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珐琅彩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珐琅彩瓷
图片来自大纪元

珐琅彩瓷,学名“瓷胎画珐琅”,俗称“古月轩”[1],英文Faience,是以珐琅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白地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并再次烧制的瓷器[2]。珐琅彩瓷在中国古代所有瓷器品类中制备最精[3]、产量最稀,且除去曾少量赏赐蒙古王公达赖喇嘛等人外,一直为清廷独占[4]。因此引来诸多藏家企羡,民国初年被誉为‘至精极美,驰誉寰宇’[5]。珐琅彩瓷最主要的收藏机构是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2]

工艺特点

珐琅彩瓷所用珐琅,最初被用于金属胎珐琅器,即景泰蓝。其成份为含硅酸盐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所用原料多数来自天然矿石,釉料呈现带有光泽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状。[6]

参与人员

由于珐琅彩瓷祇生产过400件,并且全程在皇帝控制之下,所以参与人员可以考证。整理如下[7]

  • 烧炼珐琅料的人员:主管是怡亲王;经办人为郎中海望、员外郎沈喻和唐英;宋七格负责全部炼制工作;邓八格具体操作;胡大有吹釉;太监吴书也是主要的技术人员。
  • 画珐琅的画家:宋三吉、张琦、邝丽南、贺金昆、谭荣、林朝楷、郎士宁

品种

珐琅彩瓷一直收藏于故宫端凝殿左右屋内[4],全部造册登录。

参考文献

  1. 冯先铭 1982, p. 425.
  2. 2.0 2.1 展览概述. 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特展.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2-12-01 [2013-07-03] (中文). 
  3. 冯先铭 1982, p. 426.
  4. 4.0 4.1 朱家缙 1999, p. 92.
  5. 郭葆昌. 瓷器概说. 北京 (中文). 
  6. 丁叙钧 2004, p. 37.
  7. 朱家缙 1999, pp. 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