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狂风战斗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狂风战斗机(Panavia Tornado)是一个由意大利英国和西德联合开发和制造的双引擎可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系列[1]。狂风主要有三种改型:IDS(拦截 / 打击)战斗轰炸机,压制敌人防空的ECR(电子战/侦察)和狂风ADV(防空)拦截战斗机。

狂风由帕那维亚飞机公司(Panavia Aircraft GmbH)开发和建造,该公司是由英国宇航(前英国飞机公司),西德MBB和意大利阿蓝尼亚宇航组成的三国联合体。

狂风战斗机于1974年8月14日首飞,并于1979年到1980年投入使用。由于其多重用途设计,使它能够在采购国空军中取代几种不同的飞机机队。除三个原始伙伴国外,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RSAF)成为狂风的唯一出口用户。三国合作的狂风培训与评估机构位于英国皇家空军的科提斯摩尔基地(RAF Cottesmore),在生产阶段结束后,该机构继续保持国际间的合作。

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英国皇家空军(RAF),意大利空军和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都使用了狂风战斗机,完成了多次低空穿透打击任务。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波斯尼亚战争,科索沃战争等武装冲突中,在利比亚内战期间,狂风战机都扮演了多种角色。阿富汗,也门和叙利亚的冲突中,狂风战机也负责了一些不重要的任务。

包括所有型号在内,狂风战机共建造了992架。仍在使用中的飞机,目前都已计划由欧洲2000台风式战机替代。

开发过程

英国、西德、意大利和荷兰在1969年3月26日合资成立帕那维亚飞机公司,研发新飞机;就MRCA概念的初始要求,旨以研发一型可实施战术攻击、侦察、防空和海上攻击的机种,以求最大量产规模之利基。因此在初期有许多初步概念案供各国挑选—包括固定机翼、可变机翼、单引擎构造、双引擎构造等,换言之,大部分技术特征均未决定。由于飞机开发计划复杂度过高,1969年7月荷兰退出计划,寻找其它设计概念较为简单且机动性优秀的机型,荷兰最后从美国引进F-16[2]。虽然荷兰退出后,但英国和西德接管荷兰各42.5%股份,余下15%意大利接管。工作生产范围确立——前机体和尾巴在英国,中心机体在西德,翼在意大利。另外一个独立的合资财团“Turbo联合”(Turbo-Union)在1970年6月建立为发展和制造RB199引擎,其股份归属相似MRCA有40%给劳斯莱斯,40%给MTU,20%给飞雅特。

在项目定义阶段的结论在1970年5月出炉,概念剔除了二个设计案;西德最初更喜欢同时生产单座Panavia 100和双座位Panavia 200设计案和后来会成为狂风的皇家空军可变翼设计案共三种飞机。

但这时机型单一化成为其他国家的共同结论,因为可以有效减低成本,但皇家空军此时决定更需要一种空优战斗机,于是创立名为F2的变形机型,这等于要强力主导全部设计,引起西德极大不满;虽然和德国的会谈初期严重破裂,但它的缺点迅速折衷成了F3型以符合所有国家的需求,但狂风由于本身的较偏向对地打击设计,机动性相比起同期的第四代战斗机则较差,所以为皇家空军衍生的ADV型实际上是一款拦截机。

视频

狂风战斗机 相关视频

英国狂风战斗机起飞一幕,不可思议

参考文献

  1. 欧洲老将-狂风战机,Acfun,2020-2-18
  2. F-16“战隼”传奇,豆丁网,20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