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牛膝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牛膝菊(拉丁学名:Galinsoga parviflora Cav.)是菊科,牛膝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茎纤细,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有叶柄,头状花序半球形,有长花梗,总苞半球形或宽钟状,总苞片外层短,内层卵形或卵圆形,舌状花,舌片白色,筒部细管状,托片纸质,瘦果常压扁,7-10月开花结果。 原产南美洲,分布于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生林下、河谷地、荒野、河边、田间、溪边或市郊路旁。 该种全草药用,有止血、消炎之功效,对外伤出血、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黄胆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0-80厘米。茎纤细,基部径不足1毫米,或粗壮,基部径约4毫米,不分枝或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茎枝被疏散或上部稠密的贴伏短柔毛和少量腺毛,茎基部和中部花期脱毛或稀毛。

叶对生,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1.5)2.5-5.5厘米,宽(0.6)1.2-3.5厘米,基部圆形、宽或狭楔形,顶端渐尖或钝,基出三脉或不明显五出脉,在叶下面稍突起,在上面平,有叶柄,柄长1-2厘米;向上及花序下部的叶渐小,通常披针形;全部茎叶两面粗涩,被白色稀疏贴伏的短柔毛,沿脉和叶柄上的毛较密,边缘浅或钝锯齿或波状浅锯齿,在花序下部的叶有时全缘或近全缘。

头状花序半球形,有长花梗,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花序径约3厘米。总苞半球形或宽钟状,宽3-6毫米;总苞片1-2层,约5个,外层短,内层卵形或卵圆形,长3毫米,顶端圆钝,白色,膜质。舌状花4-5个,舌片白色,顶端3齿裂,筒部细管状,外面被稠密白色短柔毛;管状花花冠长约1毫米,黄色,下部被稠密的白色短柔毛。托片倒披针形或长倒披针形,纸质,顶端3裂或不裂或侧裂。

瘦果长1-1.5毫米,三棱或中央的瘦果4-5棱,黑色或黑褐色,常压扁,被白色微毛。舌状花冠毛毛状,脱落;管状花冠毛膜片状,白色,披针形,边缘流苏状,固结于冠毛环上,正体脱落。花果期7-10月。[1]

生长环境

牛膝菊喜潮湿、日照长,光照强度高的环境。种子量大,适生环境广泛。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牛膝菊营养生长迅速,特征是牛膝菊很易扩散,并建立大的杂草种群。

分布范围

原产南美洲,在中国归化。分布在中国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

繁殖方法

1.牛膝菊在每年的10-11月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在细碎平整的地里,盖一层细土就可以了。 2.浇透水,大约一周左右发芽,当苗长到4片真叶时再定植。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更利于牛膝菊茎叶生长。 3.牛膝菊不能密集种植,播种要稀疏些,前期应打顶促发侧枝,开花时应控制肥水。 4.牛膝菊主要是采集茎叶,当苗长到高30厘米左右时,就可以采收了。第一次采收茎要留长些,一定要留有基叶使其生长侧枝。[2]

主要价值

牛膝菊以嫩茎叶供食,有特殊香味,风味独特,可炒食、做汤、作火锅用料。牛膝菊全株可入药,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物种危害

入侵牛膝菊属植物通常危害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作物,庭园和非耕地也有分布,特别是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是印度东北部山区的作物田和次生演替区域的常见杂草。牛膝菊喜潮湿、日照长,光照强度高的环境。这种植物最重要的特征是,种子没有体眠或体眠程度低,生长迅速,开花早,同一生长季节可发生多代,种子量大,适生环境广泛。在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牛膝菊营养生长迅速,使其成为农田中的一种恶性杂草。这些特征使牛膝菊很易扩散,并建立大的杂草种群,以至于很难防治。牛膝菊会与作物,尤其是与灌溉的矮杆作物竞争营养和生态位,甚至影响作物收成。牛膝菊对大豆和花生也具有一定的化感作用,影响种子的萌发和胚根的伸长。并且牛膝菊的化感作用地上部分比地下部分要强,但其化感能力却受低温环境的影响。

多图

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

研究表明前期种植覆盖作物小麦秆、碎木屑等覆盖能显著降低牛膝菊的出苗率。

生物防治

胶孢炭疽菌可作为致病因子使牛膝菊发病。2005年,在印度发现南方根结线虫寄生牛膝菊的现象。在中美洲的马里兰危地马拉的牛膝菊属植物上发现了122种昆虫和1种螨。这些害虫一部分是植食性昆虫,一部分是传媒昆虫。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大叶蝉科和蚜科昆虫,另外一种钻茎的象鼻虫在危地马拉对牛膝菊植物破坏最重。

化学防治

在辣椒移栽后和开花前,用2,4-D处理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发现粗毛牛膝菊比牛膝菊更敏感。在苗期和高光强下施药,植株的死亡率更高;在花期施药影响结实率。也有用乙草胺防治牛膝菊。

栽培技术

移栽定植

应选择肥沃疏松的田块,每亩施入有机肥1000千克,做成宽1.5米(包沟)的高畦,按25×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定植后淋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肥水管理

牛膝菊生长快,侧枝生长旺盛,生长量大,缓苗后,应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每亩施尿素10-15千克,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有利于茎叶生长,品质也较好。如果缺水、缺肥,不仅对其产量、品质有影响,还会使其向生殖生长转化,很快就开花结实。

采收及时

牛膝菊主要采收嫩茎叶,当苗高30厘米时,便可开始采收。第1次采收不可太低,要留一定数量的基叶使其发生侧枝,采收的嫩茎长10厘米左右。采收要及时,太迟易纤维化,还会抑制侧枝发生,从而影响产量。 [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