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王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水文兴宫 文兴王船

王船的由来

早期中国大陆华南沿海一带是一个高温多湿、充满瘟疫的地方,因此从古时候就有所谓的祭瘟、送瘟的习俗,王船最早就是用来送走瘟神的交通工具。由于风向和海流的关系,大陆东南沿海地区所送出的王船,最后不是漂流到澎湖群岛,就是漂流到台湾,于是王船信仰也因此传到了台湾。

随著时间的流转,民智逐渐开化,环境卫生也逐渐改善,台湾民间对于瘟神和王船有了新的看法和见解,瘟神的地位和身分也越来越受到提升和肯定,进而结合历史小说、民间故事,转变成忠贞爱国的英雄人物,最后进化成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代天巡府或王爷公,王船也从当年的“瘟王船”转身变成“王爷船”,从当年的“闭户避送”,变成了今日的“举城迎送”,造成今日在台湾西南沿海地区非常盛行的王船祭典。

送王船习俗

王船中国大陆闽南地区又可分为泉州派、漳州派,一般认为千岁如人间的钦差巡按,奉天命来作代天巡狩,大多会采行“数年一”,每几年就举办一次大型丰富隆重的祭祀,另有灾祸或瘟疫时,亦迎请千岁至该地区镇压,或举行“送王船”仪式等。

“送王船”的习俗有两种,一种是“游天河”,就是以纸、竹、绸缎等制造王船,到海边火化,送神归天,盛行于福州漳州;另一种称为“游地河”,以木制真船,使之随风放流,到下一个港口、村落,供他人祭祀,盛行于泉州厦门

游天河”,福建各地皆有此俗,即《乌石山志》所说“出海”,又称“送船”、“送王船”等。福州城的“瘟船”多为纸竹扎成,《闽杂记》载:“出海,驱遣瘟疫也。福州俗,每年五六月中,各社醵钱扎竹为船,糊以五色绫纸,内设神座及仪从供具等,皆绫纸为之,工巧相尚,有费数十缗者,雇人舁之,鸣螺挝鼓,肩各庙神像,前导至海边焚化。”(《闽杂记》卷7《出海》)《乌石山志》载:“出海剪彩为舟,备食息起居诸物,并神鬼所请之相,纳于舟中,鼓噪而焚于水次。以祭祀毛血贮木桶中,数人负之而趋,谓之‘福桶’”[1]

柳营代天院的王船醮(2011年拍摄)

往昔,王爷之祭祀颇盛,称为王醮,设坛祈愿息灾植福。
每三年一次建王船,即俗称所谓“三年一醮”

而“游地河”就是制造真船,将王爷的神像连同祭品、粮食,搭载在一艘富丽堂皇的特制船中,上面旌旗招展,桅帆俱备,万分威武,放入河海,任其漂流。如王船漂到某个村落,该村便要迎神奉祀一番,再将之放流,或者就地建庙以护庇民众,台湾许多知名的王爷庙都是因王船漂至而建庙。此俗明清至民国时盛行,每3年举行一次,祭典极隆重,称之为“王醮”。民国时期,泉州富美宫附近还有一专门制造“王船”的工场,祭典就在晋江江边举行,有些“王船”漂至台湾海岸,故台湾王爷崇拜多源于闽南。据说南鲲鯓代天府的千岁爷,便是这样而来的。《闽杂记》载:“漳府属亦有之,然亦皆绫纸糊耳。惟厦门人别造真船,其中诸物,无一赝品,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没,计一船所费,或逾中人之产,付诸无用,殊可惜也[2]。”

另外,由于放流王船,流至外庄,依例则必须大加祭祀,举办隆重祭典,清朝中叶以后,台湾人为了避免使他乡乡民耗费过多金钱,多改采用焚烧王船的方式,将神明送归天庭。

王船的建造

王船建造的过程

中军府安座→外板制作→补土→船舱制作→ 船头板制作→王府制作→王船成形船帆架→炮台→ 船锭制作

王船建造之初

首先要举行开斧仪式,才开始动工,开斧后以 安龙骨最为重要。安龙骨又称立参,龙骨就是船的 主要骨干,好像人的脊椎一般,因此安龙骨的顺利 与否,是王船能否顺利完工的最大关键! 整个仪式是一场道教科仪,先由内司领导,班 头排班护驾之后,迎请瘟王爷神尊观礼,并恭请监 督王船建造的中军府令牌到场,由王船组工作人员 将王船的龙骨固定,举行三献祭礼,在乐队的伴奏 下由本科大总理主祭、副总理及内外总理陪祭,场 面隆重肃穆,最后由来宾、参与建造的人分别上香 祭拜,仪式到此即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动工。

原则上,船体的制 作须在三个月内完成,之后便是安龙 眼及彩绘装。

彩绘:《船身两侧船舨水平方向可分为五段》

(1) 龙头、神仙人物、凤尾 - 人物彩绘主题由前至后,左侧为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韩湘子、右侧为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而主题除了这八仙图外还有汤王聘伊尹、三顾茅庐、渭水聘贤、历山耕田等称做四聘贤的主题,为民间耳熟能详描述古代帝王聘任贤能的故事;另外汉武为君欲学仙、石崇巨富苦无钱、嫦娥照镜嫌貌丑、彭祖焚香祝寿年等,合称四不足,目的在教化世人处事态度应知足,具有明显醒世意味!

(2) 澄、粉红、粉蓝等三色平行长条大波

(3) 双龙(龙头接朝前,龙珠在龙头前面)卷草(船底蓝色部分)

(4) 以写实方式绘成鱼、蟹图像,两边各五种

竖桅、盖帆

最后进行王船‘竖桅’、‘进水’及‘出澳’的仪式,此仪式须在醮典举行前一年十二月初八前完成,‘竖桅’是竖立船上悬帆的木杆,以便悬帆之用;在王船造好之后,必须在醮典举行前,依照王爷的指示,择吉日,进行‘进水’及‘出澳’的仪式。‘进水’仪式则由庙方准备干净水缸,取干净河水,等到王船‘出澳’时,取一些水泼在王船上,象征下水典礼,‘出澳’仪式先在前进路线前面,洒水以开水路,由信徒手拉缆绳拖至王船厂外。

王船添载物品

(1)航行必备物:凡启航、航行标帜、防备及停航所用。(五王旗五支、前锭两付、后锭两付《前两付二十八丈、后两付十八丈》、水手三十六身等)

(2)仪仗所需物:王爷出巡警跸及乘坐之物。(凉伞六支、集士牌四支、虎头牌四支、龙旗牌四支、大锣二付、大鼓一个、有车贡四等)

(3)文案必须用品:王爷日常办案所需的文具。(朱砚、墨砚、朱笔、墨笔、黑墨、印盒、墨盒各一;罗庚、算盘各一、笔架全付等)

(4)日常穿著用品:王爷服饰用的物件。(帽盒六、箱六、靴六双、文鱼靴一双;纸箱一、金花三对和小镜十四个)

5)日用工具类:在船上经常使用的工具。(锯子大小各两把、凿子四、斧头一、小剪刀一、以及竹篙四支)

(6)煮食用具类:灶、鼎、鼎盖、水柜、水缸、水开各一件;菜厨一 个、烘炉一个、菜鱼刀两把、柴刀一等。

(7)食物调味类:明确记载的有鸡、犬、羊、猪、各四只、为木制;其馀有许多真实蔬菜、水果、鲜肉、鱼类等。

(8)消遣用品类:四色牌一付、骰子二付、水烟吹二把、烟盘全付、烟丝、厚烟各一包等。

(9)起居用品类:有鼎下桌一件、和式椅一组、即椅子、茶桌六;以及棉被六床、草席六张、洋针一包、麒麟踏四宝及红包两包。

(10)梳洗用品类:朱马尾一个、黑绸线一个、发梳、各七支、剃头刀一把,都是较古老的梳洗用品。

台湾造王船工艺师

外部连结

影像实录

参考资料

  1. 《乌石山志》卷4《寺观》
  2. 《闽杂记》卷7《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