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瘤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瘤牛

来自 动物界 的图片

中文学名:瘤牛

界:动物界

偶蹄目牛科

牛属哺乳动物

瘤牛,为偶蹄目牛科牛属哺乳动物。 [1]

简介

瘤牛:别名犎牛_犦牛_印度牛_辛地红牛_婆罗门牛,为偶蹄目、牛科、牛属哺乳动物,原产于亚洲印度。较大的瘤峰可占体重2-3%。颈部,垂皮及腹下长有明显的褶皱,表皮面积大,真皮层薄,表皮厚。皮下肌肉发育良好,这种结构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很大作用。许多国家利用瘤牛与欧洲肉牛杂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优良新品种。我国也曾引入瘤牛改良当地黄牛。

热带地区特有牛种,因圆而大的瘤峰而得名,它是一种沉积脂肪的肌肉组织,被称为瘤牛的营养库,犹如骆驼的驼峰,绵羊的脂尾一样,能在物质匮乏时发挥一定的补给作用。种类较多,主要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类型。

科目分类:牛科 生存环境:家养 颜色分类:灰色_棕色 性情分类:温和 最大体型:280cm

毛型长度:较短 寿命年限:20年 适宜温度:18℃±6℃ 食物饲料:植物

瘤牛形态特征

体长260-280cm,重700-900kg。脖子上方有一个硕大的牛峰,有的甚至重达几十公斤,像一个大瘤子,喉部的松肉皮延长为肉垂,直至腹部。两耳大而悬垂,有明显的抗热和抗病能力。体格较高,骨骼纤细。头狭长,额宽而突出,耳长大而下垂,颈垂特别发达,甚至可延伸至腹下与阴鞘及阴囊皱褶相连结。蹄质坚实,皮肤松弛,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种,常见的有不同深浅的灰色、褐色、红色及黑色等。

瘤牛生活习性

对焦虫病等有较强的抵抗力,并能遗传给其与普通牛的杂交后代。皮肤分泌物有特殊气味,能防壁虱及蚊虻。

瘤牛饲养方法

草食性反刍家畜。较大的体表面积和薄的真皮,利于散热。汗腺及皮质腺发达,排列特殊并接近皮肤表面使散热速度快。皮肤中特殊的黑色素能有效地反射看不见的光线,增强抗热能力。血液中淋巴细胞含量高,以适应不良环境对热带疾病的抵抗力。采食慢,但对饲料的消化率高,饮水少,但对缺水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小,消化好,一般不会发生胀气等病。汗腺多,腺体大,易排汗散热。

瘤牛雌雄分辨

瘤牛繁殖方式

耐热、耐旱、耐粗饲,和普通牛杂交,其后代有生育力。 胎生。

参考来源

  1. 瘤牛, 动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