

坐浴熏洗法

1.按照病症无定好用药处方,准备好脸盆、横木架或坐浴椅、毛巾。

2.将煎好的药汤乘热倾入盆内,在盆上放置横木架,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横木架上进行熏疗;或用坐浴椅,把盆放在椅子下熏疗。待药汤不烫手时,把臀部浸入盆中泡洗。

3.熏洗完毕后,用干毛巾擦干,更换干净的内裤。

一般每天熏洗1-3次,每次20-30分钟。其疗程视疾病而定,以病愈为准。[1]

禁忌症与注意事项

一、禁忌证

(1)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脏病、重症高压、严重肾病、主动脉瘤、有出血倾向者禁用熏 洗疗法。

(2)恶性肿瘤、脓已局限的病灶禁用熏洗疗法。

(3)妇女妊娠期和月经期,不宜进行熏洗疗法,尤其是坐浴法。

(4)饱食、饥饿、大汗以及过度疲劳时,不宜进行熏洗疗法。。

二、注意事项

使用局部熏法时,药物置于熏管内时务必压紧压牢,防止点燃的药物炭火脱药灼伤皮肤,烧坏衣物。居室熏烟时,点燃的药物要远离易燃物,防止失火。[2]

其他相关知识

熏烟法

将药物点燃,直接熏烤患处,多用于治疗皮肤病。如癣证熏药方,具有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功能,善治干燥而无脂水的各种皮肤顽症,如白疕(牛皮癣)、癣证(神经性皮炎)、顽湿疡(慢性湿疹)、松皮癣(皮肤淀粉样变性)、瘾疹(皮肤瘙痒症)等。其法是:取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大风子、白鲜皮、松香、鹤虱、五倍子共为粗末,用较厚易燃的草纸卷成纸卷药条。治疗时将纸卷点燃,缓缓熏烤患处,每日熏两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0~15天为一疗程。

熏蒸法

用煎煮药料的蒸气,熏蒸患部。如腰痛,可在木板床上开一洞,下放煎药锅,锅盖上开一洞。治疗时,患者仰卧床上,腰部对着洞口,使煎药的蒸气直冲腰部,每次20~30分钟。可根据病情选用祛风化湿药或温经通络药。阴囊湿痒可坐在坐式便椅上熏蒸,药用陈茶叶、苍术、花椒、蛇床子、白矾、苍耳子、炒盐、朴硝等。天行赤眼可用黄连芥穗汤熏蒸目部。

熏吸法

将药物煎煮,通过口鼻吸入药物的蒸气、气雾、气液,或吸入药烟烟雾以治病的方法。如以锅煎款冬、陈皮、薄荷、麻黄等,收集其蒸气入水壶式玻璃熏吸器,让药物蒸气从熏吸头喷出,然后患者从口鼻吸入,用以治疗咳嗽、痰吐不爽等。也可用雾化器、手压式喷雾器以制成气雾剂喷雾治疗。又如明代张景岳的灵宝烟筒,系用黄蜡、雄黄、佛耳草、款冬花、艾叶卷成纸卷,以火点燃一头,患者吸烟吞之,用以治疗寒咳。现代则应用卷烟形式,如洋金花烟(曼陀罗粉末二份、硝酸钠一份)、罗布麻烟(罗布麻)用以治疗哮喘。  应用熏法时,须注意防止烫伤。呼吸严重困难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熏吸法,以免窒息。

洗法

将药物煎煮后,用药液淋洗、浸泡、湿敷治病的方法。洗法有疏风散寒、化湿活血、行气、通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疮疡肿毒、皮肤疾患、肛裂、脱肛、痔疮、眼病、关节肿痛、跌打损伤等。临床常用的洗法有以下7种。

淋洗法

选择合适的药液冲洗伤口,或用药物煎水外洗患处。如痈疽溃后,脓腐不脱,疼痛不止,疮口难敛或伤口感染化脓,可用2%~10%黄柏液冲洗疮口,或以纱布棉球蘸洗疮面,将疮口中脓液冲洗干净后再换药。瘾疹可用香樟木煎水外洗。扁平疣可用板蓝根、薏米煎水外洗,或加马齿苋、苍术、蜂房、白芷、细辛、蛇床子、苦参、陈皮煎浓汁洗擦患处。

坐浴法

病患在阴部,可选方煎水淋洗后坐浴。如肛裂、脱肛、痔疮用五倍子、桑寄生、莲房、荆芥煎汤加芒硝熏洗患处后坐浴。妇女阴痒、阴蚀用苦参、蛇床子、白芷、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菖蒲煎汤熏洗患处后坐浴。

浸渍法

用药液浸泡患处的治疗方法。如手癣、脚癣、甲癣难治者可用鹅掌风浸泡方(大枫子肉、烟膏、花椒、五加皮、皂夹),将患手、患足浸于药液中,每次浸泡6小时以上,隔日一次,共3~4次。浸渍后注意勿用碱水或肥皂洗。有皲裂者慎用。关节疼痛、跌打损伤可用川椒、红花、苏木、刘寄奴等煎汤浸渍患处,也可用淋洗法。

溻渍法

又称罨法、湿敷法。用纱布、新棉花与药同煎,然后绞去过多的药液,敷于患处。如丹毒、痈肿初起等可用大黄、黄柏、黄芩、甘草、当归煎水,放入芒硝,以纱布、药棉浸湿敷患处,干燥变冷则反复更换湿敷。眼科溻渍之法则分热敷、冷敷两种。热敷法能行气活血、消肿定痛,常用于胞睑赤肿生疮、白睛红赤、外伤瘀肿。冷敷法能清心宁神、消炎止血,常用于瘀血出血、偷针眼痛、目赤肿痛初起。

漱口法

用药液漱口清洗口腔、咽喉。适用于口腔病、咽喉病,如喉痹、乳蛾、牙龈肿烂、口舌生疮诸症。使用药物主要用清热解毒、清热除湿之类,如用黄柏、黄连、苦参、板蓝根等药,煎水后可以放冷含漱,每日五六次。

洗眼法

以药物煎汁或用盐水等洗患眼。用于眵泪胶黏、目赤肿痛、风痒生疮、烂湿多痂、尘砂入眼。用药水淋洗、开睑或眨眼冲洗,或以棉签蘸洗。现已使用洗眼壶冲洗。

药浴法

将身体浸泡在药液里的治法。此法常用于周身皮肤病,如牛皮癣、湿疹以及关节肌肉疼痛等病证。使用时须将药液加热至适宜温度后,身体在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每日一二次。根据不同疾病可选用不同的药液。如皮肤病常用苦参、白鲜皮、黄柏等药配制药液;关节疼痛常用羌活、独活、桃仁、红花、透骨草、刘寄奴等药配制药液。使用时注意,药液温度不宜过高,以免发生晕厥,有心脏病者不宜药浴。  临床注意事项 ①洗药药汁温度应适宜,用于关节肿痛、跌仆损伤时,药汁温度可略高,但以不烫伤皮肤为度。②洗涤时,应避风保暖,以免感冒。③洗后不必用清水洗净,待其自干,保持药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