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瘤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瘤牛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瘤牛

界:動物界

偶蹄目牛科

牛屬哺乳動物

瘤牛,為偶蹄目牛科牛屬哺乳動物。 [1]

簡介

瘤牛:別名犎牛_犦牛_印度牛_辛地紅牛_婆羅門牛,為偶蹄目、牛科、牛屬哺乳動物,原產於亞洲印度。較大的瘤峰可占體重2-3%。頸部,垂皮及腹下長有明顯的褶皺,表皮面積大,真皮層薄,表皮厚。皮下肌肉發育良好,這種結構在機體的生命活動中起很大作用。許多國家利用瘤牛與歐洲肉牛雜交,培育出含不同程度瘤牛血液的優良新品種。我國也曾引入瘤牛改良當地黃牛。

熱帶地區特有牛種,因圓而大的瘤峰而得名,它是一種沉積脂肪的肌肉組織,被稱為瘤牛的營養庫,猶如駱駝的駝峰,綿羊的脂尾一樣,能在物質匱乏時發揮一定的補給作用。種類較多,主要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類型。

科目分類:牛科 生存環境:家養 顏色分類:灰色_棕色 性情分類:溫和 最大體型:280cm

毛型長度:較短 壽命年限:20年 適宜溫度:18℃±6℃ 食物飼料:植物

瘤牛形態特徵

體長260-280cm,重700-900kg。脖子上方有一個碩大的牛峰,有的甚至重達幾十公斤,像一個大瘤子,喉部的松肉皮延長為肉垂,直至腹部。兩耳大而懸垂,有明顯的抗熱和抗病能力。體格較高,骨骼纖細。頭狹長,額寬而突出,耳長大而下垂,頸垂特別發達,甚至可延伸至腹下與陰鞘及陰囊皺褶相連結。蹄質堅實,皮膚鬆弛,被毛短粗且稀疏。毛色多種,常見的有不同深淺的灰色、褐色、紅色及黑色等。

瘤牛生活習性

對焦蟲病等有較強的抵抗力,並能遺傳給其與普通牛的雜交後代。皮膚分泌物有特殊氣味,能防壁虱及蚊虻。

瘤牛飼養方法

草食性反芻家畜。較大的體表面積和薄的真皮,利於散熱。汗腺及皮質腺發達,排列特殊並接近皮膚表面使散熱速度快。皮膚中特殊的黑色素能有效地反射看不見的光線,增強抗熱能力。血液中淋巴細胞含量高,以適應不良環境對熱帶疾病的抵抗力。採食慢,但對飼料的消化率高,飲水少,但對缺水所引起的不良後果小,消化好,一般不會發生脹氣等病。汗腺多,腺體大,易排汗散熱。

瘤牛雌雄分辨

瘤牛繁殖方式

耐熱、耐旱、耐粗飼,和普通牛雜交,其後代有生育力。 胎生。

參考來源

  1. 瘤牛, 動物界, 2020-01-18