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理藩院」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理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始创于清朝皇太极年间,在顺治年间由附属于礼部改为独立部门,并在清初至总理各国…”)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5 次修訂)
行 1: 行 1:
 理藩院是清朝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始创于清朝皇太极年间,在顺治年间由附属于礼部改为独立部门,并在清初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前兼领对俄罗斯事务。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清亡后,再无藩属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销。
+
[[File:理藩院3.jpg|350px|缩略图|右|<big>理藩院</big>[http://youdi.booyee.com.cn/uploadfile/04710894403.jpg 原图链接][http://youdi.booyee.com.cn/user-bid.jsp?id=68540 来自 布衣书局 的图片]]]
 +
 
 +
''' 理藩院''' [[ 清朝]] 时处理外藩事务的部门,始创于清朝皇太极年间,在[[ 顺治]] 年间由附属于礼部改为独立部门,并在清初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前兼领对[[ 俄罗斯]] 事务。在[[ 光绪]] 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清亡后,再无藩属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销。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在清初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创立理藩院的前身“蒙古衙门”因蒙古部落归附清朝日多,故设立衙门,专管外藩事务负责处理对蒙古的事务。在三年后,将蒙古衙门改为理藩院。随着帝国疆土日渐扩张,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以及西南土司等各个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关,并兼理对俄罗斯帝国的事务。在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将藩院长官“承政”改名为“尚书”,副长官“参政”易名为“侍郎”,助理“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在随后的顺治十六年(1659年),让理藩院尚书、侍郎兼任礼部的官衔,将“理藩院尚书”定为“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将“参政”改名作“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执政的四辅臣认为理藩院管理整个外藩事务,责任重大,附属于礼部不合适,便下谕此后理藩院官员不用兼礼部官衔,理藩院各长官又复称理藩院尚书和理藩院侍郎,同时也规定理藩院官制与六部看齐,并授权理藩院尚书可参与中枢议政。
+
 在清初崇德元年(1636年),[[ 皇太极]] 创立理藩院的前身“蒙古衙门”因蒙古部落归附清朝日多,故设立衙门,专管外藩事务负责处理对蒙古的事务。在三年后,将蒙古衙门改为理藩院<ref>[https://www.y5000.com/whjc/33601.html 理藩院是干什么的?理藩院相当于现在的什么?],中国历史网,2018-09-26</ref> 。随着帝国疆土日渐扩张,理藩院成为管理蒙古、[[ 西藏]] [[ 青海]] 、新疆以及西南土司等各个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机关,并兼理对俄罗斯帝国的事务。在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将藩院长官“承政”改名为“尚书”,副长官“参政”易名为“[[ 侍郎]] ”,助理“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在随后的顺治十六年(1659年),让理藩院尚书、侍郎兼任礼部的官衔,将“理藩院尚书”定为“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将“参政”改名作“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执政的四辅臣认为理藩院管理整个外藩事务,责任重大,附属于礼部不合适,便下谕此后理藩院官员不用兼礼部官衔,理藩院各长官又复称理藩院尚书和理藩院侍郎,同时也规定理藩院官制与六部看齐,并授权理藩院尚书可参与中枢议政。
  
 
==架构==
 
==架构==
  
 理藩院的首长为尚书,名额一人,由满人出任,官阶从一品,统理院内一切事务;副首长是侍郎三人,其中左右侍郎二人由满人出任,蒙古侍郎一人由蒙古贝勒之中选贤出任,官阶从二品;郎中十二人,由宗室一人、满族三人、蒙古八人所组成,官阶正五品,分掌院内各司事务,是处理各项庶务的中级官员;员外郎三十六人,由宗室一人,满族十人、蒙古族廿五人组成,官阶从五品,一般为闲职;堂主事六人,由满族二人、蒙古三人,汉族一人;校正汉文官二人,皆由汉人出任,作翻译工作;司务两人,满族蒙古族各一人;各司主事十人,分别由两个满族官及八个蒙古族官组成;银库司官、司库、司使合共五人,全由满员出任;笔帖式九十五人,分别为满族官三十四个、蒙古官五十五人、汉族官六人,负责翻译奏章、文书抄写、检查奏章满汉蒙三文之间的校注。全院共设官一百七十二人,另有吏一百四十七人协助院务。
+
 理藩院的首长为[[ 尚书]] ,名额一人,由满人出任,官阶从一品,统理院内一切事务;副首长是侍郎三人,其中左右侍郎二人由满人出任,蒙古侍郎一人由蒙古贝勒之中选贤出任,官阶从二品;郎中十二人,由宗室一人、满族三人、蒙古八人所组成,官阶正五品,分掌院内各司事务,是处理各项庶务的中级官员;员外郎三十六人,由宗室一人,满族十人、蒙古族廿五人组成,官阶从五品,一般为闲职;堂主事六人,由[[ 满族]] 二人、蒙古三人,汉族一人;校正汉文官二人,皆由汉人出任,作翻译工作;司务两人,满族[[ 蒙古族]] 各一人;各司主事十人,分别由两个满族官及八个蒙古族官组成;银库司官、司库、司使合共五人,全由满员出任;笔帖式九十五人,分别为满族官三十四个、蒙古官五十五人、汉族官六人,负责翻译[[ 奏章]] 、文书抄写、检查奏章满汉蒙三文之间的校注。全院共设官一百七十二人,另有吏一百四十七人协助院务。
  
 
==衰落==
 
==衰落==
  
 在咸丰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后,兼办对俄外交事务的作用被总理衙门接管。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末新政实行行政改革期间,改名为理藩部,由寿耆出任尚书。清亡后,中古式的外藩概念及封贡体系己不合时宜,在五族共和的理念下,各外藩变成了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国的一部分,理藩部再无存在的必要,遂废。
+
 在[[ 咸丰]] 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后,兼办对俄外交事务的作用被总理衙门接管。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末新政<ref>[http://www.gaosan.com/gaokao/270428.html 清末新政内容],高三网,2020-02-25</ref> 实行行政改革期间,改名为理藩部,由寿耆出任尚书。清亡后,中古式的外藩概念及封贡体系己不合时宜,在五族共和的理念下,各外藩变成了现代民族国家[[ 中华民国]] 的一部分,理藩部再无存在的必要,遂废。
 +
 
 +
==视频==
 +
===<center> 理藩院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多尔衮时期新增机构,理藩院和内院 </center>
 +
<center>{{#iDisplay:l0560ijbprr|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於 2020年3月15日 (日) 18:17 的最新修訂

理藩院清朝時處理外藩事務的部門,始創於清朝皇太極年間,在順治年間由附屬於禮部改為獨立部門,並在清初至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前兼領對俄羅斯事務。在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的清末新政中因改革官制,理藩院改為理藩部。在清亡後,再無藩屬的概念,理藩部被撤銷。

歷史沿革

在清初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創立理藩院的前身「蒙古衙門」因蒙古部落歸附清朝日多,故設立衙門,專管外藩事務負責處理對蒙古的事務。在三年後,將蒙古衙門改為理藩院[1]。隨着帝國疆土日漸擴張,理藩院成為管理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以及西南土司等各個少數民族事務的行政機關,併兼理對俄羅斯帝國的事務。在順治元年(1644年),順治將藩院長官「承政」改名為「尚書」,副長官「參政」易名為「侍郎」,助理「副理事官」為「員外郎,並在隨後的順治十六年(1659年),讓理藩院尚書、侍郎兼任禮部的官銜,將「理藩院尚書」定為「禮部尚書銜掌理藩院事」,將「參政」改名作「禮部侍郎銜協理理藩院事」。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執政的四輔臣認為理藩院管理整個外藩事務,責任重大,附屬於禮部不合適,便下諭此後理藩院官員不用兼禮部官銜,理藩院各長官又復稱理藩院尚書和理藩院侍郎,同時也規定理藩院官制與六部看齊,並授權理藩院尚書可參與中樞議政。

架構

理藩院的首長為尚書,名額一人,由滿人出任,官階從一品,統理院內一切事務;副首長是侍郎三人,其中左右侍郎二人由滿人出任,蒙古侍郎一人由蒙古貝勒之中選賢出任,官階從二品;郎中十二人,由宗室一人、滿族三人、蒙古八人所組成,官階正五品,分掌院內各司事務,是處理各項庶務的中級官員;員外郎三十六人,由宗室一人,滿族十人、蒙古族廿五人組成,官階從五品,一般為閒職;堂主事六人,由滿族二人、蒙古三人,漢族一人;校正漢文官二人,皆由漢人出任,作翻譯工作;司務兩人,滿族蒙古族各一人;各司主事十人,分別由兩個滿族官及八個蒙古族官組成;銀庫司官、司庫、司使合共五人,全由滿員出任;筆帖式九十五人,分別為滿族官三十四個、蒙古官五十五人、漢族官六人,負責翻譯奏章、文書抄寫、檢查奏章滿漢蒙三文之間的校注。全院共設官一百七十二人,另有吏一百四十七人協助院務。

衰落

咸豐十年十二月(1861年1月)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後,兼辦對俄外交事務的作用被總理衙門接管。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清末新政[2]實行行政改革期間,改名為理藩部,由壽耆出任尚書。清亡後,中古式的外藩概念及封貢體系己不合時宜,在五族共和的理念下,各外藩變成了現代民族國家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理藩部再無存在的必要,遂廢。

視頻

理藩院 相關視頻

多爾袞時期新增機構,理藩院和內院

參考文獻

  1. 理藩院是幹什麼的?理藩院相當於現在的什麼?,中國歷史網,2018-09-26
  2. 清末新政內容,高三網,202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