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畅游天下之台湾2--台南

Anny讨论 | 贡献2019年10月12日 (六) 16:18的版本


目录

台南 (台湾省下辖市)

台南,台湾省城市,是中国台湾当局六大“直辖市”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地处北纬22°55′0″-23°5′12″,东经120°3′0″-120°14′10″之间。位于台湾西南部的嘉南平原,

西临台湾海峡、东依阿里山山脉、北接嘉义县、南与高雄市接壤,是台湾省重要农业及蔗糖产区。

2010年12月25日起由原省辖台南县和台南市合并升格改制为“直辖市”

,全市面积2192平方千米,人口约188万(2012年),   是台湾省第四大城市。

历史沿革

荷兰人占领台南,于大员港建立奥伦治城,后更名为“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

并建“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明朝将领郑成功占领台湾,将台南赤崁地区改为“东都明京”

,并设立一府二县;府名为“承天府”(即赤嵌城/赤崁城)。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把东都明京改为“东宁”。

清代,清政府在台南设台湾府,为全台首府。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军进驻台南市区,开始其殖民统治。并设置台南县,后改为台南厅。

民国九年(1920年)台南厅与嘉义厅改制为台南州,台南州厅设立于州辖市台南市。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改台南州为台南县,州辖台南市改制为省辖市,而脱离台南县辖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

国民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

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台南市管辖区域:东为、东区虎尾寮,

位于东经120°14′17″;西为安平区上鲲(左鱼右身),位于东经120°7′45″;南为南区湾里,

位于北纬22°54′43″;北为北区郑子寮,位于北纬23°1′15″。本市四周东与台南县的永康、安定二乡为邻

,西临台湾海峡,南接台南县的仁德乡及高雄县的茄萣乡,北以曾文溪与台南县的七股、西港二乡为界。管辖东、西、南、北、中及安平等6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14日,市政府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台南市南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并入台南县安顺乡(改名为安南区)。

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台南市行政区域照旧。

1952年,东区的五妃、竹溪二里和公明里的一部分划归南区;中区的万寿里及东区的大庙、围上二里各一部分,

设立公正里,归北区;中区的广慈里划归北区。

1979年,南区的渔光里划归安平区。

2003年1月1日,台南市中区与西区合并为中西区。

2010年12月25日起,原台南县和台南市合并改制为新台南市。

气候

台南市全境位于北回归线之南,属副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气候的过渡带,全年温和少雨、日照充足;

全年平均气温24.4℃,最冷月(1月)17.6℃,最热月(7月)29.2℃。全年日照时数2421.3小时,

居全岛之冠。台南市在此气候条件下,沿海制盐业有三百余年历史,兴盛一时,但已于2002年停产。

近年,境内科学园区亦以太阳能产业为主轴之一,另有在原盐场土地兴建太阳能发电厂之计划。

大陆冷气团南下侵台时,降至10℃以下亦不罕见。受季风及地形影响,降雨干湿季分明,

雨量多集中于夏季,主要因锋面及季风影响,占全年降雨量80%以上,且西南季风盛行,及对流作用,

午后易生局部性对流雨。夏季为台风易发生时期。冬季水汽不足南部则为旱季。

年平均降雨量约1570公厘。降雨日数平均全年约有94日,8月即占约16.2日

台南市的小吃可分为市集摊贩小吃与老店小吃二类。

除了卖早点类的小吃摊可能限于早上营业外,夜市小吃集中在夜市里,由于都市化程度较高,

民众活动时间相对较长的关系,许多小吃摊会经营到相当晚,以配合台北“不夜城”的性格,

因此超过午夜12点甚至彻夜经营也是常有的事情。这类摊贩小吃因机动化之故多以免洗餐具为容器。

至于历史较久的老店小吃则集中于发展较早的台北西区一带,如:艋舺(今万华)与建成圆环周围,

和台湾多数发展较早的古城一样,这些老店多集中于寺庙周围,

又因多有店面方便餐具清洁,故餐具的使用上以非免洗餐具为大宗。

黑桥牌食品早年于新南街尾设立门市,因此便以运河上的“黑桥”(今新南桥)命名,

以生产香肠、腊肉、肉酥等肉类加工品为主,其中尤以香肠名闻南台。

历经多年的经营,黑桥牌分店遍布全省,并设置专业化的生产工厂,除了传统产品外,

更开发多元的南北货与罐头食品,成为最富家乡味的肉品王国;因用料道地、风味独具,名闻海内外,

每逢年节,各门市总是人潮涌动。其香肠以猪肠、羊肠两种肠衣灌制,分为原味、蒜味、辣味、五香等各式口味。

创于同治10年(1871年)的万川号,以精致的肉包、水晶饺及传统汉式糕饼闻名,是台南历史最悠久的老饼铺;

至今热气蒸腾的包子、水晶饺,及坊间难得一见的柴梳饼(沙西饼)、花瓶饼、水晶饼、白糖酥、口酥,

弥月贺寿的各式红龟与改良的中式喜饼,仍是老少欢迎的大众口味。

旧永瑞珍的传统台式喜饼名闻遐迩,因为纯手工制造,面皮讲究,内馅精纯,吃来香酥爽口而不腻,

是府城人婚嫁优先指定的下聘礼饼。喜饼有鲁肉饼、鸳鸯饼、腰果五仁饼、凤梨酥、芋泥饼等多种口味,

此外,尚有保存古风的凉糕、水晶饼、沙西饼、口酥等精巧点心,同样令人回味无穷。 [6] [17] 旅游编辑 大南门 台湾府城现仅残存大东门、大南门及小西门,而其中仅小西门仍保留当年原貌。大南门位于南门路,乃昔日台湾府城8座城门遗迹之一,列属三级古迹。 大南门为昔日府城南区之屏障,周边有孔庙、海东书院等文教设施,城外即是荒芜的魁斗山,形势险要,加上其为通往凤山的要道。此外,门洞内嵌有一方道光年间所立“示禁碑”,乃严禁戍卫官兵骚扰过往民众,为时代留下见证。外城门额书“大南门”,城垣采弧形建筑,宛如一弯弦月,又称“半月城”;内城门额书“宁南门”,城楼为歇山重詹形式,由此可鸟瞰台南街景。 南门碑林位于大南门西南侧,共收集61座清代古碑碣,内容包含记功、捐题、修建、建筑图、墓碑及禁令告示等6大类;每座碑碣皆立有说明牌,借此可一窥昔日社会梗概与政教决策,是史迹考察重要的佐证。 [5-6] [14] 府城隍庙 府城隍庙建于明永历23年(1669年),为台湾首座城隍庙,名列二级古迹,因城隍爷掌理阴间事宜,其空间配置与文物陈列,迥异于一般庙宇。 城隍原意为城墙、护城河,后演变为城池的守护神,专司阴间司法事宜,各地城隍犹如地方行政首长,按其辖区范围、位阶,各有不同的封号与配置。 府城隍庙为三进双护龙的建筑,格局狭长幽暗、神像威武狰狞、座前案桌、枷锁刑具、警世威赫的匾额楹联、斗大的算盘,处处显露阴森诡谲的气氛;而三川门内高悬“尔来了”一匾,用字浅显却寓意深远,让人望而生畏。大门入内依序是三川门、拜殿、正殿和后殿;左右两厢则辟为办公室及文物陈列室。正殿主祀威灵公,陪祀文武判官、七爷、八爷和24司,是协助城隍爷办案的神祗与幕僚,24司中以职掌学业、功名的“学政司”、“考功司”,香火最鼎盛。每年农历5月11日城隍爷诞辰,城隍爷按例于诞辰前夜行辖境,探访民情,是年度最热闹的庙会。 [5-6] [14] 珊瑚潭 珊瑚潭 珊瑚潭 乌山头水库位于六甲区与官田区交界处,由空中鸟瞰,只见水域蜿蜒曲折、状似珊瑚,故有“珊瑚潭”之称。珊湖潭由30多条支流汇合而成,蓄水面积1300公顷,潭广水深,潭中浮着100多座小岛、半岛、周遭环绕的山林面积更达4700公顷。 乌山头水库风景区的旅游精华集中在西岸的大坝区,由入口票亭前取右道,经三角埤公园、香榭大道可抵。大坝区周边景点包括天坛、溢洪道、吊桥、中正公园、游客服务中心、烤肉区、儿童游乐区等。 [5-6] [14] 七股风光 台南市七股区(前身七股乡)是一个纯朴的小渔村,因位于曾文溪口咸淡水汇流处,蕴含丰富多元的自然资源:广达1600余公顷的泻湖,盐田、养蚵人家、防风林、红树林、野生鸟类、黑面琵鹭、老聚落、丰腴的海产。 由顶头额、网仔寮、青山港三个沙洲阻隔外海包围而成的七股泻湖,当地人称之为“内海仔”,具有防洪、保护海岸的功能,同时也是一处天然的渔场,遍布着蚵棚与定置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