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爱新觉罗」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清朝皇族姓氏。"爱新"是满语中"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
 
 
行 1: 行 1: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清朝皇族姓氏。" 爱新" 是满语中" 黄金" 的意思。作为姓氏,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爱新觉罗" 这个姓氏是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 。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爱新觉罗</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1ecfd59f744503b2.pn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4937886&sid=5158529 来自 呢图网  图片]</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长祖爱新觉罗·德世库、次祖爱新觉罗·刘阐、三祖爱新觉罗·索长阿、努尔哈赤亲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五祖爱新觉罗·包朗阿、六祖爱新觉罗·宝实)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族。
+
|-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世12任帝王。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有爱新觉罗血统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
| align= light|
  
  5
+
 中文名称 爱新觉罗
本词条 名片文字过长,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爱新觉罗
 
  
 外文名称
+
 外文名称 ;Aisin Gioro
Aisin Gioro
 
  
 含义
+
 含义 爱新部族的远支
爱新部族的远支
 
  
+
 发源地 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发源地
 
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
 
  
 历史人物
+
 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溥仪 等
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溥仪 等
 
  
 满文名
+
 满文名 ;aisin gioro hala
aisin gioro hala
+
|}
  
目录
+
''' 爱新觉罗''',罗马字转写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转写), 清朝 皇族 氏。"爱新" 是满 "黄金"的[[意思]]。作为姓氏 发源地在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 爱新觉罗" 这个姓氏是 根据远祖部族支系远近划分的。意思即为爱新部族远支。<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747763490264837  清朝 灭亡后,爱新觉罗家族去哪了?]  百度 2018-03-01 </ref>
1背景来源
 
2近支辈分
 
3辈分顺序
 
4历史变迁
 
5历史普查
 
折叠编辑本段背景来源
 
爱新觉罗 清朝 ,但 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 中,爱新觉罗 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学者一般相信, 这个姓氏是 清朝 皇室创造 用来塑造其地位。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意思。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满族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由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长祖爱新觉罗·德世库、次祖爱新觉罗·刘阐、三祖爱新觉罗·索长阿、努尔哈赤亲祖父爱新觉罗·觉昌安、五祖爱新觉罗·包朗阿、六祖爱新觉罗·宝实)以及他们的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族]]。
 +
 
 +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世12任帝王。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有爱新觉罗血统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
 
 +
==背景来源==
 +
爱新觉罗是清朝国姓,但是在满文资料中很少使用这个[[名称]],如《满文老档》和《满洲实录》中,爱新觉罗一共只出现过三次。文献上,对于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种说法,经常自相冲突,学者一般相信,这个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创造,用来塑造其地位。
 +
 
 +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满语"爱新"为金的[[ 意思]] 。常见说法称"觉罗"为姓的意思,但实际上满语中"姓氏"一词原文为hala(汉语哈喇、哈拉),gioro为首领之意。满族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爱新觉罗·[[ 努尔哈赤]] 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
  
 
 如同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欠船承(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等分支一样。
 
 如同那拉氏有叶赫那拉、乌拉那拉、辉发那拉等分支欠船承(叶赫、乌拉均为地名),瓜尔佳氏有苏完瓜尔佳氏、安图瓜尔佳等分支一样。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祝遥(原姓瓜尔佳氏)等。清朝灭亡以后皇室和觉罗以"隐、贴、显、改"为原则将姓氏多改为金、肇、赵、罗、德、洪、依、海等少数汉姓。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耻巴射炼了远支,与宗室(uksun)区分开来,比如满语里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孙(goro omolo),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
 清朝统治者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 区别]] ,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祝遥(原姓瓜尔佳氏)等。清朝灭亡以后皇室和觉罗以"隐、贴、显、改"为原则将姓氏多改为金、肇、赵、罗、德、洪、依、海等少数汉姓。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 意思]] ,后来,就演变成耻巴射炼了远支,与宗室(uksun)区分开来,比如满语里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孙(goro omolo),觉罗其实就是远支的意思。觉罗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姓gioro。
  
 爱新觉罗氏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上文也有说法说来自满语的"远支"。但其来源与历史上的汉人政权无关。有叙述说是来源自宋赵氏,但此说法为谬误。赵字按照反切为"治小切",为澄母字,中古汉语读音为d或 t ,而觉罗在满语读gioro,辅音为g,与之无关。且清朝时候的汉语"觉罗洪项嚷龙"读音和"赵"已相去甚远,不可能攀上关系。更何况若欲攀关系,早就自改姓为"赵",而不会弄一个读音相去甚远的满语读音。
+
 爱新觉罗氏族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上文也有说法说来自满语的"远支"。但其来源与[[ 历史]] 上的汉人政权无关。有叙述说是来源自宋赵氏,但此说法为谬误。赵字按照反切为"治小切",为澄母字,中古汉语读音为d或 t ,而觉罗在满语读gioro,辅音为g,与之无关。且清朝时候的汉语"觉罗洪项嚷龙"读音和"赵"已相去甚远,不可能攀上关系。更何况若欲攀关系,早就自改姓为"赵",而不会弄一个读音相去甚远的满语读音。
  
 此引一中古音查询器,可查询汉学家调查的中古汉语读音(为从隋唐到宋的读音),可自行查询。
+
 此引一中古音查询器,可查询汉学家调查的中古[[ 汉语]] 读音(为从隋唐到宋的读音),可自行查询。
  
折叠 历史人物
+
== 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大汗,清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清朝末代皇帝)。
+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后金开国大汗,清朝的奠基者),爱新觉罗·皇太极(清朝开国皇帝),爱新觉罗·[[ 福临]](顺治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皇帝]] 、清朝末代皇帝)。
  
折叠 成为姓氏
+
=== 成为姓氏===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
+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 详细]] ,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 身份]] ,后两个字是姓。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 康熙]] 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
  
 
 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
 
 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
行 58: 行 56: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
 乾隆:"是金子的[[ 意思]] 。"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
行 66: 行 64: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篮葛体"、"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轿谜院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篮葛体"、"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轿谜院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折叠编辑本段 近支辈分
+
== 近支辈分==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不会特别严格遵守字辈,例如雍正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不会特别严格遵守字辈,例如雍正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 开始]] ,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
  
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园"晚迁赠在吉林省敦化市开园,在其主体建筑"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问世,该族谱长40米,高10米,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族谱之一。
+
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园"晚迁赠在[[ 吉林省]] 敦化市开园,在其主体建筑"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问世,该族谱长40米,高10米,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族谱之一。
 +
== 相关视频 ==
 +
<center>
 +
{{#iDisplay:j055905zqly|480|270|qq}}
 +
<center>难得的视频,1945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法庭受审</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於 2023年1月29日 (日) 08:30 的最新修訂

愛新覺羅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愛新覺羅

外文名稱;Aisin Gioro

含義;愛新部族的遠支

發源地;黑龍江省依蘭縣一帶

歷史人物;愛新覺羅·玄燁 愛新覺羅·溥儀 等

滿文名;aisin gioro hala

愛新覺羅,羅馬字轉寫為Aisin Gioro(穆麟德式轉寫),清朝皇族姓氏。"愛新"是滿語中"黃金"的意思。作為姓氏,發源地在寧古塔舊城東門外三里。"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是根據遠祖部族支系遠近劃分的。意思即為愛新部族遠支。[1]

16世紀80年代,愛新覺羅氏還只是一個人數很少的家族,由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六位叔伯祖父(長祖愛新覺羅·德世庫、次祖愛新覺羅·劉闡、三祖愛新覺羅·索長阿、努爾哈赤親祖父愛新覺羅·覺昌安、五祖愛新覺羅·包朗阿、六祖愛新覺羅·寶實)以及他們的22個兒子所組成的家族

自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到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滅亡止,後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經歷了11世12任帝王。在這近3個世紀中,後金、清朝的皇帝,擁有眾多的后妃,他們的子孫也擁有遠超過常人妻室的妃妾,因而愛新覺羅家族子孫繁衍十分迅速。現如今,有愛新覺羅血統的人已經高達30~40萬。

背景來源

愛新覺羅是清朝國姓,但是在滿文資料中很少使用這個名稱,如《滿文老檔》和《滿洲實錄》中,愛新覺羅一共只出現過三次。文獻上,對於其姓氏的起源的各種說法,經常自相衝突,學者一般相信,這個姓氏是由清朝皇室創造,用來塑造其地位。

愛新覺羅,是清朝皇室姓氏。滿語"愛新"為金的意思。常見說法稱"覺羅"為姓的意思,但實際上滿語中"姓氏"一詞原文為hala(漢語哈喇、哈拉),gioro為首領之意。滿族姓氏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姓(哈拉),一部分是基於血緣宗親關係的族名(穆昆)。愛新覺羅一姓中,覺羅為姓,愛新是族名,兩者的關係類似漢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關係(張姓與桐城張氏,翁姓與常熟翁氏等)。除愛新覺羅外,覺羅這一姓氏還有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通顏覺羅等分支,都源於同一始祖。因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該族遂成望族,以全稱相稱,"愛新"遂變為姓氏的一部分。

如同那拉氏有葉赫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等分支欠船承(葉赫、烏拉均為地名),瓜爾佳氏有蘇完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等分支一樣。

清朝統治者將愛新覺羅氏分為宗室和覺羅,以示血緣遠近區別,同時將一些有功之臣賜姓為覺羅,如覺羅納木泰(原姓舒穆祿)、覺羅吳拜祝遙(原姓瓜爾佳氏)等。清朝滅亡以後皇室和覺羅以"隱、貼、顯、改"為原則將姓氏多改為金、肇、趙、羅、德、洪、依、海等少數漢姓。覺羅一詞在女真語裡是"遠方"的意思,後來,就演變成恥巴射煉了遠支,與宗室(uksun)區分開來,比如滿語裡外祖父(goro mafa)外祖母(goro mama)外孫(goro omolo),覺羅其實就是遠支的意思。覺羅後來發展成為一個姓gioro。

愛新覺羅氏族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上文也有說法說來自滿語的"遠支"。但其來源與歷史上的漢人政權無關。有敘述說是來源自宋趙氏,但此說法為謬誤。趙字按照反切為"治小切",為澄母字,中古漢語讀音為d或 t ,而覺羅在滿語讀gioro,輔音為g,與之無關。且清朝時候的漢語"覺羅洪項嚷龍"讀音和"趙"已相去甚遠,不可能攀上關係。更何況若欲攀關係,早就自改姓為"趙",而不會弄一個讀音相去甚遠的滿語讀音。

此引一中古音查詢器,可查詢漢學家調查的中古漢語讀音(為從隋唐到宋的讀音),可自行查詢。

歷史人物

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有: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後金開國大汗,清朝的奠基者),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朝開國皇帝),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愛新覺羅·顒琰(嘉慶皇帝),愛新覺羅·旻寧(道光皇帝),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宣統皇帝、清朝末代皇帝)。

成為姓氏

其子皇太極建國清朝,效仿漢制,取消遠支大宗之分,使愛新覺羅成為一個姓氏。由於古代女真族遠支宗室劃分詳細,遂許多姓氏就出現了覺羅的劃分:伊爾根覺羅、阿顏覺羅、舒舒覺羅、葛籣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扈倫(呼倫)覺羅、嘉木瑚覺羅、阿哈覺羅、伊拉拉覺羅、察拉覺羅等等。諸覺羅的前兩(三)個字是地名或身份,後兩個字是姓。

愛新覺羅氏統治中原初期,子孫並未按照輩分命名,康熙年一採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為胤禛,孫輩用"弘",曾孫輩用"永"。

康熙六十年時,康熙曾就愛新覺羅的這個姓與乾隆有過對話。

康熙:"你知道愛新覺羅的意思嗎?"

乾隆:"是金子的意思。"

康熙:"那你覺得這世上最寶貴的是金子嗎?"

乾隆:"不是,仁義為最寶貴。"

乾隆時,又根據他作的一首詩,定了後人用"綿"、"奕"、"載"。道光時定了"溥"、"毓"、"恆"、"啟",咸豐時定"燾籃葛體"、"闓"、"增"、"旗"。1938年修續愛新覺羅氏宗譜的同時,溥儀又添轎謎院了12個字,"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近支輩分

胤、弘、永、綿、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諱上亦沒有劃一方法,不會特別嚴格遵守字輩,例如雍正登基後,其兄弟則改名為"允"字輩,但其子乾隆帝弘曆即位後,並不要求兄弟避諱。當乾隆傳位予永琰後,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將永琰改名為顒琰。道光帝綿寧繼位後也把自己名字改為旻寧。

家族龐大,為了細分,由嘉慶開始,又規定同輩同一世系第二個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豐帝叫奕詝,有同父異母兄弟奕欣、奕誴、奕譞等,他們的名字的第二個字都是"言"部。慶親王奕劻,因其出生時已不屬於近支,則自取偏旁。

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園"晚遷贈在吉林省敦化市開園,在其主體建築"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愛新覺羅家族的族譜問世,該族譜長40米,高10米,是全中國面積最大的族譜之一。

相關視頻

難得的視頻,1945年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法庭受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