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熏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熏蒸
圖片來自知乎

熏蒸(熏蒸)一般指熱療法。熱療法是治療腫瘤的一種方法,它是根據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對熱的敏感性不同,通過加熱病灶部位來殺死腫瘤細胞的方法。[1]熱療法可以分為兩種:通常把治療溫度控制在47°C以上的療法稱為熱消融療法(thermoablation),該法能使腫瘤組織在高溫下急劇壞死,但同時對正常組織也有一定損傷,而且臨床試驗複雜,因此一般不予採用;而把治療溫度控制在42~46°C之間的療法稱為過熱療法(hyperthermia)。[2]

療法簡介

熱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改善血循環,促進炎症的消散或局限。溫熱能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有解除疼痛作用。溫熱可使局部血管擴張,減輕深部組織充血。對老年人,嬰幼兒,體溫過低,末梢循環不良者,可用熱進行保暖,使患者舒適。

熱療的作用

(一)促進炎症的消散和局限 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利於組織中毒素的排出;同時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流量,加快新陳代謝,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因而在炎症早期用熱可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在炎症後期用熱,可因白細胞釋放蛋白溶解酶,溶解壞死組織,從而有助於壞死組織的清除及組織修復,使炎症局限。

(二)緩解疼痛 熱療能降低痛覺神經的興奮性,改善血液循環,減輕炎性水腫,加速致痛物質的排出及滲出物的吸收,從而解除局部神經末梢的壓力。熱療還可使肌肉、肌腱和韌帶等組織鬆弛,可緩解因肌肉痙攣關節強直而引起的疼痛。常用於腰肌勞損腎絞痛、胃腸痙攣等病人。

(三)減輕深部組織充血。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體表血流增加,因而相對減輕深部組織的充血。

(四)保暖。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使病人感到溫暖舒適。多用於危重、年老體弱、小兒及末梢循環不良病人的保暖。

(五)能夠促進熱刺激蛋白HSP的生成。熱刺激蛋白(HSP=Heat Shock Protein)為用溫熱、損傷的方式刺激人體所生成的蛋白,它能在細胞內複製各種蛋白,並有助於受損細胞的修復、細胞的自爆(細胞脫噬)等,為人體細胞中不可或缺的物質。

熱能還可複製並製作出大量的免疫細胞,而免疫細胞又能及時發現和消滅癌細胞。

在高於體溫5℃以上即可生成這種蛋白HSP。

熱療的影響因素

(一)用熱方式

熱療的方式分為乾熱法和濕熱法,濕熱法由於水傳導熱的能力比空氣強,且滲透性大,因而熱療的效果比乾熱法更好。所以,使用濕熱法時,水溫應低於乾熱法。

(二)熱療的部位

因皮膚的厚薄不同,不同部位的熱療,效果也不同,一般皮膚較薄及經常不暴露的部位對熱更為敏感。另外,熱療效果還受血液循環情況的影響,血液循環良好的部位,熱療效果更好。

(三)熱療面積

熱療的效果與用熱面積大小成正比,如熱療面積大則反應強;如熱療面積小,反應則弱。但需要注意的是,熱療面積越大,機體的耐受性越差,易引起全身反應。

(四)熱療時間

熱效應與熱療的時間長短不成比例關係,一般熱療的效應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產生,並隨着時間的延長而增強,用熱時間多為l0~30分鐘。時間過長會引起繼發性效應,不但抵消熱療效果,還可導致不良反應,引起燙傷等。

(五)溫度差

熱療的溫度與體表皮膚的溫度相差越大,機體對熱刺激的反應越強,反之則越弱;另外,環境溫度也會影響熱療效果,如用熱時室溫過低,散熱就快,熱效應也會降低。

(六)個體差異

病人機體狀況、精神狀態、年齡及性別不同,對熱療的耐受力不同,反應也不相同。如年老病人,因感覺功能減退,對熱療刺激反應比較遲鈍;嬰幼兒對熱療反應較為強烈;女性病人對熱較男性敏感等。故對此類病人用熱時要加倍小心,以防燙傷。

熱療的禁忌證

1.急腹症尚未明確診斷前熱療能夠減輕疼痛,因而掩蓋病情真相而貽誤診斷和治療。

2.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化膿時 因面部危險三角區血管豐富又無靜脈瓣,且與顱內海綿竇相通,熱療能使該處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導致細菌和毒素進入血循環,使炎症擴散,造成顱內感染和敗血症。

3.各種臟器內出血時因熱療可使局部血管擴張,增加臟器的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而加重出血傾向。

4.軟組織損傷早期(48小時)軟組織損傷,如挫傷、扭傷或砸傷等早期,忌用熱療。因熱療可促進局部血循環,從而加重皮下出血、腫脹及疼痛。

乾熱法

1.熱水袋的使用

(1)目的:常用於保暖、解痙、鎮痛。

(2)操作步驟

1)備齊用物,檢查熱水袋無破損,測量水溫,調節溫度至60~70℃。

2)將熱水袋放平,去塞,一手持熱水袋口邊緣,另一手灌入熱水,邊灌邊提高熱水袋口,以免熱水溢出,灌至熱水袋容積的1/2~2/3滿即可。

3)將熱水袋慢慢放平,排盡袋內空氣,旋緊塞子,擦乾熱水袋後倒提,並輕輕抖動一下,檢查無漏水,裝入布套中。

4)攜熱水袋至床旁,核對解釋後,將熱水袋放置在所需部位。

5)用熱時間:30分鐘。

6)用畢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

7)將熱水袋倒空,倒掛晾乾後,吹入少許空氣,擰緊袋口存放於乾燥陰涼處,以免兩層橡膠粘連。

8)洗手,記錄熱療的部位、時間及熱療的效果和反應。

(3)注意事項

1)對嬰幼兒、老年人、昏迷、末梢循環不良、麻醉未清醒、感覺障礙等病人,熱水袋的水溫應調至50℃以內,並用大毛巾包裹,以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的皮膚而引起燙傷。

2)熱水袋使用過程中,應經常觀察局部皮膚的顏色。如發現皮膚潮紅,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在局部塗凡士林,可起保護皮膚的作用。

3)熱水袋如需持續使用,應及時更換熱水。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

2.紅外線燈

(1)目的:消炎、解痙、鎮痛,促進創面乾燥結痂,保護肉芽組織生長,以利傷口癒合。

(2)操作步驟

1)根據需要選擇不同功率的燈泡,備齊用物,攜至床旁,核對、解釋,以取得合作,需要時加屏風遮擋。

2)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暴露治療部位。

3)移動紅外線燈頭至治療部位斜上方或側方,一般燈距為30~50cm,以病人感覺溫熱為宜。如燈頭有保護罩的,可以垂直照射。

4)每次照射時間20~30分鐘。

5)照射完畢,關閉開關。應囑病人休息15分鐘後再離開治療室,以防感冒。

6)清理用物,整理床單位。

7)洗手。記錄治療的部位、時間及治療的效果和反應。

(3)注意事項

1)根據治療部位選擇不同功率的燈頭,如手、足等小部位用250W為宜,胸腹、腰背部等可用500~1000W的大燈頭。

2)照射面頸部、前胸部的病人,應注意保護眼睛,可戴有色的眼鏡或用濕紗布遮蓋。

3)照射過程中,應使病人保持舒適體位,囑病人如有過熱、心慌、頭暈等,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

4)照射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病人局部皮膚反應,如皮膚出現桃紅色的均勻紅斑,為合適劑量;如皮膚出現紫紅色,應立即停止照射,並塗凡士林以保護皮膚。

3.鵝頸燈是利用紅外線、可見光線的輻射熱作用而產生熱效應的。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項同紅外線燈。

濕熱法

1.濕熱敷法

(1)目的:常用於消炎消腫解痙鎮痛

(2)操作步驟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病人取舒適體位,在熱敷部位下面墊橡膠單及治療巾,局部塗以凡士林,上面蓋一層紗布。

3)將敷布浸於熱水中,用長鉗擰敷布至不滴水為度,抖開敷布用手腕掌側試溫,如不燙手即可折好敷於患處。上面可放置熱水袋,並蓋棉墊或用大毛巾包裹,以保持溫度。如病人感到燙熱,可揭開敷布一角以散熱。

4)及時更換敷布,每3~5分鐘一次,熱濕敷時間為15~20分鐘。

5)熱濕敷完畢,用紗布擦淨患處,整理用物。

6)安置病人,整理床單位。

7)洗手,記錄熱濕敷的部位、時間及熱濕敷的效果和反應。

(3)注意事項

1)面部熱濕敷的病人,敷後15分鐘方能外出,以防受涼感冒。

2)熱濕敷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局部皮膚狀況,及時更換敷布,每3~5分鐘一次,以保持適當溫度。

3)有傷口的部位作熱濕敷時,應按無菌操作進行,敷後傷口按換藥法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