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生活与命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活与命运》,充满强烈反思意识的苏联长篇小说。瓦·谢·格罗斯曼著。小说完成于1960年。1980年在瑞士出版。英译本随后出版。苏联《十月》杂志1988年第1—4期连载。中译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两部曲的第2部。第1部《为了正义的事业》,发表于1952年。《生活和命运》接续两部曲第1部《为了正义的事业》中的历史事件,包括斯大林格勒前线苏军最困难时期、调动预备部队准备反攻时期,以及展开大反攻、德军保卢斯集团军投降,苏军胜利西进时期3个阶段。通过对前线和后方,德国法西斯集中营和苏联国内集中营、莫斯科卢比扬卡监狱的描绘,以及对农业集体化和1937年大清洗的回顾,展现出苏联军人、科学家、医生、党政领导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命运的广阔画面。其中既有对战争局势的宏观扫描,也有对前线生活的微观描绘;既有对不同时期苏联国内政治氛围的渲染,也有对苏联人民同仇敌忾、互助友爱,以及互相猜忌、明哲保身、官场上的冷漠无情,后方生活与前线形势的不协调现象等的揭示;既有对历史事实的客观的叙述,也有作者本人对社会、战争、民族、人类命运、自由正义等的独特见解的抒发。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在小说中把希特勒的极权主义和斯大林的极权主义,把德国集中营和苏联集中营,把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大肆屠杀苏联人民和斯大林在农业集体化中消灭富农,在大清洗中捕杀异己相互对比,通过对各类人物命运的展示,作者尖锐地提出,为了崇高的目的,是否一定要采取残酷手段,使大量无辜受到伤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联军民流血牺牲,付出重大代价赢得的,但它却为斯大林过去的错误和失算,为他的集权主义和个人迷信充当了有力的“辩护词”。因为斯大林是这一战役的最高统帅,而胜利者是不受审判的。作者表示要写出“全部真实”,即全面真实地揭示出斯大林时代的生活本质。

小说在苏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被称为“苏维埃的《战争与和平》”。小说中充满对历史事实的反思,充满追求真理、寻根究底的哲理激情。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作品。

作者介绍

瓦·谢·格罗斯曼(Василий Семёнович Γроссман,1905—1964), 出生于乌克兰的别尔季切夫市,母亲为犹太人。1929年在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毕业。曾在顿巴斯任化学工程师。1932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初登文坛时曾得到过高尔基的帮助。后来一生坎坷。其作品有中篇小说《格卢卡乌夫》、《人民不朽》,短篇小说《在别尔季切夫城》,长篇小说《斯捷潘·科尔丘金》、《为了正义的事业》和《生活与命运》。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1]。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论文、作品为一条词目;古籍[2]中个别篇章,习惯上认为有特殊意义的,也独立设目。一部著作一般只在一卷出现。少数著作是几个学科不可缺少的,在有关各卷互见。互见条目用(参见第 页)注明。

视频

生活与命运 相关视频

苏联解体后分裂为多少个国家?分裂后的国家又经历了哪些变化?了解这段历史
俄二战经典《生活与命运》精彩赏析:让你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有哪些类型,中学生读书网
  2.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豆丁网,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