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骨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9 次修訂)
行 1: 行 1:
'''甲骨文''' (中国古代文字)
+
 
 
[[File:201711251511604748948 8.jpg|缩略图|400px|[https://pic.sogou.com/d?query=%BC%D7%B9%C7%CE%C4&mode=1&did=3#did2 原图链接][http://news.jstv.com/a/20171125/162784.shtml 图片来源于荔枝网]]]
 
[[File:201711251511604748948 8.jpg|缩略图|400px|[https://pic.sogou.com/d?query=%BC%D7%B9%C7%CE%C4&mode=1&did=3#did2 原图链接][http://news.jstv.com/a/20171125/162784.shtml 图片来源于荔枝网]]]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
'''甲骨文''',('''英語: Oracle''' ) 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 契文]] ”、“[[ 甲骨卜辞]] ”、[[ 殷墟文字]] 或“[[ 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 中国]] 商朝时期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 河南省]][[ 安阳市]] 殷墟。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
 
 +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 河南]] 省安阳市殷墟,是[[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
 
TA说
+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记忆工程]] 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行 19: 行 21:
 
 性    质: 目前考证的中国最早的汉字  
 
 性    质: 目前考证的中国最早的汉字  
  
 最早发现者:王懿荣  
+
 最早发现者:[[ 王懿荣]]
  
 
 数    量: 5000个字  
 
 数    量: 5000个字  
行 25: 行 27:
 
 确    认 :1500个字
 
 确    认 :1500个字
  
 未破解: 3500个字
+
 未破解: 3500个字<ref>[https://travel.sina.cn/domestic/news/2017-07-21/detail-ifyihrit1120895.d.html?vt=4 中国文字博物馆悬赏求认字单个甲骨文奖10万元],新浪网,2019-07-21</ref>
  
 创造时期: 奴隶社会
+
 创造时期: [[ 奴隶社会]]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行 33: 行 35: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 ;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
 商代晚期自[[ 盘庚]] 迁殷至[[ 商纣王]] 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 董作宾]] 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 小辛]] [[ 小乙]] [[ 武丁]] ;第二期:[[ 祖庚]] [[ ]] ;第三期:[[ 廪辛]] [[ 康丁]] ;第四期:[[ 武乙]] [[ 文丁]] ;第五期:[[ 帝乙]] [[ 帝辛]]
  
 
 一、雄伟期
 
 一、雄伟期
行 54: 行 56: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
  
 
==记载内容==
 
==记载内容==
 
+
[[File:Timg确定.jpg |缩略图|400px|甲骨文与现代汉字]]
 
 主要有四项:
 
 主要有四项: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一) 经过加工和刮磨的龟甲和兽骨,由专门负责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们的边缘部位刻写上记述这些甲骨的来源和保管情况的记事文字,称"记事刻辞";
  
(二) 卜官在占卜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
(二) [[ 卜官]] [[ 占卜]] 时,用燃着的紫荆木柱烧灼钻凿巢槽,使骨质的正面裂出"卜"形状的裂纹,这种裂纹叫作"卜兆",是据以推断卜问事情吉凶的依据。在时代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写出占卜进行顺序的数字,这种数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三) 甲骨文的主体部分是卜辞,即占卜活动结束后记录占卜活动进行情况与结果的刻辞。 大多刻写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写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
(四) 以[[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的六十个干支名称的干支表,可说是我国最早的日历。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另外,甲骨文中还有一些当时学习刻写卜辞的人练习刻写的作品,称为"习刻"或"习契"。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
 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记录。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有些占卜的内容关于天气,有些是农作收成,也有问病痛、早生贵子的,而打猎、作战、[[ 祭祀]] 等大事,更是需要卜问了!所以甲骨文的内容可以隐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同时,甲骨文与古老建筑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说建筑记载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从甲骨文中许多有关建筑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国远古时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及其发展脉络。
行 79: 行 83:
  
 
==文字特点==
 
==文字特点==
 
+
[[File:Timg (1)其实.jpg|缩略图|400px|甲骨文与现代汉字]]
 +
[[File:Timg (2)安抚.jpg|缩略图|400px|甲骨文与现代汉字]]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
  
行 103: 行 108:
  
 
==书法特点==
 
==书法特点==
 +
 +
[[File:949135 6gvspo0y.jpg|缩略图|400px|甲骨文]]
 +
[[File:141134989.jpg|缩略图|400px|甲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800多字。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 郭沫若]] 在1937年出版的[[ 《殷契粹编》]] 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
+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 罗振玉]] [[ 《殷虚书契菁华》]] 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
  
 
 甲骨文风格类型: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
 
 甲骨文风格类型: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
行 113: 行 121: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罗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 罗振玉]] 。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 章钰]] [[ 高德馨]] [[ 王季烈]] 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 董作宾]] [[ 商承祚]] [[ 唐兰]] [[ 于省吾]] 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
  
 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
 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 金文]] [[ 战国]] 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有的学者更认为,甲骨文的“书体”在甲骨断代和碎片的缀合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①。书法形体取决于书写人的技术与手法。它的流行受习惯的崇尚而具有时间性。用书体来测量某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风尚,可以大体上窥见一斑。并指出:
 
 有的学者更认为,甲骨文的“书体”在甲骨断代和碎片的缀合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①。书法形体取决于书写人的技术与手法。它的流行受习惯的崇尚而具有时间性。用书体来测量某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风尚,可以大体上窥见一斑。并指出:
  
 武丁时期的书法,气魄雄伟,峻敖瑰丽。即使中小字体也是工整秀丽,但无论大中小字体,无一处不表现出这一时期书法方面的熟练,深邃的造诣;祖庚祖甲时期,主要在严饬工整方面下工夫,与后世书家比拟,颇有欧阳率更的风趣;禀辛康丁时代,一部分沿袭了祖庚祖甲时工整的作风,但大多逐渐衰退,趋向潦草苟且;武乙时期的大字,粗疏古拙,劲削而带有暴戾的气氛;文丁武丁的作品,又是五花八门,百体杂陈,在书法上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有的骨骼开张,有放逸之趣,有的细小娟秀,有簪花之格。
+
 武丁时期的书法,气魄雄伟,峻敖瑰丽。即使中小字体也是工整秀丽,但无论大中小字体,无一处不表现出这一时期书法方面的熟练,深邃的造诣;祖庚祖甲时期,主要在严饬工整方面下工夫,与后世书家比拟,颇有[[ 欧阳率更]] 的风趣;禀辛康丁时代,一部分沿袭了祖庚祖甲时工整的作风,但大多逐渐衰退,趋向潦草苟且;武乙时期的大字,粗疏古拙,劲削而带有暴戾的气氛;文丁武丁的作品,又是五花八门,百体杂陈,在书法上颇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有的骨骼开张,有放逸之趣,有的细小娟秀,有簪花之格。
  
 
 可见,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是为学者们所公认的。
 
 可见,甲骨文的书法艺术是为学者们所公认的。
行 129: 行 137:
 
 甲骨文有完整的内容和形式。它一般包括叙辞(为贞卜日期和贞人名)、命辞(所问之事)、占辞(为商王亲自视兆占问吉凶)、验辞(刻记占卜结果)等项,故又称甲骨文为卜辞。刻辞的排列也很有规律,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但一般是先横后竖。一片甲骨上少则数字,多则上百字。其章法布置毫无做作气,错落自然,浑然一体,变化无穷,一片天机。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体现了殷代贞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匠心,不愧为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甲骨文有完整的内容和形式。它一般包括叙辞(为贞卜日期和贞人名)、命辞(所问之事)、占辞(为商王亲自视兆占问吉凶)、验辞(刻记占卜结果)等项,故又称甲骨文为卜辞。刻辞的排列也很有规律,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从右至左,或从左至右,但一般是先横后竖。一片甲骨上少则数字,多则上百字。其章法布置毫无做作气,错落自然,浑然一体,变化无穷,一片天机。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体现了殷代贞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和艺术匠心,不愧为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著书法热的兴起,甲骨文书法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重视。但由于甲骨文书法创作毕竟不过百年的历史,还没有十分成熟的临习与创作方法可供借鉴。以怎样的笔法去研习这一古老的书体,成为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亟需解决的一道课题。沙曼翁先生认为:“写甲骨把笔要轻,运笔要活,要学‘大米’的刷字。要中、侧锋互用,既要写出毛笔的韵味,又要有刀的感觉。”是极为精辟的见解。尽管甲骨文是由锲刻而成,但书写的痕迹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在临习甲骨文时既要体现锲刻的感觉,更要表现书写的味道。起笔微逆入纸,提笔中锋运行,驻笔平出空收。在行笔时切忌出现楷书的顿挫之法,笔致要简率、质直和畅达。尤其是要做到搭笔即成的迅捷运笔方式,做到急缓适中。临习甲骨文尽管以中锋为主,但要间或辅之以侧锋,以增其韵。甲骨文的转折,一般应断而再起,且不可一笔带过,形成圆转之状,而失去了甲骨文方整峻拔的特质。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著书法热的兴起,甲骨文书法得到了广大书法家的重视。但由于甲骨文书法创作毕竟不过百年的历史,还没有十分成熟的临习与创作方法可供借鉴。以怎样的笔法去研习这一古老的书体,成为从事甲骨文书法创作者亟需解决的一道课题。[[ 沙曼翁]] 先生认为:“写甲骨把笔要轻,运笔要活,要学‘大米’的刷字。要中、侧锋互用,既要写出毛笔的韵味,又要有刀的感觉。”是极为精辟的见解。尽管甲骨文是由锲刻而成,但书写的痕迹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在临习甲骨文时既要体现锲刻的感觉,更要表现书写的味道。起笔微逆入纸,提笔中锋运行,驻笔平出空收。在行笔时切忌出现楷书的顿挫之法,笔致要简率、质直和畅达。尤其是要做到搭笔即成的迅捷运笔方式,做到急缓适中。临习甲骨文尽管以中锋为主,但要间或辅之以侧锋,以增其韵。甲骨文的转折,一般应断而再起,且不可一笔带过,形成圆转之状,而失去了甲骨文方整峻拔的特质。
  
 
 最后,尚需指出,临习甲骨文,除掌握上述笔法外,平时要多读甲骨文拓片,品味其线条、结字以及高古的气息。同时,坚持临写小篆和金文,多读一些文字学著作,这对学习甲骨文很有帮助。
 
 最后,尚需指出,临习甲骨文,除掌握上述笔法外,平时要多读甲骨文拓片,品味其线条、结字以及高古的气息。同时,坚持临写小篆和金文,多读一些文字学著作,这对学习甲骨文很有帮助。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篇《殷本纪》,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物资料可作印证。
+
[[File:948770 3i76ya4s.jpg|缩略图|400px|甲骨文]]
 +
[[ 司马迁]] [[ 《史记》]] 中有一篇[[ 《殷本纪》]] ,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因为没有当时的文字记载和留存的实物资料可作印证。
  
 
 本世纪初,罗振玉在他搜集的甲骨中,发现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
 
 本世纪初,罗振玉在他搜集的甲骨中,发现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
行 144: 行 153:
 
===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
 
===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 东汉]][[ 许慎]] [[ 《说文解字》]] 。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
 
 +
在甲骨文以前,从考古材料来看,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完全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年。
 +
 
 +
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一些符号之后又在昌乐龙山文化发掘出中国最早的文字和陶寺遗址中发现的朱书文字。[[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大多数比较简单,郭沫若称半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字的性质。
 +
 
 +
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一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准确来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王朝时期文字。
 +
 
 +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发布会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出席会议人员主要来自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博机构,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
  
在甲骨文以前,从考古材料来看,我国境内已有很多尚未完全成熟的文字符号出现。从史书记载来看,《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世本》都记载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许慎的《说文》序把《系辞传》的说法和仓颉的传说结合起来,说:“及神家氏结绳 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航之迹,知分理之可 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刈,万品以察。”黄帝的时代大约在公元前两千五六百年, 甲骨文 最早的不超过公元前1300 。30年代在山东章丘县城子崖发掘的龙山文化陶片中就发现了 些符号之后又在昌乐龙山文化发掘出中国最早的文字和陶寺遗址中发现的朱书文字。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号,它是由刻画的几何线条构成的, 多数比较简单,郭沫若称 坡彩陶上的符号有文 的性质。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发现有符号,有的符号上还涂有色彩。这些符号都刻画在陶器表面极显著的位置。有的符号象是太阳或月亮从山上升起的样子。另外在青海马家窑文化、郑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发现有符号。这些符号有的是同图纹合在 起,有的明显地区别于彩陶纹饰,这些符号虽是简单的、零星的、无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国文 的雏形,可以说中国文字的诞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历史。所以,准确来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王朝时期文字。
+
== 关视频==
 +
{{#ev:youku|XNDQwNDYzOTIwOA|640|center|<big> 甲骨文 发现120周 一大半字 不认识 破译 一字 奖励10万</big>|frame}}
 +
==参考资料==
  
2017年12月26日,甲骨 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在故宫博 院举行。发布会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出席会议人员主要来自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博机构,以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
+
[[Category:790  文物 考古總論]]

於 2022年7月12日 (二) 09:55 的最新修訂

甲骨文,(英語: Oracle )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商朝時期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諮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甲骨文

外文名: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又   名: 又稱契文、甲骨卜辭、龜甲獸骨文

發現地:河南省安陽市殷墟

性   質: 目前考證的中國最早的漢字

最早發現者:王懿榮

數   量: 5000個字

確   認 :1500個字

未破解: 3500個字[1]

創造時期: 奴隸社會

發展歷程

甲骨文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商代晚期自盤庚遷殷至商紂王共約273年,經歷8世12王,這一時期的甲骨文也應有早晚先後之分。對商代甲骨的分期斷代研究,有多種說法,如今主要採用的是董作賓依據世系、稱謂、貞人等十項標準劃分的五期說,即第一期: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第三期:廩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謹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

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蹟。


記載內容

甲骨文與現代漢字

主要有四項:

(一) 經過加工和刮磨的龜甲和獸骨,由專門負責的卜官保管。卜官在它們的邊緣部位刻寫上記述這些甲骨的來源和保管情況的記事文字,稱"記事刻辭";

(二) 卜官占卜時,用燃着的紫荊木柱燒灼鑽鑿巢槽,使骨質的正面裂出"卜"形狀的裂紋,這種裂紋叫作"卜兆",是據以推斷卜問事情吉凶的依據。在時代較早的甲骨卜兆下面,刻寫出占卜進行順序的數字,這種數字也叫"兆序";

(三) 甲骨文的主體部分是卜辭,即占卜活動結束後記錄占卜活動進行情況與結果的刻辭。 大多刻寫在甲骨的正面,也有部分刻寫在反面的;

(四) 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組成的六十個干支名稱的干支表,可說是我國最早的日曆。

另外,甲骨文中還有一些當時學習刻寫卜辭的人練習刻寫的作品,稱為"習刻"或"習契"。

甲骨文的內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的記錄。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問,有些占卜的內容關於天氣,有些是農作收成,也有問病痛、早生貴子的,而打獵、作戰、祭祀等大事,更是需要卜問了!所以甲骨文的內容可以隱略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歷史發展的狀況。

同時,甲骨文與古老建築的造型非常的接近,可以說建築記載也是甲骨文的一大起源。從甲骨文中許多有關建築的字形上,可以了解中國遠古時代建築的結構形式及其發展脈絡。

甲骨文「高」字。從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斷在商代已有了一種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築了。其下部應該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這是私有制抬頭和家庭出現後的一種建築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棟既有屋頂又有牆身的建築。牆的出現,在中國遠古時代是個了不起的創造。用牆圍合而得到的室內空間,比只用屋頂的要高大得多,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義。

甲骨文「宮」字。它可以看成在一個大屋頂下罩着兩個(或兩個以上)室內空間的房子。這是一種專供統治階級使用的十分講究的高大建築物。

文字特點

甲骨文與現代漢字
甲骨文與現代漢字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陽小屯一帶,因為這裡曾是商代後期商王盤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稱為「殷」。

商滅國,遂成為了廢墟,後人便以「殷墟」名之。因此,甲骨文也稱「殷墟文字」。其內容絕大多數是王室占卜之辭,故又稱「卜辭」,或「貞卜文字」。這種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稱「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財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一共三個基本要素。

從甲骨上的文字看,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體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鐫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從用筆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堅硬的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刻時多用直線,曲線也是由短的直線接刻而成。其筆畫粗細也多是均勻;由於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數線條呈現出中間稍粗兩端略細的特徵,顯得瘦勁堅實,挺拔爽利,並且富有立體感。

就結字而言,甲骨文外形並且多以長方形為主間或少數方形,具備了對稱美或者一字多形的變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結字上還具有了方圓結合,開合輯讓的結構形式,有的字還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圖畫的痕跡,具有文字最初發展階段的稚拙和生動。

從章法上看,卜辭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錯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雖有疏密變化,但全篇能行氣貫串、大小相依、左右相應、前後呼應的活潑局面。並且,字數多者,全篇安排緊湊,給人以茂密之感,字數少者又顯得疏朗空靈,總之,都呈現出古樸而又爛漫的情趣。

產生背景

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氣候、收成、征伐、田獵、病患、生育、出門,等等,無不求神問卜,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止。於是,占卜成了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設置了專門的機構和卜官。有刻辭的甲骨,都作為國家檔案保存起來,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辭成為研究商代歷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從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已知,殷商時期,國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

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使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

書法特點

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記錄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經濟情況,主要指中國商朝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吉凶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內容一般是占卜所問之事或者是所得結果。殷商滅亡周朝興起之後,甲骨文還使用了一段時期,是研究商周時期社會歷史的重要資料。甲骨文其形體結構已有獨立體趨向合體,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形聲字。它上承原始刻繪符號,下啟青銅銘文,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被稱為「最早的漢字」。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演變而來。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2800多字。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系統文字,也是比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點橫撇捺、疏密結構,,確實初具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要旨,孕育着書法藝術的美,很值得欣賞與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編》的序言中,就對其書法體現非常讚賞:「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文字作風且因人因世而異,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渾,帝乙之世,文咸秀麗。而行之疏密,字之結構,迴環照應,井井有條……足知現存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

鐘王顏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書法家。殷代的「鐘王顏柳」們,就是那些書刻卜辭的史官卜人。正是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貴的上古書法作品。若就甲骨文書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會發現早期字體較大,像羅振玉《殷虛書契菁華》所收錄的許多武丁時期的卜辭,非常大氣、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時代,字變得細小委瑣;至於西周甲骨文則更是細若粟發。

甲骨文風格類型:一是勁健雄渾型、二是秀麗輕巧型、三是工整規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豐腴古拙型。總之儘管甲骨文是契刻出來的文字,但筆意充盈,百體雜陳,或骨格開張,有放逸之趣;或細密絹秀,具簪花之格,字裡行間,多有書法之美。

所謂「甲骨文書法」,大抵有兩層意思。

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體結構、書法特徵為宗,加以工整地摹寫而成的書法作品。這類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組合為新句子。內容是新的,字卻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筆文字一般饒富雅趣。但是甲骨文總共才二千多字,其中還有不少尚未釋出的怪字(特別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場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沒有的字,而所書寫的對聯、題詞中又無法代替,就只好進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討救兵。進行這項創作的首要人物是羅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餘,將甲骨文用毛筆書寫成楹聯,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繼之有章鈺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創作。一些古文字學前輩如董作賓商承祚唐蘭於省吾等也擅長甲骨文書法,這是本真意義上的甲骨文書法作品。

另一層意思是指借鑑甲骨文特徵加以自行創作的現代書法作品。他們將甲骨文視作一種靈感,僅僅是藝術創作中的一點啟示,而並不在於追求「形似」。因此,他們並不嚴格按甲骨文的書法特徵去寫,可能是綜合了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等多種古文字的特點而創作。這樣的書法藝術與古文字學雖有關係,但不是亦步亦趨。

有的學者更認為,甲骨文的「書體」在甲骨斷代和碎片的綴合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①。書法形體取決於書寫人的技術與手法。它的流行受習慣的崇尚而具有時間性。用書體來測量某一時期文化和藝術的風尚,可以大體上窺見一斑。並指出:

武丁時期的書法,氣魄雄偉,峻敖瑰麗。即使中小字體也是工整秀麗,但無論大中小字體,無一處不表現出這一時期書法方面的熟練,深邃的造詣;祖庚祖甲時期,主要在嚴飭工整方面下工夫,與後世書家比擬,頗有歐陽率更的風趣;稟辛康丁時代,一部分沿襲了祖庚祖甲時工整的作風,但大多逐漸衰退,趨向潦草苟且;武乙時期的大字,粗疏古拙,勁削而帶有暴戾的氣氛;文丁武丁的作品,又是五花八門,百體雜陳,在書法上頗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情景,有的骨骼開張,有放逸之趣,有的細小娟秀,有簪花之格。

可見,甲骨文的書法藝術是為學者們所公認的。

此外,甲骨文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它一般是用刀直接刻字,有的刻好後還填以硃砂,也有個別不是刀刻而是用硃砂直接寫成的。所以,甲骨文的刀法就體現了它的筆意。從刻劃的線條犀利蒼勁來看,刀法也很熟練。線條起止有度、轉折恰當,且有粗有細,有長有短,說明有用單刀,也有用雙刀的。字形結構一般呈瘦長形,有大小、長短、方圓之別;各種長短線條的排列疏密有序,各種橫豎斜直線的組合也恰如其分,既保持了平衡對稱的結構,又表現出豐富而有變化的筆意。同時,甲骨文還具備了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六書」的漢字構造法則,既是成熟的文字,也是高水平的書法藝術。

甲骨文有完整的內容和形式。它一般包括敘辭(為貞卜日期和貞人名)、命辭(所問之事)、占辭(為商王親自視兆占問吉凶)、驗辭(刻記占卜結果)等項,故又稱甲骨文為卜辭。刻辭的排列也很有規律,或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或從右至左,或從左至右,但一般是先橫後豎。一片甲骨上少則數字,多則上百字。其章法布置毫無做作氣,錯落自然,渾然一體,變化無窮,一片天機。無論從哪方面看,都體現了殷代貞人高度的藝術技巧和藝術匠心,不愧為中國最早的書法藝術。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伴隨著書法熱的興起,甲骨文書法得到了廣大書法家的重視。但由於甲骨文書法創作畢竟不過百年的歷史,還沒有十分成熟的臨習與創作方法可供借鑑。以怎樣的筆法去研習這一古老的書體,成為從事甲骨文書法創作者亟需解決的一道課題。沙曼翁先生認為:「寫甲骨把筆要輕,運筆要活,要學『大米』的刷字。要中、側鋒互用,既要寫出毛筆的韻味,又要有刀的感覺。」是極為精闢的見解。儘管甲骨文是由鍥刻而成,但書寫的痕跡依然存在,因此,我們在臨習甲骨文時既要體現鍥刻的感覺,更要表現書寫的味道。起筆微逆入紙,提筆中鋒運行,駐筆平出空收。在行筆時切忌出現楷書的頓挫之法,筆致要簡率、質直和暢達。尤其是要做到搭筆即成的迅捷運筆方式,做到急緩適中。臨習甲骨文儘管以中鋒為主,但要間或輔之以側鋒,以增其韻。甲骨文的轉折,一般應斷而再起,且不可一筆帶過,形成圓轉之狀,而失去了甲骨文方整峻拔的特質。

最後,尚需指出,臨習甲骨文,除掌握上述筆法外,平時要多讀甲骨文拓片,品味其線條、結字以及高古的氣息。同時,堅持臨寫小篆和金文,多讀一些文字學著作,這對學習甲骨文很有幫助。

歷史價值

甲骨文

司馬遷《史記》中有一篇《殷本紀》,詳細記載了商王朝的世系和歷史。過去史學界許多人對這些記載將信將疑,因為沒有當時的文字記載和留存的實物資料可作印證。

本世紀初,羅振玉在他搜集的甲骨中,發現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證實了這些甲骨的出土地小屯就是《史記》中所說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

此後,學者王國維對甲骨卜辭中所見的商代諸先王、先公,對照《史記》記載作了詳細的考證,證實了《史記》中《殷本紀》的可信性。殷墟是商朝第10代王盤庚於公元前1318年,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附近)遷到殷(小屯村一帶),從此歷經至8代12王,在此建都達273年之久。這些研究成果,把中國有考據可信的歷史提早了一千年。

從一片殷商甲骨上文字的發現和認定,由此發展到肯定了一個距今3000多年、長達600多年的朝代,這是多麼了不起的發現!這樣就把本世紀20年代一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可信歷史始於西周的「疑古」思潮,予以徹底的否定。

甲骨文的文字學價值

甲骨文在漢字漫長的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漢字的鼻祖是當之無愧的。我國漢字的萌芽,大約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劃符號。但這些刻劃文字雖已具備了文字的雛形,但都是一些簡單的符號和單字,無完整的體系和規律。真正具有一定的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據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複的單字4500個左右,已識單字在1700個左右,而這些單字還不是當時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寶貴資料。中國的文字萌芽較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發現了各種刻劃符號,成為中國文字的雛形,經過二三千年的孕育、發展,到了商代,中國的文字達到基本成熟階段。、甲骨文具有一定體系並有比較嚴密的規律,內容豐富,對中國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過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據是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甲骨文比《說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來源於直接發掘出來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對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糾正《說文解字》的疏失,解決青銅器銘文中懸而未決的問題,都有極大價值。

在甲骨文以前,從考古材料來看,我國境內已有很多尚未完全成熟的文字符號出現。從史書記載來看,《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世本》都記載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許慎的《說文》序把《繫辭傳》的說法和倉頡的傳說結合起來,說:「及神家氏結繩 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航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刈,萬品以察。」黃帝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兩千五六百年,甲骨文最早的不超過公元前1300年。

30年代在山東章丘縣城子崖發掘的龍山文化陶片中就發現了一些符號之後又在昌樂龍山文化發掘出中國最早的文字和陶寺遺址中發現的朱書文字。西安半坡彩陶上也有文字符號,它是由刻畫的幾何線條構成的,大多數比較簡單,郭沫若稱半坡彩陶上的符號有文字的性質。

山東大汶口文化陶器上也發現有符號,有的符號上還塗有色彩。這些符號都刻畫在陶器表面極顯著的位置。有的符號象是太陽或月亮從山上升起的樣子。另外在青海馬家窯文化鄭州商代早期文化及河北商代中期文化的陶器上都發現有符號。這些符號有的是同圖紋合在一起,有的明顯地區別於彩陶紋飾,這些符號雖是簡單的、零星的、無一定律的,但都是中國文字的雛形,可以說中國文字的誕生至少有五六千年以上的歷史。所以,準確來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王朝時期文字。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發布會由教育部、國家語委、國家文物局、國家檔案局、故宮博物院、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共同主辦。出席會議人員主要來自主辦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文博機構,以及有關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代表。

相關視頻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一大半字不認識 破譯一字獎勵10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