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宗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宗河
別名 道揮
出生年 1801
死亡年 1861
教育背景 監生
參與社團 不詳
著作 不詳
作品出處 《百壽詩錄》

王宗河(1801~1861),字道揮艋舺人。

生平

清監生,道光年間(1821~1850)人士。凡賑水災,息分類,禦海寇,都能身先士卒。明大體,好義樂輸,鄉人頗讚譽之。後以國學生獎加知州銜。[1]

七言律詩

曹仁憲謹榮壽 其一
五年[2]政教[3]敷淡疆,黎庶[4]謳歌[5]慶永康[6]。 况際春秋[7]宜晉爵[8],定應朝夕更稱觴[9]。 孝經曾授童蒙[10]執,書院[11]重興士氣[12]揚。 孔邇懷恩[13]民久誦,家家[14]焚祝壽如岡[15]


  1. 參考《淡水廳志》附錄三〈志餘〉。
  2.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五年同晝夜,一別似參商。 唐 陸龜蒙 自遣詩三十首 其一 五年重別舊山村,樹有交柯犢有孫。 宋 蘇軾 次韻杭人裴維甫 一別臨平山上塔,五年雲夢澤南州。
  3. (1).政治与教化。《逸周书·本典》:“今朕不知明德所则,政教所行。”《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内脩政教,外应诸侯。” 清 方苞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国之将兴,其时非无姦憸阴贼之臣也,政教方明,而贤者持其枢柄。” 朱自清 《论朗诵诗》:“这里想到 孔子 曾以‘无邪’论诗,强调诗的政教作用。那‘无邪’就是严肃,政教作用就是效果。”
    (2).指军中号令。《管子·七法》:“为兵之数……存乎政教。而政教无敌。” 尹知章 注:“政教,军中号令。”
    (3).政权与教权。参见“ 政教合一 ”。
  4. 黎民。《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国侵则害加黎庶,德败则祸起萧墻。”《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上慰圣心,下安黎庶。”
  5. 亦作“ 謳謌 ”。
    (1).歌唱。《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前蜀 杜光庭 《温江县招贤馆众斋词》:“野洽謳謌,人归富寿。”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某少年》:“少年寓楼上,日与二僮簫管謳歌,谈笑作乐。”
    (2).歌颂。《孟子·万章上》:“謳歌者,不謳歌 尧 之子而謳歌 舜 。” 唐 杨炯 《崇文馆宴集诗序》:“千年有属,咸蹈舞於时康;四坐勿諠,请謳歌於帝力。” 汪东 《〈驳饮冰子〉跋》:“此彼辈日日所謳歌尸祝者也。” 何其芳 《回答》诗:“应该有不朽的诗篇来讴歌他们,使他们的名字流传到千年万载。”
    (3).颂歌。 唐 刘商 《金井歌》:“驩心蹈舞歌皇风,愿载謳歌青史中。”
  6. 永久平安。《书·周官》:“永康兆民,万邦惟无斁。”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进用忠直,社稷永康。”《旧唐书·温大雅传》:“若得家弟永康,我将含笑入地。”
  7. (1).春季与秋季。《礼记·王制》:“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 晋 陶潜 《移居》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春秋二季农事起始与结束时,照例有老年人向各处人家敛钱,给社稷神唱木傀儡戏。”
    (2).指春秋两季的祭祀。《国语·楚语上》:“唯是春秋所以从先君者,请为‘灵’若‘厉’。” 韦昭 注:“春秋,言春秋禘、祫。”
    (3).泛指祭祀。《左传·僖公十三年》:“春秋窀穸之事。”
    (4).泛指四时。《诗·鲁颂·閟宫》:“春秋匪解,享祀不忒。” 郑玄 笺:“春秋犹言四时也。” 汉 张衡 《东京赋》:“於是春秋改节,四时迭代。”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今以其片言,辩其要趣,何异乎夕死之类,而论春秋之变哉。”
    (5).光阴;岁月。《楚辞·远游》:“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汉书·晁错传》:“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与天地相终。” 郭小川 《登九山》诗:“望一望,想一想,谁不感到虚度春秋。”
    (6).年纪;年数。《战国策·楚策四》:“今 楚王 之春秋高矣,而君之封地,不可不早定也。”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皇帝晏驾,春秋十九。” 李广田 《老渡船》:“他在这种情形中已渡过了五十几个春秋。”
    (7).编年体史书名。相传 孔子 据 鲁 史修订而成。所记起于 鲁隐公 元年,止于 鲁哀公 十四年,凡二百四十二年。叙事极简,用字寓褒贬。为其传者,以《左氏》、《公羊》、《穀梁》最著。《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惧,作《春秋》。” 宋 范仲淹 《近名论》:“ 孔子 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劝,畏恶名而慎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十节:“《春秋》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
    (8).古编年史的通称。如 周 之《春秋》, 燕 之《春秋》等。 汉 以后有《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史记·乐毅列传》:“臣闻贤圣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於春秋。”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 墨子 曰‘吾见百国春秋’,盖皆指此也。” 康有为 《闻徐子静侍郎即奉赦免喜倒泪下》诗:“寃狱两年悲党錮,维新元老记春秋。”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誓为祖国献石油,甘洒热血写春秋。”
    (9). 春秋 、 战国 诸子之书,也有以“春秋”为名的,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
    (10).指褒贬。《春秋》用字,意寓褒贬,因借其意。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胸中自有涇渭,皮里自具春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 王生 )諦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11).时代名。 孔子 《春秋》记事,从 周平王 四十九年,至 周敬王 三十九年(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计二百四十二年,史称 春秋 时代。今多以 周平王 东迁至 韩 、 赵 、 魏 三家分 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共二百九十五年,为 春秋 时代。《孟子·尽心下》:“ 春秋 无义战,彼善於此,则有之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 春秋 之末,羣经方备。” 唐 韩愈 《进士策问》:“ 春秋 之时,百有餘国。”
  8. 【介紹】: 明陝西長安人,字仲修。由太學生入仕。任西城兵馬司副指揮。為人持正不阿,因忤用事宦官,被劾,罷歸。
  9. 舉杯祝酒。 南朝 齊 謝朓 《三日侍華光殿曲水宴代人應詔詩》之九:“降席連緌,稱觴接武。” 唐 馬懷素 《餞唐永昌》詩:“聞君出宰 洛陽 隅,賓友稱觴餞路衢。” 宋 王安石 《次韻王禹玉平戎慶捷》:“稱觴別殿傳新曲,銜璧寧王按舊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三回回目:“試鄉科文闈放榜,上母壽戲綵稱觴。”參見“ 稱觴上壽 ”。
  10. (1).幼稚愚昧。《易•蒙》:“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朱熹 本義:“童蒙,幼稚而蒙昧。”《淮南子•俶真訓》:“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視於天地之間,是故其德煩而不能一。” 三國 魏 嵇康 《遊仙》詩:“授我自然道,曠若發童蒙。”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且夫遠古質樸,蓋其未變,民尚童蒙,機心不動。”
    (2).指無知的兒童。 晉 葛洪 《抱樸子•正郭》:“中人猶不覺,童蒙安能知?” 唐 元稹 《江邊》詩:“散誕都由習,童蒙剩懶散。”《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雖三尺童蒙,亦謂彪虎生翼。” 朱自清 《〈文心〉序》:“按照老看法,這類書至多只能指示童蒙,不登大雅。”
    (3).指童年。 唐 韓愈 《祭竇司業文》:“我之獲見,實自童蒙。既愛既勸,在麻之蓬。” 清 錢謙益 《母李氏仍前贈》:“事夫篤疾之餘,訓子童蒙之日。”
  11. (1). 唐 代中書省修書或侍講的機構。 玄宗 開元 六年,乾元院改號麗正修書院,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集賢殿書院,置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刊輯經籍、搜求遺書、辨明典章,以備顧問應對。參閱 宋 王溥 《唐會要》卷六四,《新唐書•藝文志一》、《百官志二》、《張說傳》。
    (2). 宋 至 清 私人或官府設立的供人讀書、講學的處所,有專人主持。 宋 代書院以講論經籍為主,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石鼓(一說為嵩陽)、應天、嶽麓四大書院; 元 代書院遍及各路、州、府; 明 清 書院更多,但多為習舉業而設。 清 光緒 二十七年後,改全國省、縣書院為學堂,書院之名遂廢。參閱 宋 王應麟 《玉海•宋朝四書院》、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州郡書院》、《元史•選舉志一》、《清史稿•選舉志一》。
  12. (1).軍隊的鬥志。《漢書•李陵傳》:“連戰,士卒中矢傷,三創者載輦,兩創者將車,一創者持兵戰。 陵 曰:‘吾士氣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軍中豈有女子乎?’”《宋書•劉懷肅傳》:“流矢傷 懷肅 額,眾懼欲奔, 懷肅 瞋目奮戰,士氣益壯。於是士卒爭先,臨陣斬 振 首。”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是時先公中流矢,得歸朝人參議 馬觀國 萬金良劑,即裹創巡城,士氣鼓作,卒保一城生聚。”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漢奸》:“公鼓勵兵民,士氣方鋭。” 徐遲 《牡丹》:“後來 李印光 指揮了八月攻勢,直搗 徐 蚌 。幾員赫赫名將都上了陣,士氣又旺盛。”
    (2).讀書人的節操。 宋 陸遊 《送芮國器司業》詩:“人材衰靡方當慮,士氣崢嶸未可非。” 宋 陸遊 《寄別李德遠》詩:“中原亂後儒風替,黨禁興來士氣孱。”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 謝啟昆 ﹞出為 揚州 太守,扶養士氣,主持風雅者數年。”
    (3).讀書人的風氣。 明 劉基 《諸暨州重修州學記》:“於是廟益邃以清,學益隆以嚴,弦誦藹然,士氣為之一新。”
    (4).士人作品的風格。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其標格高下,猶畫之有匠作,有士氣。”
  13. 感念恩德。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張 魯 逋竄,走入 巴中 。懷恩悔過,委質還降。”《晉書•刑法志》:“率土蒙更生之澤,兆庶必懷恩以反化也。”《新唐書•魏徵傳》:“今立可汗未定,即詣諸國市買,彼必以為意在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不懷恩。”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不顛倒是非如《碧雲騢》,不懷恩挾怨如《周秦行記》。”
  14. (1).人人。 漢 揚雄 《解嘲》:“家家自以為 稷 契 ,人人自以為 皋陶 。”
    (2).每家。《漢書•趙廣漢傳》:“其後彊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姦黨散落,風俗大改。” 宋 蘇軾 《殘臘獨出》詩之一:“處處野梅開,家家臘酒香。” 清 孫枝蔚 《禽言》詩:“忽聞北兵又經過,家家城中修破屋。”此指每戶人家。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小一點的廠家大半關著門,大一點的絲廠、紗廠、香煙廠、麵粉廠,家家減工裁人。”此指每個廠家。 六朝時對嫡母的稱呼。《北齊書•南陽王綽傳》:“ 綽 兄弟皆呼父為兄兄,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姨姨。”《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三年》:“ 儼 辭曰:‘ 士開 昔來實合萬死,謀廢至尊,剃家家髮為尼,臣為是矯詔誅之。’” 胡三省 注:“ 齊 諸王皆呼嫡母為家家。”
  15. 施懿琳編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