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詩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評價
 
(未顯示由 6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26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
{{Infobox writer
| title                =王詩琅
+
| box_width    = 200
| hanji                =王詩琅
+
| name          =  王詩琅
| poj                  = Ông Si-lông
+
| honorific_suffix =
| hanlo                =
+
| image        = <img src="http://2.bp.blogspot.com/-a50rpL5BcS4/UzPEtxISSbI/AAAAAAAAAgI/I7qcKtA6ouQ/s1600/images.jpg" width="300">
| tl                  =Ông Si-lông
+
| imagesize    =<!-- for internal upload image use only-->
| bp                  =
+
| alt          = <!-- descriptive text for use by speech synthesis (text-to-speech) software -->
| hokkienipa          =
+
| caption      = 圖片來源:部落格-變形筆記  王詩琅
|
+
| birth_name    = <!-- only use if different from name -->
| othername1          =[[ 筆名]]
+
| birth_date    = <!-- {{Birth date and age|YYYY|MM|DD}} 或 {{Birth year and age|YYYY}} [[WP:DOB]].  {{Birth date|YYYY|MM|DD}}. -->
| hanji1              =錦江
+
| birth_place  = 台灣艋舺
| poj1                =Kím-kang
+
| death_date    = {{death_date_and_age|1984|11|6|1908|2|26|mf=y}}
| hanlo1              =
+
| death_place  = 台北市[[ 馬偕醫院]]
| tl1                  =Kím-kang
+
| nationality  = 中華民國
| bp1                  =
+
| education    = 日治時期臺北老松公學校畢業
| hokkienipa1         =
+
| location      =
 +
| other_names  = 錦江
 +
| spouse        =
 +
| partner      =
 +
| children      =
 +
| parents      =
 +
| relatives    =
 +
| occupation    =
 +
| years_active  =
 +
| known_for    =
 +
| notable_works =
 +
| movement      =
 +
| organization  =
 +
| awards        =
 +
* 1981年,以〈沙基路上的永別〉獲聯合報短篇小說推薦獎
 +
* 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獎
 +
* 1984年第二屆[[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
 +
| website      =
 +
| past         =
 
}}
 
}}
'''王詩琅'''{{BD|1908年|2月26日|1984年|11月6日}},[[台灣]]作家,[[筆名]]'''王錦江'''。
+
'''王詩琅'''{{BD|1908年|2月26日|1984年|11月6日}},[[台灣]][[ 作家]] ,[[筆名]]'''王錦江''' 、'''王剛'''、'''王一剛'''、'''嗣郎'''、'''正宏'''。是台灣[[艋舺]]人。自幼進入私塾就讀,對稗官[[野史]]及[[傳記]]小說特別感興趣。他一生扮演過許多角 色,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文學創作家、兒童文學的主筆者、鄉土史家 、[[記者]]和雜誌編輯。由他所經歷過的不同工作與角色中,反映出他的理想、興趣和熱誠,以及對鄉土的關懷。他一生受盡病痛折磨,仍然寫作不輟。晚年得到[[聯合報]]短篇小說推薦獎、[[國家文藝獎]]、鹽份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獎和[[臺美基金會]]人文獎<ref>[http://www.frontier.org.tw/people/person6.html 開拓文教基金會-王詩琅陋巷清士]</ref> <ref>[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180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ref>
  
 
== 生平 ==
 
== 生平 ==
 王詩 琅是[[ 台灣]][[ 艋舺]]人 ,筆名'''王錦江'''。自幼進入[[ 私塾]] 就讀 對稗官[[ 野史]] 及[[傳記]]小說特別感興趣
+
 王詩 琅16歲(1924年)時組織「勵學會」,因此受到當時日治政府警方的注意,且因受到當時 台灣 民族社會運動影響及接觸左翼思想方面書籍,1926年時參加由[[ 日本]]人[[ 小澤一]] 所組織的台灣黑色青年聯盟,在1927年至1935年間共入獄3次 前後被判刑1年6個月。23歲又因「台灣勞動互助社事件」,再被判刑10個月,此後以寫作為志業。1937年時王詩琅曾代[[ 楊逵]] 主編《台灣新文學》,並策劃編輯〈漢文學創作詩集〉
  
王詩琅16歲(1924年)時組織「勵學會」,因此受到當時[[日治]]政府警方的注意,且因受到當時台灣[[民族]]社會運動影響及接觸[[左翼]]思想方面書籍,1926年時參加由[[日本]]人[[小澤一]]所組織的[[台灣黑色青年聯盟]],在1927年至1935年間共入獄3次,前後被判刑1年6個月。23歲又因「台灣勞動互助社事件」,再被判刑10個月,此後以寫作為志業。1937年時王詩琅曾代[[楊逵]]主編《台灣新文學》,並策劃編輯〈漢文學創作詩集〉。
+
 在中日戰爭期間,王詩琅也曾受徵召前往[[上海]]和[[廣州]]從事戰爭任務,戰後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廣州行營台灣籍官兵總隊政治教官。二次大戰結束後,王詩琅曾先後擔任《民報》編輯以及《和平日報》主筆等職位。1948年時王詩琅任職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開始從事臺灣歷史及民俗文化編纂的工作。1961年時再轉任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纂修《臺灣省通誌》。
 
 
 在[[ 中日戰爭]] 期間,王詩琅也曾受徵召前往[[上海]]和[[廣州]]從事戰爭任務,戰後曾任[[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廣州行營]] 台灣籍官兵總隊政治教官。[[ 二次大戰]] 結束後,王詩琅曾先後擔任《民報》編輯以及《和平日報》主筆等職位。1948年時王詩琅任職[[ 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開始從事臺灣歷史及民俗文化編纂的工作。1961年時再轉任[[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編纂組長,纂修《臺灣省通誌》。
 
  
 
 自公職退休後,王詩琅又擔任《臺灣風物》雜誌社編輯,從事鄉土文獻之整理與研究。晚年時則開始註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此書王氏的註譯只有一本出版,為沿革誌第二編中卷之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由稻鄉出版社印行)。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獎。並任《學友》雜誌社主編,推廣兒童文藝創作。1984年王詩琅獲得第二屆[[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1984年11月6日卒於[[台北市]][[馬偕醫院]]。
 
 自公職退休後,王詩琅又擔任《臺灣風物》雜誌社編輯,從事鄉土文獻之整理與研究。晚年時則開始註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此書王氏的註譯只有一本出版,為沿革誌第二編中卷之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由稻鄉出版社印行)。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獎。並任《學友》雜誌社主編,推廣兒童文藝創作。1984年王詩琅獲得第二屆[[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1984年11月6日卒於[[台北市]][[馬偕醫院]]。
  
 
== 著作 ==
 
== 著作 ==
 王詩琅早期主要的文學創作包括[[詩]]和[[小說]],其小說的風格帶有批判寫實主義、筆觸沉鬱,反映出當時社會運動受到壓迫的挫敗感<ref>[http://taipedia.cca.gov.tw/Entry/EntryDetail.aspx?u=ListEntry.aspx%3FAttrType%3D-1%26AttrId%3D-1%26AttrName%3D%26TypeId1%3D1%26TypeId2%3D35%26name1%3D%25e6%25ad%25b7%25e5%258f%25b2%26name2%3D%25e6%25ad%25b7%25e5%258f%25b2%25e4%25ba%25ba%25e7%2589%25a9%26currPage%3D1&EntryId=4687 台灣大百科全書]{{dead link|date=2018年3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 ,發表的作品有〈夜雨〉、〈沒落〉、〈十字路〉等。
+
 王詩琅早期主要的文學創作包括[[詩]]和[[小說]],其小說的風格帶有批判寫實主義、筆觸沉鬱,反映出當時社會運動受到壓迫的挫敗感,發表的作品有〈夜雨〉、〈沒落〉、〈十字路〉等
 +
 
 +
王詩琅的寫作範圍涵蓋甚廣,作品包括小說、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民俗、台灣人物、台灣文教及台灣歷史等。曾出版的著作有《台灣社會生活》、《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灣禮俗誌》等十多種。
 +
 
 +
1969年時,張良澤將王詩琅作品編為《王詩琅全集》,共11卷,由[[德馨室]]刊行,內容分別是《[[鴨母王]]》、《孝子尋母記》、《艋舺歲時記》、《清廷臺灣棄留之議》、《[[余清芳]]事件全貌》、《三年小叛五年大亂》、《臺灣人物誌(上)》、《臺灣人物表論(下)》、《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
 +
 
 +
《夜雨》及《喪服的遺臣》,全套於2003年由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重新印行。[[張炎憲]]、[[翁佳音]]收錄為《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2000年由[[稻鄉出版社]]印行。
 +
 
 +
王詩琅與[[王國藩]]主修的《台北市志》,在1983年由台北市[[成文書局]]出版,該書是《中國方志叢書》當中的一本;王詩琅譯註的《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
 +
 
 +
1995年11月由新北市[[稻鄉出版社]]出版,以「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的名義出版。
 +
 
 +
1991年王詩琅在日治時期所創作的幾篇重要短篇小說,[[前衛出版社]]將之與[[朱點人]]的作品合在一起出版,名為《王詩琅、朱點人合集》。
 +
 
 +
1999年[[玉山社]]出版《台灣歷史故事》、《台灣民間故事》,兩本的故事內容是王詩琅所撰寫(1999年時,王已過世),繪圖者則是李欽賢
  
王詩琅的寫作範圍涵蓋甚廣,作品包括小說、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民俗、台灣人物、台灣文教及台灣歷史等。曾出版的著作有《台灣社會生活》、《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灣禮俗誌》等十多種。1969年時,張良澤將王詩琅作品編為《王詩琅全集》,共11卷,由[[德馨室]]刊行,內容分別是《[[鴨母王]]》、《孝子尋母記》、《艋舺歲時記》、《清廷臺灣棄留之議》、《[[余清芳]]事件全貌》、《三年小叛五年大亂》、《臺灣人物誌(上)》、《臺灣人物表論(下)》、《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夜雨》及《喪服的遺臣》,全套於2003年由[[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重新印行。仍有部分上述全集未收錄之文章,[[張炎憲]]、[[翁佳音]]收錄為《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2000年由[[稻鄉出版社]]印行。除此之外,王詩琅與[[王國藩]]主修的《台北市志》,在1983年由台北市[[成文書局]]出版,該書是《中國方志叢書》當中的一本;王詩琅譯註的《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1995年11月由[[新北市|臺北縣]][[稻鄉出版社]]出版,以「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的名義出版;1991年王詩琅在日治時期所創作的幾篇重要短篇小說,[[前衛出版社]]將之與[[朱點人]]的作品合在一起出版,名為《王詩琅、朱點人合集》;1999年[[玉山社]]出版《台灣歷史故事》、《台灣民間故事》,兩本的故事內容是王詩琅所撰寫(1999年時,王已過世),繪圖者則是李欽賢。至於外譯方面,1988 年陳逸雄將王詩琅、[[賴和]]、[[陳虛谷]]等人的作品譯成日文,出版《台灣抗日小說選》,由[[東京都]][[研文社]]發行。
+
1988 年陳逸雄將王詩琅、[[賴和]]、[[陳虛谷]]等人的作品譯成日文,出版《台灣抗日小說選》,由[[東京都]][[研文社]]發行。
  
 
 王詩琅的詩作數量不多,其白話詩〈蜂〉,以及為李南衡主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所寫的序言「日據下臺灣新文學的生成及發展代序」,皆收錄在1979年3月15日出版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
 
 王詩琅的詩作數量不多,其白話詩〈蜂〉,以及為李南衡主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所寫的序言「日據下臺灣新文學的生成及發展代序」,皆收錄在1979年3月15日出版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
行 50: 行 80:
  
 
{{DEFAULTSORT:Wang王}}
 
{{DEFAULTSORT:Wang王}}
[[Category: 臺灣日治時期小說 家]]
+
[[Category: 家]]
[[Category: 台灣兒童文學家]]
+
[[Category: 詩人]]
[[Category:台灣 人]]
+
[[Category:台灣人]]
[[Category: 臺灣日治時期勞工運動者]]
+
[[Category: 家]]
[[Category:臺 男性小說 ]]
 
[[Category:萬華人]]
 
[[Category:王姓|S]]
 

於 2020年8月31日 (一) 12:27 的最新修訂

王詩琅
圖片來源:部落格-變形筆記 王詩琅
出生 台灣艋舺
逝世 1984年11月6日(1984-11-06)(76歲)
台北市馬偕醫院
國籍 中華民國
教育程度 日治時期臺北老松公學校畢業
獎項
  • 1981年,以〈沙基路上的永別〉獲聯合報短篇小說推薦獎
  • 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獎
  • 1984年第二屆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

王詩琅(1908年2月26日-1984年11月6日),台灣作家筆名王錦江王剛王一剛嗣郎正宏。是台灣艋舺人。自幼進入私塾就讀,對稗官野史傳記小說特別感興趣。他一生扮演過許多角 色,是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文學創作家、兒童文學的主筆者、鄉土史家 、記者和雜誌編輯。由他所經歷過的不同工作與角色中,反映出他的理想、興趣和熱誠,以及對鄉土的關懷。他一生受盡病痛折磨,仍然寫作不輟。晚年得到聯合報短篇小說推薦獎、國家文藝獎、鹽份地帶台灣新文學特別獎和臺美基金會人文獎[1][2]

生平

王詩琅16歲(1924年)時組織「勵學會」,因此受到當時日治政府警方的注意,且因受到當時台灣民族社會運動影響及接觸左翼思想方面書籍,1926年時參加由日本小澤一所組織的台灣黑色青年聯盟,在1927年至1935年間共入獄3次,前後被判刑1年6個月。23歲又因「台灣勞動互助社事件」,再被判刑10個月,此後以寫作為志業。1937年時王詩琅曾代楊逵主編《台灣新文學》,並策劃編輯〈漢文學創作詩集〉。

在中日戰爭期間,王詩琅也曾受徵召前往上海廣州從事戰爭任務,戰後曾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廣州行營台灣籍官兵總隊政治教官。二次大戰結束後,王詩琅曾先後擔任《民報》編輯以及《和平日報》主筆等職位。1948年時王詩琅任職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開始從事臺灣歷史及民俗文化編纂的工作。1961年時再轉任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纂組長,纂修《臺灣省通誌》。

自公職退休後,王詩琅又擔任《臺灣風物》雜誌社編輯,從事鄉土文獻之整理與研究。晚年時則開始註譯《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此書王氏的註譯只有一本出版,為沿革誌第二編中卷之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由稻鄉出版社印行)。1982年獲國家文藝獎特別獎。並任《學友》雜誌社主編,推廣兒童文藝創作。1984年王詩琅獲得第二屆臺美基金會人文科學成就獎,1984年11月6日卒於台北市馬偕醫院

著作

王詩琅早期主要的文學創作包括小說,其小說的風格帶有批判寫實主義、筆觸沉鬱,反映出當時社會運動受到壓迫的挫敗感,發表的作品有〈夜雨〉、〈沒落〉、〈十字路〉等。

王詩琅的寫作範圍涵蓋甚廣,作品包括小說、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台灣民俗、台灣人物、台灣文教及台灣歷史等。曾出版的著作有《台灣社會生活》、《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台灣禮俗誌》等十多種。

1969年時,張良澤將王詩琅作品編為《王詩琅全集》,共11卷,由德馨室刊行,內容分別是《鴨母王》、《孝子尋母記》、《艋舺歲時記》、《清廷臺灣棄留之議》、《余清芳事件全貌》、《三年小叛五年大亂》、《臺灣人物誌(上)》、《臺灣人物表論(下)》、《臺灣文學重建的問題》。

《夜雨》及《喪服的遺臣》,全套於2003年由台北市海峽學術出版社重新印行。張炎憲翁佳音收錄為《陋巷清士-王詩琅選集》2000年由稻鄉出版社印行。

王詩琅與王國藩主修的《台北市志》,在1983年由台北市成文書局出版,該書是《中國方志叢書》當中的一本;王詩琅譯註的《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中卷》。

1995年11月由新北市稻鄉出版社出版,以「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的名義出版。

1991年王詩琅在日治時期所創作的幾篇重要短篇小說,前衛出版社將之與朱點人的作品合在一起出版,名為《王詩琅、朱點人合集》。

1999年玉山社出版《台灣歷史故事》、《台灣民間故事》,兩本的故事內容是王詩琅所撰寫(1999年時,王已過世),繪圖者則是李欽賢。

1988年陳逸雄將王詩琅、賴和陳虛谷等人的作品譯成日文,出版《台灣抗日小說選》,由東京都研文社發行。

王詩琅的詩作數量不多,其白話詩〈蜂〉,以及為李南衡主編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所寫的序言「日據下臺灣新文學的生成及發展代序」,皆收錄在1979年3月15日出版的《日據下台灣新文學明集4:詩選集》。

評價

王詩琅對戰後兒童文學尤其貢獻良多,因此有「台灣的安徒生」之稱。在1999年玉山社出版的《台灣民間故事》中,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吳密察所寫的序〈台灣安徒生〉,序文中提到[3]

參考資料

  1. 開拓文教基金會-王詩琅陋巷清士
  2. 2007台灣作家作品目錄
  3. 王詩琅,《台灣民間故事》,玉山社,ISBN 957824604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