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环境监测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环境监测站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1],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汉字之美[2],美在形体、美在风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

名词解释

环境监测站指可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水和废水”监测、“噪声”监测、“环境空气和废气”监测、“辐射”监测等报告的单位

一般环境监测站应具备省级计量认证资格,国家级环境监测站应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

发展历史

“最早来到中国进行近代气象观测工作的传教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的哥比。他于乾隆八年(1743年)开始在北京作气象观测记录。他一开始观测,就记录到了一次异常气候事件,即1743年夏,华北一次异常干旱炎热气候事件。

1912年,民国政府在北京设立了我国自办的第一个气象台——中央观象台,观象台下设气象科。

1921年北洋政府内阁会通过了10个测候所的预算,但因经济枯竭,至1926年各地测候所都结束了工作。

1927年,南京创立大学院,设立观象台筹委会,从1928年元旦零时起,开始南京地区每小时1次昼夜地面气象观测,并进行记录。

1928年2月,在观象台筹委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筹备处,后来竺可桢为第一任研究所所长,所址设在南京北极阁。

设备构成

由环境扬尘、噪声监测站、各种参数传感器、户外LED显示屏、视频采集系统、数据远程发送系统、后台数据处理系统、监测数据预警云平台组成。数据平台是一个互联网架构的网络化平台,具有对各子站的监控功能以及对数据的报警处理、记录、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等多种功能。

设备特点

环境监测站是一款利用现代集成电路技术和基于云平台物联网技术研发的工业级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站,可以监测空气清新度(负氧离子)、PM1.0、PM2.5、PM10、TSP、GPS卫星定位经纬度、噪声、空气温度、空气湿度、NO2、O2、O3、H2S、CO、NH3、SO2、HCl、HF、Cl2、水面深度、水中酸碱度、大气压力、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风速、风向、雨量、水面蒸发、雨雪传感、光照强度、紫外辐射强度、光和有效辐射、总辐射等项指标。同时可以将数据同步到手机APP、微信和电脑端,适用于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环保等空气质量监测。

应用

环境监测站适用于风景区、高速公路、公园、森林、建筑工地、拆迁工地、煤矿厂、园区、广场、社区、工业区、城市环境管理、住宅小区、大型工矿企业、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垃圾场、搅拌站堆场、码头、道路扬尘环境监测监控中心等场所进行空气清新度、扬尘污染物、噪声和其他气象参数数据的在线监测与预警。

监测报告

2020年8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3.0%,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6.6%,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0.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0.1%。与2019同期相比,优良天数比例上升5.9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下降0.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7μg/m3,同比下降15.0%;PM10平均浓度为34μg/m3,同比下降15.0%;SO2平均浓度为8μg/m3,同比持平;NO2平均浓度为17μg/m3,同比下降10.5%;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平均为0.8mg/m3,同比下降11.1%;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平均为138μg/m3,同比下降8.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