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瓿是一个中国汉字,拼音为bù,注音为ㄅㄨˋ,左右结构,部首为瓦。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小瓮,同缶。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瓿

拼音; bù

部首; 瓦

五笔; 86:UKGN;98:UKGY

仓颉; YRMVN

释义; 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

笔画; 12

统一码; 74FF

注音; ㄅㄨˋ

四角号码; 01617

GBK编码; EAB3

简介

注:瓿,读上声bù,又读作上声pǒu

[名]

古代器名。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周时期。

繁体字:瓿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瓦 瓿的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

笔顺: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折折捺

基本解释

● 瓿

pǒuㄅㄨˋ、bù

◎ 〔瓿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

◎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古代器名 [vase]。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

汉语字典

[①][pǒu]、[bù]

[《广韵》蒲口切,上厚,并。]

[《广韵》防无切,平虞,并。]

古代容器名。陶或青铜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

音韵参考

[广 韵]:防无切,上平10虞,fú,遇合三平虞并

[平水韵]: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

[粤 语]:pau2

[国际音标]:pu˥˧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蒲口切《集韵》薄口切《正韵》普厚切,$音部。《说文》甂也。《广韵》瓿甊,瓦罂。《五音集韵》瓿甊,小罂。《正韵》甒也。甒即罂也。《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注》瓿甊,小罂。《博雅》瓿,缶也。

又甁也。《扬子·方言》河汾之闲其大者谓之甀,其中者谓之瓿甊。《战国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酱瓿耳。《注》瓿甂也。《前汉·扬雄传》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注》师古曰:瓿,小罂也。

又铜瓿,以盛醯醢臡酱。《博古图》周方斜瓿,肩作电形,类古文楔字,环腹象雷文,如盘丝发,微起乳形。中作黄目状。

又鱼瓿,肩腹闲饰以鱼形。

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音扶。

又《集韵》蒲侯切,音捊。

又《正韵》薄胡切,音蒲。义$同。[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