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昶 (三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曹魏將領王渾之父。

少时即知名。曹丕为太子时,王昶先后任太子文学与太子中庶子,曹丕即位后,王昶又由散骑侍郎转任洛阳典农。[1]其间曾撰《治论》、《兵书》等书为朝廷提供政治参考。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

齐王曹芳在位时,王昶被调往徐州任职,后迁征南将军。司马懿掌权后,王昶向朝廷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因功再次升任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正元二年(255年),王昶因助平淮南毌丘俭之功,升任骠骑将军。次年,在诸葛诞叛乱中,因牵制吴军之功升任司空。甘露四年(259年)六月王昶逝世,諡穆侯,葬於洛陽。

告诫晚辈

王昶为兄弟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都依据谦虚和诚实,用以显示他的志趣。所以他兄弟的孩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自己的孩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又写信劝戒他们说:“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济那些急需的人,出入乡里朝廷一定要慰问老人,议论时不要贬低别人,作官时要尽忠尽节,用人交友一定要诚实,处世一定不要骄傲贪淫。贫贱时万不可自暴自弃,进与退要想到是否合适,凡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9]

參考资料

  1. 刘银昌, 潘定武. 三国志解读. 华龄出版社. 2006 [201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