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大字是毛泽东刘胡兰题的词。

题词来源

1947年1月8日,阎军七十二师师长艾子谦亲率驻文水县大象镇二一五团一营二连及该镇的地主武装“奋斗复仇自卫队”突袭云周西村,抓走了我地下交通员石三槐、民兵石六儿等及村原农会秘书石五则。在严刑拷打中,石三槐、石六儿坚贞不屈,毫不动摇;石五则却屈膝投降,供出了云周西村的革命干部和党组织。

12日早,盘踞在大象镇的阎军二一五团第一营营长、副营长等带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所有路口,严令不许任何人出村。

刘胡兰已无法脱身。她为了不牵连群众,放弃了继母让她到隔壁坐月子的邻居家暂避的建议,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这 3件宝贵纪念品交给继母。不久,她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被带到村头的观音庙里接受审问。阎军官问:“你是共产党员吗?”刘胡兰回答:“是。”他问:“你们村还有别的共产党员吗?”她答:“没有了,就我一个。”他问:“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她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他问:“你不知道做共产党是要掉脑袋的吗?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她答:“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他问:“你自白不自白?”她答:“要我自白办不到!”……说罢,她带着不屑的神情大踏步走向刑场。

她阔步走向刑场时,另外6位同志被打得遍体鳞伤已站在那里。阎军连长许得胜宣读了7人的“罪状”。她站在庙台下面向南,离铡刀1丈远。随后,机枪连指导员大胡子张全宝威逼村民道:“你们说,这7个人是好人,是坏人?”村民们连连回答:“是好人,是好人呐!”阎兵慌了,把机枪调来冲着村民,不准他们再说下去。

气极败坏的阎军首先当着广大群众和刘胡兰的面,以极其残暴的手段当场用铡刀将那 6人全铡死,造成重大惨案,企图震慑群众,以达摧毁人民民主政权的险恶目的。铡刀旁只剩下刘胡兰一人,铡刀底座被鲜血染红了,刀刃被崩卷了。一些村民不忍再看,偷偷背过身去。这时,大胡子走到她面前,问:“你怕不怕?自白不自白?”刘胡兰眼冒怒火,坚决地回答:“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寒风中,她慢慢把头转向母亲和小妹爱兰的那个方向,深情地望了一眼,然后似在人群中寻找着父亲的身影。阎兵强行把她的头扭转过去,不让她回望亲人们。面对阎军的凶残和革命群众的牺牲,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愤怒地瞪着大胡子大声喝问:“我咋个死法?”大胡子恶狠狠指指那 6 位身首分离者说:“一个样!”阎兵再次威逼村民充当刽子手,但依然没人响应,于是他们再次架起机枪,企图伤害村民。

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说罢,她甩开押解她的阎兵,腾、腾、腾地走到铡刀跟前,从容躺在洒满烈士鲜血的冰冷铡刀上,面朝向东深情地望向她的亲人们。叛徒石五则害怕了,抓了把稻草盖在她的脸上,但被她扯了下来。铡刀落下,鲜血喷洒,浸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刘胡兰就这样献出 15 岁的花季生命。[1]

诗词

《刘胡兰祭》

刘家有女,胡兰是名。

云周西村,投身革命。

少年即入党,巾帼建奇功。

叛徒嘴脸恶,阎匪铡刀凶。

烈士信念坚,不为名利动。

视死竟如归,坚贞兼英勇。

遗范垂后世,风采映苍穹。

主席毛泽东,感而撰其铭。

落笔仅八字,千载壮忠魂: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创作轶事

1947年2月15日,记者李宏森深入了解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件,在《晋绥日报》上发表文章进行报道。他的文章恰好被张仲实看到。张仲实是著名的马列理论家和翻译家,当时正担任“延安各界慰问团”副团长,率团到山西各地慰问解放军将士。

张仲实被刘胡兰的壮举所感动,向吕梁地区的有关同志询问后,请慰问团的缪海棱和白凌云两位同志亲临云周西村进一步了解详情,并慰问刘胡兰的家属。这时吕梁地区决定为刘胡兰竖立一块石碑,邀请张仲实题写碑文。张仲实认为刘胡兰的英雄事迹非比寻常,谦虚地表示自己写不太合适,回到延安向中央负责同志汇报,请他们来写。

1947年3月中旬,张仲实完成慰问任务,回到瓦窑堡,向任弼时作工作报告,重点讲述了刘胡兰,并提出希望毛主席题词。同年3月26日,毛主席知道后,内心极为震动。他轻轻念道:“刘胡兰!刘胡兰!”眼眶瞬时变得通红,泪水几乎要决堤而出,又沉痛地长叹一口气,才挥毫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这幅题词很快就送到了文水县,但当时敌人对革命势力大举围追堵截,兵荒马乱之中不知道遗失到了何处。

1956年底,共青团山西省委纪念刘胡兰牺牲十周年,向毛主席提出了再次题词的请求。1957年1月9日,毛主席再次泼墨挥写“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字。三天后,这一幅题词送到云周西村刘胡兰烈士陵园,并被镌刻在丰碑之上。[2]

对毛泽东曾再次题词的这一重要史实,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出版的 《毛泽东年谱》 中也书了必要的一笔:1月12日,这一重新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于不同年代为一个人两次题写同样内容的词,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谁先树其为典型

杜杰后来回忆 (据 2008 年 9 月由文水县史志办公室编纂、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水解放纪事》 一书,郭维屏的回忆也节选自该书):胡兰同志就义的噩耗,我是在她就义的那天下午得知的。那天下午,我们武工队正在二区一带活动。云周西村一个民兵跑来告我,说胡兰子被敌人用铡刀铡了,就义时表现得十分刚烈……回到神堂村 (注:中共文水县委驻地),我立即向当时文水县委书记作了汇报。书记说:这种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要向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宣传。

随即,文水县五区区委书记王瑞编写了一篇刘胡兰就义的小教材,教育党员向刘胡兰学习。

时任中共文水县委组织部长郭维屏也曾回忆:刘胡兰 1 月 12 日牺牲,2 月 2 日我军就重新攻克文水县城。一天,当时的县委书记说:延安各界慰问团张仲实、吴满有等同志,昨天听了我关于刘胡兰同志生前和牺牲情况的汇报,明天要我们作详细情况的汇报。待第二天汇报后的晚上,县委书记向县委副书记石玉、宣传部长刘光和我传达了慰问团的意见,其中一项是文水县要修建刘胡兰烈士陵园。

据现有资料看,杜杰最先将刘胡兰慷慨就义的事情报告给文水县委,而文水县委最先主张让干部群众学习刘胡兰的革命精神。刘胡兰等壮烈牺牲不久,新华社吕梁分社记者李宏森随人民解放军某部挺进文水县阎占区。当他听到云周西村这一流血大惨案后,立即赶到云周西村,采访了知情的陈德照、石世芳等区干部和村民,很快写完报道刘胡兰等人英雄事迹的文章。

此文经新华社吕梁分社负责人审定后,向新华社晋绥总分社发了两条消息:一是《刽子手阎锡山屠杀文水人民,云周西村农民多人惨死于阎军铡刀铁蹄之下》;二是 《女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后一稿用 400 多字,既颂扬了刘胡兰面对凶恶的敌人顽强斗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又揭示了阎军惨无人道的罪行。这两条消息,经过晋绥总分社编辑修改后转发新华总社。总社分别于 1947 年 2 月 3日、4 日向全国解放军各报发了通稿。紧接着,延安 《解放日报》 和 《晋绥日报》 于 5日、6 日先后刊登了这两条消息。 《晋绥日报》 在详细刊登关于刘胡兰英勇就义有关报道的同时,还配发了一篇评论,号召全国人民、全体党员向刘胡兰学习,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平、民主而奋斗。 《解放日报》 也于同日登载了题为 《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 — 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 的文章。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7 年 3 月也广播了这则电文。2 月 6 日 《晋绥日报》 所载“新华社吕梁 4 日电”称:文水阎匪军于 1 月 12 日屠杀我云周西村居民 (见 5 日本报),17 岁 (注:指虚岁,实际 15 周岁) 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同志,威武不屈,慷慨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无产阶级品质。阎匪军将我刘胡兰同志等逮捕后,当众审问。阎军问:“刘胡兰是否共产党员?”她答:“是!”阎军再问她:“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是为老百姓做事的!”阎军又问:“今后你是否还要给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穷极卑鄙之阎匪,想用酷刑威逼她投降,当着她的面前,用切草铡刀铡死了 70 多岁的老人—— — 我陈区长之伯伯陈柱天 (注:指陈树荣) 及石世辉等几个人。

阎匪以为这样就可使刘胡兰同志屈服,当即对她施以诱骗,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我们的这位女青年同志坚决地回答敌人:“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刚毅的刘胡兰回答:“死有什么可怕!”英勇坚强的刘胡兰同志从容地躺到切草刀下面,大声地说:“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 17 岁,也是这个样子。”在场的全村父老,对阎匪暴行怀着深沉的愤恨,痛悼这位人民女英雄的英勇赴义。为表示对这位中国人民最勇敢的女儿的崇敬,全村决定为她立碑来永远纪念。

我党著名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张仲实,在发现和提议往更广大范围内树刘胡兰为榜样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不仅立即指导和建议当地干部要开展学习刘胡兰的活动,而且还及时上报中央并建议中央大力宣传。中央同意了这个建议且提请毛主席给烈士题词。正是由于他的努力,刘胡兰英勇牺牲的革命事迹后来才得以因毛泽东的著名题词而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获知英雄就义的消息后深受感动而宣传其事迹者不乏以上革命干部及新闻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有着澎湃的革命激情和敏锐的职业灵感及责任。[3]

1947 年,董小吾任晋绥军区战斗剧社“土改宣传队”队长。2 月,剧社随晋绥独立二旅在文水县开栅镇驻扎。离此不远的文水县云周西村发生国民党屠杀刘胡兰等党员和革命群众的恶性事件后,在武装人员的保护下,战斗剧社立即派成员魏风赶赴云周西村调查了解。经 7 天调查,刘胡兰牺牲时的情况逐渐清晰,他很快 (仅在她牺牲后 22 天内) 写出五幕话剧 《刘胡兰》。此剧在为解放文水的参战部队演出期间,演到敌军连长要用铡刀铡死刘胡兰这一段情节时,台下群情激愤,有个战士甚至突然推上子弹,对准敌连长扮演者就要开枪,幸亏旁边的几个同志及时阻拦才未出事。

1948 年初,战斗剧社随部队从晋绥根据地向南来到山西吉县的一个村子并成立了由魏风、董小吾、刘莲池、严寄洲等人组成的创作组,开始创作歌剧 《刘胡兰》。在编写演出过程中,贺龙指示:刘胡兰是“中国的卓亚”,剧社一定要编好演好她。为尽快创作出新剧本,导演董小吾等人白天一边演出一边讨论细节,晚上就趴在老乡家的小炕桌上突击写剧本并完成了谱曲。几乎每天写一场,仅用 10 天就将剧本写好。随即投入排练。当时村子里的老百姓都来看排练。当排练到刘胡兰被杀害这场戏时,在一边看的老百姓就开始哭,演员们和导演董小吾也开始哭。在吉县排练几天后他们赶赴山西河津县继续排练并准备首场演出。万万没想到首场演出非常成功。演出时,台下观众个个义愤填膺、摩拳擦掌,特别是战士们不停地高呼“为刘胡兰报仇!”首演后,战士们纷纷请战,群众们哭个不停。

随后, 《刘胡兰》 剧组又随军渡过黄河来到陕西,为战斗在一线的解放军战士演出。董小吾清晰记得,那次,一直不爱看戏的时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彭德怀坐在他身边一根木头上看完整个歌剧 《刘胡兰》,边看边不停地擦眼泪。次日散步时还专门把几个主创人员叫过去说:“昨晚这个戏很好,就是要排这种鼓舞战士士气、增加战斗力的好戏,这就是文艺工作者对解放战争最大的贡献。”

歌剧 《刘胡兰》 前后演出 100 多场,主要是在战役打响之前给战士们演出,效果非常好,战士们往往都高喊着“为刘胡兰报仇!”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严寄洲当时演大胡子连长,因塑造人物特别逼真形象,常有战士会对着正在演出的严寄洲要向他开枪,好在都被及时制止了。为了保证演员的安全,董小吾在每次演出前都会告诫观看的战士,让大家检查一下枪中是否有子弹,避免发生意外。[4]

视频

永远的英雄 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